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第一篇讀書心得,未來幾天將持續連載更新。
文章來源:http://windfinance.blogspot.tw/2012/06/1.html
在讀完《用心於不交易》後,作者林茂昌先生對投資觀念的獨到見解,令我感到非常佩服,因此又買了他的另一本著作 ──《我的職業是股東》。
目前,投資思維大致可分為四大類別:成長型投資、價值型投資、技術分析、指數化投資,而本書對於這四種系統都有非常詳盡的介紹,並指出各種思維在實務面的優、缺點。若您是進入金融市場有一段時間的投資人,想更進一步找出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應該可以從本書得到一些啟發。
接著就讓我們來探討這四種不同的投資思維。
成長型投資
成長型投資,顧名思義,就是尋找現在看起來還不怎麼出色,但未來前途一片光明的公司。若投資人能抓到一支成長股,獲利通常是以數十倍計,最廣為人知的案例就是藝人小S的公公,靠著投資鴻海而躋身富人階級。
成長型投資的思維,起源於湯瑪士‧普萊斯 (Thomas Rowe Price),他在 1937 年以自己的名字成立普信公司 (T. Rowe Price)。
當年,普萊斯會先用自己的錢進場試水溫,等到確認無誤後,才開始動用基金的資金購買股票。這種做法,因為涉嫌以基金的資金炒作自己的股票,所以在今天是違法的,但普萊斯這麼做的原因,並不是圖利自己,而是希望基金從事的每一筆投資都能盡可能慎重。
普信公司最大的特色,就是低廉的管理費率,而且旗下所有基金都不收取申購手續費。在台灣,多數主動型基金的管理費率都遠超過 2 %,還要收取 1.5 ~ 3 % 的申購手續費,相較之下,普信公司旗下基金的管理費率都不超過 1 %,是多麼吸引人的條件。近年,普信公司多次與美國知名基金評鑑機構晨星 (Morningstar) 合作,提供免費的分析師報告供基金投資人參考,顯見該公司對自家基金非常有信心。
讓我們回到成長型投資的思維。普萊斯不僅擁有出色的投資績效,也明確定義成長型投資的基本概念:第一種是在每一波景氣循環高點中,銷售量和盈餘不斷創新高的公司,這種股票非常適合想賺價差的投資人,他們可以在景氣剛開始復甦時買進股票;第二種是在每一波景氣循環低點中,銷售量和盈餘逐步攀升的公司,這種股票較適合追求穩健報酬的投資人。
那為什麼許多投資人依樣畫葫蘆,卻畫虎不成反類犬呢?這是因為,成長型股票本身就是股市泡沫與崩盤的亂源,所以投資人很容易以過高的價格買進成長型股票,這樣的結果當然不會是股價從 100 元飆上 500 元,反而是股價從 500 元一路滑落到 100 元的可能性較大。
作者以詩人伊瑟斯 (Finn Eces) 的故事,來形容成長型投資的精隨,我認為相當生動 (以下內容節錄自《我的職業是股東》):
愛爾蘭人把鮭魚視為珍品,認為吃鮭魚不僅可以強身,還可以得到智慧。傳說中有一隻鮭魚,叫作智慧之鮭,他吃了九口井旁的臻樹子,而得到大智慧。據說第一個吃到這條智慧之鮭的人,就可以得到大智慧。
伊瑟斯花了七年的時間研究、追蹤,終於補到了這條智慧之鮭。他叫他的學生代為宰殺烹煮,然後自己獨享。不過,他的學生在烹煮鮭魚時,被噴出的鮭魚油脂燙傷了手指頭,出於本能反應,他吸吮了手指一下。沒想到竟然這樣,他成為全天下第一個吃到智慧之鮭的人,伊瑟斯也因此將大智慧拱手讓人。
這個故事給我們兩個啟發:
(1) 就算我們親手抓到了鮭魚,也不一定吃得到精華。
(2) 要得到大智慧,絕對不可以假手他人。
換句話說,就算投資人抓到成長型股票,也不一定能在主升段中緊抱持股不放;另外,想找到成長型股票,還是要親自下功夫研究,千萬不要有「聽明牌」的心態。
瘦狐狸 wrote:
成長股一定要往香港及...(恕刪)
請教大哥,香港中國的財報是到哪裡看?
我們應該只能買香港交易所的陸股跟港股吧
可否教一下如何?
-----------------------------------------------------------------------
頂新集團味全公司董事長魏應充今天表示,
大陸正在快速擴展,預估5年後,台灣研究所畢業薪水為新台幣5萬3千元,但是大陸則是6
萬4千元,超越台灣。
魏應充今天參加遠見雜誌、遠見˙天下教育基金會舉辦的「整合資源,人才培育」華人高
等教育論壇,作以上的表示。
魏應充表示,現在大陸市場快速擴展,大陸人才的機會以及薪資都成長得很快, 5年之後
大陸研究所畢業生的薪資將有6萬4千元,比台灣還高。
魏應充表示,雖然大陸人才的機會多,薪資幅度也成長很快,很快就會超過台灣,不過也
是因為機會多,大陸人才的定著性、穩定性就比較差,品格教育也比較不足,所以他希望
以後兩岸教育人才,不論是企業還是學校,應多著重人格、人品的教育。
不過,大陸人才也不完全是缺點,台達電子副總裁蔡榮騰表示,大陸學生學習慾、求知慾
比台灣學生還旺盛,未來的市場並不是只有台灣市場,而是全世界的市場,像是印度現在
培養的博士愈來愈多,大陸也不少,這方面台灣就比較差,是可以向大陸人才學習的地方
。
--------------------------------------------------------------------------
小弟想大陸未來這幾年有可能複製台灣6.70年代人民所得大幅提升,造成股.房市大漲(房市已大漲就不提)
也很多人預期未來4.5年內,上証指數會到6000點!!
hypersonic7700 wrote:
請教大哥,香港中國的...(恕刪)
大陸正在快速擴展,預估5年後,台灣研究所畢業薪水為新台幣5萬3千元,但是大陸則是6
萬4千元,超越台灣。
-------------------------------------------------------------------------
是嗎??頂新在中國成功,,我祝福他們,,
但有必要如此吹捧嗎???
我們看看實況,,,目前台灣研究所碩士畢業泛濫,,,一年兩萬多人,,其中有一級國立大學與各種奇怪私校產出碩士,,,我想起薪約三萬到五萬,,,五年後要到五萬三平均起薪,,,可能但有點困難,,,
目前大陸以人民幣一比4.6台幣算,,
我工作的公司在上海有辦公室,,我也曾被派去工作過幾個月,,,
一流大學財經碩士,,起薪也是四千到五千,已經不錯,,那還是上海,,一般城市要少一千,,,不要看過報紙對幾個國際大公司特例拿來說,,,
你們頂新召聘的碩士畢業生頂多也是五千,,,不管是商科或工科,,,就算是北大清華,,我就不相信起薪你能給比五千多到那裏,,
五年後要到一萬三千人民幣???年年成長兩三成薪資,,,,少吹了,,,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