擇時大師,存在嗎?

原文連結:http://windfinance.blogspot.tw/2012/07/1.html

最近在「綠角財經筆記」看到一段話:「市場上很會選股的人有哪些?你可以想到,巴菲特、坦伯頓、林區等人;那很會選時點進出市場的人呢?……,通常,你的腦袋會是一片空白。」

這段話讓我思考了很久,想找出幾位成功擇時進出市場的人,最後還真的找到了!因此,這篇文章,就來談談成功擇時進出市場的投機大師。

安德烈‧科斯托蘭尼 (Andre Kostolany)

科斯托蘭尼自稱是一位投機者,包括股票、債券、貨幣、大宗物資、貴重金屬……等,都是他曾經投機的對象。不過,因為他採取多、空雙向操作的策略,所以並不會刻意炒作價格,完全是看國際政經局勢來決定。

俄國沙皇債券

1989 年,蘇聯總書記戈巴契夫與美國總統雷根多次舉行高峰會談,美、蘇冷戰的氣氛明顯緩和。科斯托蘭尼認為,戈巴契夫將會向西方列強發行公債籌資,而這筆貸款也一定會被接受,但西方列強會以償還沙皇時代的舊債務作為條件。當時,1822 ~ 1910 年間發行的沙皇債券,價格已經跌到票面金額的 0.25 ~ 1 %,幾乎被當成垃圾來看待。

然而,在 1991 年,戈巴契夫和法國總統密特朗會談時,正式承認這些債務,隨後沙皇債券的交易開始活絡,但也只有票面金額的 12 %,也就是花 60 法郎就能買到票面金額 500 法郎的沙皇債券。

幾年過後,戈巴契夫倒台、蘇聯解體,在 1996 年,俄羅斯總統於巴黎簽署合約,規定賠償 20 億法郎,相當於票面金額 500 法郎的沙皇債券,能獲得 300 法郎的賠償,以 5 法郎買進債券的科斯托蘭尼,在這次投機大賺六十倍。

義大利汽車股

二戰結束時,義大利並沒有遭到嚴重的破壞,但由於原料短缺,而義大利政府也沒有足夠的外匯儲備,使得國內工廠無法開工。

當時,義大利與美國簽訂雇傭工作合約,由美國提供義大利棉花、毛線……等紡織原料,經由義大利的工廠加工後,將一部份的成品運回美國沖抵購料款項,剩餘的部份則在國內市場銷售,或是出口到其他歐洲國家。因此,1946 年開始,義大利的紡織業興欣向榮。

過了一陣子,美國加州的大型汽車製造商凱薩弗萊哲公司 (Kaiser-Frazer),與義大利杜林的飛雅特汽車公司簽訂合約,效法美國紡織業的方式,飛雅特汽車公司將以雇傭的方式替凱薩弗萊哲公司製造引擎。

科斯托蘭尼預見義大利汽車業即將開始復甦,決定以每股 150 里拉的價格,投資徘徊在破產邊緣的法西尼公司。幾個月後,營業員打電話向科斯托蘭尼報告,法西尼公司的股價已經上漲至 450 里拉,此時,科斯托蘭尼不但不賣出,反而加碼買進,最後竟然大賺二十倍。

艾森豪總統之死

當然,科斯托蘭尼也有投機失敗的經驗,在 1950 年代,美國股市大漲,當時,科技類股前景看好,於是他融資買進這些企業的股票,直到用完所有信用額度。

沒想到,1955 年,艾森豪總統心臟病發,眾人懷疑英明的艾森豪總統是否還能競選連任,恐慌的情緒蔓延開來,隔天美國股市暴跌 10 ~ 20 %,科斯托蘭尼面臨融資追繳,但信用額度已經全部用完,不得不認賠賣出股票。

幾天後,艾森豪總統的健康情況好轉,美國股市又開始上漲,有些股票後來甚至漲了十倍,但科斯托蘭尼早已在融資追繳時斷頭出場。

因此,科斯托蘭尼感慨很深地說:「絕對不要借錢買股票。」

科斯托蘭尼五大經典名言

一、在長達八十年的證券交易經驗中,我至少學到了一點:投機是種藝術,而不是科學。

二、投機者應該要有想法,不管正不正確,畢竟是個想法,這是投機家跟賭徒的基本差異。

三、老投機家在布達佩斯糧食交易所說的:「小麥跌時,沒有買小麥的人;小麥漲時,沒有小麥。」

四、我的座右銘是,凡是證券交易所裡眾人皆知的事情,不會令我激動。

五、我的證券交易格言是:「看重小利的人,不會有大價值。」
2012-08-02 18:0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大師


從債眷跟汽車股 覺得他還是有研究過 畢竟還是有點運氣存在

這跟反向思考很有關西

當沒人敢進場時你進場了 大家都認為你是賭徒

但你卻成功了 大家說你有眼光

失敗了就只是打回原樣

隨風小嫩咖 wrote:
擇時大師,存在嗎?.(恕刪)

過世了~~~~~當年的黃任中
以每股17.5元價格,買進2500萬股遠東航空公司股票....
以225元賣出2500萬股遠東航空公司股票.....

淨賺56億元!!!!
在mobile 01,說些無關痛癢的話就行了, 咱不能不留個心眼,以免禍從口出....
謝謝分享..心裡層面也是很重要的一環..
不要借錢買股票!
不要借錢買股票
我也這樣想
你也這樣說
可是還是好多用融資或借款買股票
Innk818 wrote:
謝謝分享..心裡層面...(恕刪)
隨風小嫩咖 wrote:
原文連結:http:...(恕刪)

巴菲特、坦伯頓、林區等人 都是擇時大師啊~~

巴菲特的Buy American, I am 那時道瓊不是在一萬四千點吧
坦伯頓靠戰後的日本復甦成就其一生的霸業,他不是買戰前的日本股票吧
彼得林區,最擅長買起死回生股(台灣所謂的轉機股),也要等股價剛剛開始起死回生時才買入(克萊斯勒
,賺N倍)

選股就不用選時 應該是台灣一群山寨巴菲特的銘言吧~~
悠然~~
擇了股還要擇時進出,反之,擇了時也要擇股買賣,所以,應該可以不必再細分「擇股」或「擇時」了。巴菲特與其他大師不是已開釋的很清楚了嗎?「價值投資」就對了。

隱地:看不起的人愈多,生活的情趣愈少。活到最後就只好剩下一個孤獨的自我。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