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看了"我的職業是股東"這本書
內文其實有點沈悶(介紹了很多理論)
不過在結語中,這段話讓我很有感觸
不知道各位大大是否也認同?
imeemnr wrote:
剛剛看了"我的職業是...(恕刪)
從美國投資大師 "班傑明"提倡 "價值投資"時,就已經說明了"股票"為何物,
他的徒弟 "華倫"也說 "不要預測股價,要買它的價值",
德國投資大師 "科斯多蘭尼" 說"買入股票,睡上幾年,就可以知道其樂趣",
所以您甚麼時候才要 "尊行" 價值投資法。

我朋友有一陣子很喜歡 "科老的書",但是我勸他,應該先看 黃國華的"xxx的靈魂"及"xxx的重量",
因為"科老的書"比較偏 "心理面",而xxx的靈魂,是比較早期的作品,會比較貼近台灣交易市場,
比較沒有私心,而xxx的重量,就比較偏向解釋 "投資"的目的!

我滿憂心的是,最近期貨的熱絡,造成朋友喜歡看 楚狂人的書,這不是不好,
是因為一開始基礎沒打好,卻去看一些 "暢銷書",很多投資觀念會被定型的,無法跳躍式思考,
就容易陷入 "技術分析"及"統計數據"的泥沼裡。

蘋果的賈伯斯 去世了,所以各產業會如何走,這些 "暢銷書" 會告訴各位嗎?當然不可能,
因為出書是吸引 "信徒",因為人是"群居"的動物,喜歡 "被崇拜"是正常的。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