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其實40年房貸,是對你有利的嗎?
我看到好多人在討論這個話題,認為一輩子還不完、複利很高、利息很重...
都是表負面看法,但實際上,我認為這是對你有利的。
首先,你可以再考量幾點:
1.物價攀升速度,遠大於你的利息收入。
你將定存放十年,然後比對你的油價、金價,以及其他大宗物資價格,
很明顯的會發現,物價實在飆的太快!
會飆這麼快,很主要的原因是貨幣的乘數效果以及寬鬆貨幣政策,
任何市場都是有供需的,當你錢的增加速度,比物質的增加速度還快,
那表示錢"供過於求",相對原本1:1的兌換比例,就會因為供過於求,
變成1:2、1:3...也就是原本一元可買到的東西,現在要兩元、三元才可入手。
2.專業投資人越來越多。
專業投資機構興起,以及民眾投資意識的提升,
都會造成專業投資人增加!
表示,對資金的操作會比以往有效率,
當資金操作很有效率的時候,上面提到錢的乘數效果增加會更迅速。
我甚至覺得以後很多人會學著去買政府公債,或者把股票拿去質壓以後,
再借更多的錢出來市場炒作。通膨速度增加絕對遠超想像!
3.市場會更開放,陸客過來買房。
台灣許多地方的房價,比起大陸來說,
一樣是一線城市,但物價、房價相對低廉太多(而且可買斷),
同時交通方便(例如高雄,海港、機場、高鐵俱全)。
買房的重點絕對不是大家所想,
的確他們過來只會買豪宅、買商辦,
許多地方都可以炒作,例如
花蓮:全台灣最美的住宅樂土(題材)、
南投:暖化海平面淹不到的地方...
買了以後有沒有人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如果這間屋子我們用天價成交,
老爸賣兒子、孫子賣小三、老闆賣廠商...
有了驚人的成交價,附近的地價都被帶動了!
反手賣家再把多收的錢退給買家,房地產就是這樣聯手拉抬的。
回應:
4.有網友提到40年期間的風險,可是你就算沒有40年,而是30年、20年,
乾脆用現金買房子好了,但你住了40年,還是有你所謂的40年風險。
這風險避不了的,但可以靠保險去解決,
火險、地震險,都不貴!可以評量一下住宅附近的斷層狀況,
選擇對自己最有利的做法。
5.如果非40年,怎樣會比較好?
我只是提供另一種看法,說我這種說法沒考量到各階層的人!
那請問是否應該不要買房子,然後持續租屋?
那租的這些年租金,代價會不會更大!
結論:
看了多篇回文,這裡的反對意見,不外乎嘴砲丟下一句話就不見人,
要不然就是訴諸濫情,什麼悲哀呀、可憐啊、冷言冷語酸人啊...
提不出有邏輯反對意見,卻喜歡外行充內行堅持自己的想法卻而依無據的無法表達己見。
我相信聰明的人自能認清,而非此症頭者,雖有巧合,相信也不會對號入座。
昨日早上看到報紙以後,連咖啡也喝沒幾口,
便開始整理一些數據和圖片,
其實我能夠用很多數字和文字證明我的推論十分合理,
簡單寫了前三點就開盤了,我便忙些事情,
本想繼續更新,但看了冷言冷語,
就乾脆大家一起嘴砲吧!
下面有個網址可以參考通膨,網址內還能下載短期內幾年的數據:
http://www.stat.gov.tw/ct.asp?xItem=790&ctNode=769
有興趣的就自己研究吧,這個版的程度我實在不想再領教了!
(還有人說我是賣房子的,景氣差作手也要出來編故事賣房子,啼笑皆非啊)
作手... wrote:
你知道,其實40年房...(恕刪)
40年房貸...
我只有一個感想
就是在高房價下
建商所想出來吸引人的一個作法而已
現在房價高
大部份人都買不起
只有拉長貸款年數
讓年輕人買的起房子
就算從一個小嬰兒剛出生就買貸款買一間房子
要等到已經步入中年40歲時
他才能有擁自己的一間房子
還不用算這40年期間
房子整修.萬一有天災等....一些問題
我認為會去接受這樣的條件的
簡直是去送死
將自己晚年的未來推下不歸路
在20歲買下房子
要到60歲才能有一間房子住
未來的老年人是沒有退休生活可言的
每個老年人有可能是做工做到老的生活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