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發現一檔神奇股票叫F-龍燈,最近在台第一上櫃,是一家中國的農藥公司,除了毛利率超過40%相當驚人外,掛牌後的跌幅也是相當驚人XD(不到2個月跌超過20%)。為什麼賣農藥的公司毛利率可以超過40%,營收10年成長10倍?以下我大概整理介紹龍燈的重點,這次重點放在農藥產業介紹與龍燈的產業競爭力,若大家有興趣,我再寫龍燈的營運面(老實說,營收成長性看來是很漂亮,但公司的營運風險也不小,需注意)
圖片來源:中新網。
本篇大綱如下:
一.龍燈環球簡介 – 初步了解公司
二.植物保護劑產業介紹
(一)植物保護劑產業鏈與產值走勢
(二)專利藥、學名藥之區別與產值走勢
(三)替代品脅 – 基因改造作物
三.龍燈的產業競爭優勢
(一)何謂品牌學名藥?
(二)龍燈的產業位置
(三)龍燈的高毛利來自何處?
四.龍燈的全球營運狀況分析
五.龍燈的獲利狀況剖析
六.龍燈的安全性分析
一.龍燈環球簡介 – 初步了解公司
龍燈雖然是中國的公司,但創辦人兼老董羅昌庚卻是道地的台灣人,出身於醫藥世家,有三十年的西藥、食品、農藥的實務經驗。1987年,羅董在香港成立了農藥貿易公司,五年後開始在中國設立廠房自行生產,之後陸續打入美洲、中東、埃及、非洲、巴西、歐洲等國。公司在2009年完成重組,成為現在的龍燈環球。先來看一下龍燈的產品組合:
圖:龍燈的產品組合
(圖表來源:龍燈公開說明書)
可以發現,龍燈營收95%來自於植物保護劑,也就是所謂的農藥。
來看一下龍燈近十年來的銷量:
圖:龍燈近十年產品銷售量
(圖表來源:龍燈公開說明書)
以銷售頓數來看,10年成長10倍,年複合成長率超過20%!賣農藥真的這麼夯嗎?來看一下同樣行銷全世界的興農牛營收成長如何:
圖:興農近三年營收(興農近三年才有公佈合併營收)
(圖表來源:http://statementdog.com財報狗網站)
相對起來,興農的營收就比較平穩多了。兩者的差異在哪裡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二.植物保護劑產業介紹
(一)植物保護劑產業鏈與產值走勢
我們先來看一下農藥的產業鏈:
圖:植物保護劑產業鏈
(圖表來源:龍燈公開說明書)
其實農藥的產業鏈與一般藥的產業鏈大同小異。最上游就是所謂的原料藥,是由一般製藥大廠所生產,如Syngenta、Bayer、Monsanto等。龍燈主要的工作就是向上游進原料藥,然後再和助劑混合,就製成所謂的植物保護劑(農藥)囉!最後,在經過加工與包裝,就可以出貨給下游廠商囉!
讓我們來看一下全球農藥的產值走勢:
圖:植物保護劑產值走勢
(圖表來源:龍燈公開說明書)
經過試算,全球農藥的年複合成長率約在5%左右,算是穩定的成長。
(二)專利藥、學名藥之區別與產值走勢
農藥和人藥一樣,都有分專利藥與學名藥。所謂的專利藥,就是經過各國政府繁瑣的驗證程序,但一旦通過,即可取的15~20年的專利期限,這段時間內,只有你能生產此藥,別人生產的話必需向你繳交大筆的權利金。至於所謂的學名藥,就是指專利藥到期後,即無專利保護,故任何人只要取得配方後(專利上雖有寫配方,但細節並不詳細,學名藥廠可自己試,或是向原廠買),即可製造所謂的學名藥。
可以想像,專利藥研發不易,研究成功後毛利自然很高;而學名藥則是因為進入門檻不高,差異化程度小,故毛利率相對較低。我們來看一下專利藥平均需多久的研發時間:
圖:專利藥平均研發時間
(圖表來源:Phillis McDougall)
哇,專利藥的平均研發時間,竟然高達9.8年,而且有逐漸增加的態勢!為什麼呢?很簡單,人類對食品的檢驗標準,只會增加不會檢少(除非發生戰爭)。我們來看看這幾年與未來學專利藥與學名藥比率走勢圖:
圖:專利藥與學名藥比率走勢圖
(圖表來源:公司資料、財報狗推估)
可發現專利藥佔所有農藥的比率不斷下降,主要就是因為專利藥需要研發的時間一直拉長之故。
(三)替代品脅 – 基因改造作物
所謂的作物保護劑,就是攻擊害蟲,並加強作物的抵抗力,保護作物不被害蟲侵害。至於基因改造食品就更厲害了,直接去改造作物的基因,從骨子裡加強作物的抵抗力,使作物一生下來就壯得跟牛一樣!底下是基因改造作物佔作物保護市場(基改食物+作物保護劑)的比率,可以發現,此比率也是逐漸在增高!可見大家喊著要抵制基改食物也只是喊假的!
圖:基因改造食品佔作護保護市場的比率
(圖表來源:Phillis McDougall)
所以,不斷上升的基改食品已逐漸在侵食作物保護劑市場了,未來可能會成為阻擋龍燈成長的拌腳石。不過,龍燈從明年起也將在中國推出基改食品「油菜子」,銷售狀況還需觀察。
三.龍燈的產業競爭優勢
毛利率代表的就是產業競爭力。龍燈做的是學名藥,如前所述,是毛利率較低的產業,但為什麼龍燈卻還是可以享有超過40%的毛利率呢?因為龍燈做的是品牌學名藥。
(一)何謂品牌學名藥(Innovative Proprietary Post-Patent;IPPP)?
所謂的一般學名藥,就是指專利藥到期後,學名藥廠幾乎直接「抄」原專利藥成份,並且以最快速度上市。而所謂的品牌學名藥,則是把到期的專利藥,經過改良、加強、改變劑型等方式,讓藥物可以使用的範圍更廣,效用更強等。因為更強,所以更貴,也就是說品牌學名藥比一般學名藥享有更高的毛利。
其實,農藥也是客製化程度很高的商品。世界每個地區,都有不同做物、不同天氣、不同蟲害、不同土壤,農藥用的好,就可以提升作物的「良率」!在土地資源有限,人口成長快速的地球,提升作物「良率」成為未來發展的大方向是錯不了的。
下圖顯示,品牌學名藥佔學名藥的比例逐漸在提升,就是顯示擁擠的地球對提升作物「良率」的迫切性。
圖:品牌學名藥與一般學名藥比例走勢圖
(圖表來源:龍燈公開說明書)
(二)龍燈的產業位置
如圖,我們將所有農藥廠分成四個現象,傳統的專利大藥廠如Syngenta、BASF、 Bayer(貝爾)、Monsanto(孟山都)等,是位在左上的位置,也就是品牌+專利藥;中國與台灣的農藥廠多半位於右下的位置,也就是沒品牌+學名藥;龍燈的位置則是位於右上角,也就是品牌+學名藥;至於和龍燈產業位置相近的競爭對手,如Nufarm、 MAI、UPL等,則是位於右方,同時跨品牌學名藥與一般學學名藥。
圖:龍燈的產業位置
(圖表來源:龍燈公開說明書)
來看一下各產業位置競爭對手與龍燈的毛利率比較。首先來看台灣與大陸學名農藥廠的毛利率如何:
圖:學名藥廠毛利率與龍燈比較
(圖表來源:龍燈公開說明書)
可以發現,大陸學名農藥廠的毛利率約偏低,平均約在17%左右;台灣學名藥廠的毛利率稍高,平均約在21%左右;再來是龍燈,龍燈的毛利率明顯比台灣與中國的同業高出許多,約在42%左右,主要就是因為品牌學名藥的毛利率較高之故(其實龍燈也有做專利藥與一般學名藥,但是比重不高)。
再來看看國外的品牌學名藥廠與龍燈的毛利率比較:
圖:品牌學名藥廠毛利率比較
(圖表來源:龍燈公開說明書)
國外品牌學名藥廠的平均毛利率約在29%左右,主要是因為這些名牌學名藥廠的產品仍是以一般學名藥為主(Post-Patent Generic, G),高毛利的品牌學名藥(Innovative Proprietary Post-Patent,IPPP)佔營收不超過30%;反觀龍燈,龍燈的產品組合則是以品牌學名藥為主,佔營收70%。
圖:品牌學名藥廠產品比重
(圖表來源:龍燈公開說明書)
(三)龍燈的高毛利來自何處?
如前所述,品牌學名藥因為訂價高,所以毛率也比較高,但要付出什麼代價嗎?代價可大了!
由於一般學名藥是直接抄到期專利藥的成份,所以也很容易通過認證;品牌學名藥則不同,由於配方經過一些修改、混合,故要花大量的研發資源與時間才能取得藥證。至於藥證的申請價格,從幾萬美金到幾百萬美金都有,端看藥證申請國的食品檢驗嚴格度。以歐洲來說,藥證都是百萬美金起跳的!
所以,龍燈與一般學名藥廠的差異,就是這幾百張用錢燒出來的藥證!目前藥證數還在持續增加中。
圖:龍燈的藥證數量與位年藥證創造的營收
(圖表來源:龍燈公開說明書)
如上圖,一般來說,當年取得的藥證,在當年就可以創造大量營收,但2011年取得的藥證卻沒有創造顯著的營收,這點需持續觀切。
看到這邊,你是否覺得龍燈實在是太完美的公司了?錯!龍燈的營運模式是潛藏著營運風險的!大家有興趣的話我再寫,有心的投資人也可以自己先研究一下,提出想法和大家討論討論喔!
以上財務數據圖表來自於以下網址,請參考:
http://statementdog.com/stock-analysis.php
這本公開說明書 我看了滿多次了
老闆 在最近的訪談中
也有提到跟板大 提出的一樣
" 藥證 " 跟 " 稅 " 還有 賣出去的 " 地方 "
我覺得這三樣 跟他 營收 毛利 有大相關 !!!
但全球耕地面積 跟 公司 本身的市佔率 也可以討論 ~
目前他的市佔率 算是低的 !!!
有錯誤請更正
謝謝
不過就是一家賣農藥的
還植物保護劑勒.....
這家前身是台灣南部一家叫做''公泰''與''中國農化''做農藥的
只不過去了大陸設廠 找到創投入資後
重新包裝 名詞美化 公關操刀 掛牌上市
其實骨子裡真的就單純是家賣農藥的
去台灣隨便一些農藥行看看
大多也沒有鋪他們的貨 市佔率之低
一般農民連聽都沒聽過這家廠商的產品
知名度跟台灣興農農藥還差了一大截
那些公關新聞稿的美化財報跟出貨量到底賣到那去了
我也很那悶 .......
建議要投資農產業相關股票
直接詢問這產業內相關人士
或是直接到各地農村 批發市場 農藥行 資材行 種子種苗場 簡單調查詢問
即可知道答案
農藥市場的產品
幾乎沒有哪一家廠商的產品藥劑
具有不可取代的特殊獨佔性
農民也幾乎沒有品牌忠誠與黏度
是一個國外大廠與國內小廠跟地下工廠
全部混在一起打爛泥戰的市場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