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投信公募基金 免徵證所稅 是指全部投信基金嗎?

如果是的話~我想又開了一道後門(不是散戶)



投信公募基金 免徵證所稅
2012-04-18 00:56 工商時報 【記者張國仁/台北報導】
 財政部的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沒有提到個人投資「公開募集基金」,要否列入課徵範圍,引起市場疑慮。財政部昨(17)日明確指出,基金的資本利得屬於投資人,而投資人購買基金的資本利得免課證所稅,但仍須列入個人最低稅負制。

 財政部官員說,投信發行受益憑證,向投資人募資而來的基金,為投信與投資人信託關係所來的資金,投信本身只賺取手續費,基金因投資股市所獲得的資本利得,為全體基金受益人所有,與投信無關,投信不會因此產生「資本利得」而有課稅問題。

 不過,官員指出,投信若以公司「自有資金」進行證券、期貨及選擇權的買賣而產生資本利得,均須依營利事業最低稅負制度予以課稅,這部分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是維持現行制度,並無擴大範圍。

 公募基金的投資標的諸如,投信業者募集的共同基金、不動產投資基金(REIT's)、股票指數型基金(ETF))如台灣50股票型基金等封閉式基金。

 公募基金(Public Offering of Fund)是受政府主管部門監管的,向非特定投資者公開發行受益憑證的證券投資基金,這些基金在法律嚴格監管下,相關訊息必須披露、利潤分配,運行限制等行業規範。

 財政部官員指出,日前公布開徵證券及期貨交易所得方案,在個人部分,明確規範僅有四種課稅標的,包括上市櫃與興櫃股票、未上市櫃股票、私募基金的受益憑證及在我國境內期貨交易所交易的期貨及選擇權。

 官員表示,公募基金在財版證所及期所課稅方案排除,財政部是基于鼓勵一般個人,不要將退休金等資金直接投入股市,而交由專業的基金經理人進行投資理財,以保障退休生活,因此決定不予列入課稅範圍。不過財版方案送交行政院後,會否有變數,不是財政部能夠作決定的。

 財版方案中此次將境內期貨及選擇權交易所得列入課稅,也引起期貨界反彈聲音,但財部官員表示,現在資本市場已與20多年前的市場大不同,很多投資在股市現貨與期貨市場同時交易,目的是為了避險。

 官員舉例說,投資人在現貨市場買多,在期貨市場賣空以避險,投資人報稅時,是將現貨市場買賣與期貨市場買賣的所得合併計算出真正損益後,再看有無超過300萬元淨所得的免稅門檻,超過扣除額300萬元的淨所得,才分離課稅20%。因此,如果不同時對期貨交易所得課稅,必然形成稅制漏洞,並不公平,這是現貨與期貨交易所得需要同時課徵的主要理由。

 如果有人在現貨市場作多,在期貨市場也作多,官員分析,這種人賭性很大,賺到賺到飽、賠也賠到底,這類投資行為風險過大,財政部設計稅制時並不鼓勵,自應是該列入課稅的對象。

 至於期交稅問題,財政部長劉憶如昨天表示,期交稅的課徵,國際競爭力的問題,仍有討論空間。

 官員表示,期交稅的確有市場比較的國際競爭力問題,如果行政院政策開徵期所稅時,不課期交稅,俾與新加坡等國際市場競爭,不需要修法,只要政策決定不課即可執行。
2012-04-18 8:33 發佈
三大法人 剩下自營商要繳稅,這是非常不公平的事

msxdsd wrote:
如果是的話~我想又開...(恕刪)


是阿!! 一般核准基金都公開募集的阿!!


所以公平正義就是個屁!!! 抽稅就抽稅!!還要粉飾太平
就算是明搶!! 你還不是被牠搶好玩的
搶完沒叫你說謝謝! 就已經是皇恩浩蕩!還不快下跪謝主龍恩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說真的
這實在太誇張
真的是只有"自營"需要繳稅

獨肥那些基金操盤人(不論外資還是內資)



到底散戶買0050有沒有證所稅問題,,,,一句話有還是沒有?????
小虎先生 wrote:
到底散戶買0050有...(恕刪)


我認為有, 理由是沒有任何條文說買0050不用繳證所稅, 一來不是外資, 二來不是公募基金

而公募基金不用繳證所稅也是補外資免繳的洞吧! 不然還有人要買國內投信的基金嗎? 說不定還會引發贖回潮
ryanku918 wrote:
0050不用繳證所稅, 一來不是外資, 二來不是公募基金...(恕刪)

0050 俗稱被動基金 基金經理人以追大盤 不求打勝或打敗
應也算是基金 最後可能會排除
最後 大概只剩中實戶 中獎
健保稅也是 中實戶 中最大獎
如果再推動 廢除2稅合1 中實戶 大概吐血
退休計劃 被吃了好多口

只要量不縮 政府就打贏這場仗
也順便測試 中實戶的影響力
如果 ETF不列入 中實戶最後應會改選這個 個股杓量
ryanku918 wrote:
而公募基金不用繳證所稅也是補外資免繳的洞吧! 不然還有人要買國內投信的基金嗎? 說不定還會引發贖回潮...(恕刪)


買基金也是資本利得吧
依據資本利得稅的課徵精神
不論你去買國內或國外都應該繳稅

也許,投信買賣時可以不繳稅
但是,購買基金贖回結算有所得要繳稅
這樣才對吧

可達瓜瓜 wrote:
0050 俗稱被動基...(恕刪)


政府不可能打贏這場仗的!!!!

資本市場經濟!! 你抽一元稅!!最終 你要付出3元代價.....



當外資資金退潮後!!! 你根本就無力收拾爛攤子!!!

台灣經濟規模太小!!根本就沒有多大的混亂空間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KCLin0423 wrote:
買基金也是資本利得吧...(恕刪)

國外是這樣算啊!! 美國不也全世界大追稅!!! 海外所得大查稅!!

但是這裡是台灣!!! 人治!重於法治!!!
人有三種贏家模式無法複製: 別人的出生。 別人老爸有錢。 別人有遺產繼承! 別把老輸當老師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