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是老調常彈了~但還是分享給各位
[一] 時機(<1>符合條件時才下單。<2>等待的工夫與修養)。
期指的操作有進場(買多或賣空)就有出場(賣出或回補)。
進場的點若漂亮,出場就輕鬆了(賺多或賺少)。
如果進場的點不漂亮,則出場就麻煩了(賺多或賠少)。
因此,「下單」的「時機」很重要。
「寧可不賺也不要冒然進場」,這是您應有的黃金守則。
只有在清楚多空節奏時才可以進場下單。
什麼是「清楚的多空節奏」?簡單的說,就是漲升的節奏符合多頭條件,
有跡可尋;或者是跌挫的節奏符合空頭條件,有跡可尋。
當行情不管多或空呈現了清楚的有跡可尋時,即是您可以進場下單的理想時刻。
不過,並不是隨時隨地都能符合多或空的條件而讓您有跡可尋,
因此,「等待」是必須的,這是一種「工夫」也是一種「修養」,
也是操作期指的人必須具備的工夫與修養。
[二] 漲跌(<1>漲是為了之後跌挫。<2>跌是為了之後漲升)。
一般人容易迷失在漲或跌的催眠中。當行情持續上漲時,會形成一種心理的慣性,
進而誘引投資人不自覺或不自主地以為行情還會再漲。
一般人會陷入「追高」的「心理陷阱」正是在此。
舉例,89年6月14日華邦電越前高達106.5元,一般人追高,我們卻放空。
正是明白一般人會受心理陷阱左右而以「對作」的心態「作對」的事─放空,
至週一(7/3)華邦電只剩85.5元。為了克服一般人的心理陷阱,
贏家們應該建立正確的「漲跌」觀念,区「漲是為了之後跌挫」,参「跌是為了之後的漲升」。
尤其在台股期指的操作如果以5KD或30KD為小波段之多空漲跌依据,
則更應牢記這兩句話,您才可能避開每一次的追高和殺低,
而每一次都能以「準備」的心情,買到跌不下去的轉折或空到漲不上去的轉折點。
[三] 兩極(<1>盛極而衰誘多套多。<2>否極泰來誘空軋空)
期指是一個標準的零和市場。也就是有人賺錢一定有人賠錢,
扣掉手續費和期交稅,賠錢的人是賠給那賺錢的人,賺錢的人是賺那些賠錢的人的錢。
每一個贏家一定搭配一些輸家,或每一個輸家一定搭配一些贏家。
因此「贏家」和「輸家」基本上是對立的。在這個前提下,贏家要賺輸家的錢,
一定要注意「兩極」,因為兩極正是贏家贏錢的秘訣所在。
在兩極,必然會有「誘多殺多」或「誘空軋空」。
惟有「誘多」或「誘空」成功,贏家在「殺多」或「軋空」的利潤才會豐富。
如果您是贏家您必然已懂,如果您是輸家,您應該要懂,進而脫離被誘被套,並融入贏家之林。
[四] 口數(<1>一口致富一口開始。<2>順向時才考慮加碼)。
這是給剛開始操作期指或資金少的人的建議[一口開始]以致「一口致富」。
對資金多的人(有能力操作三口以上或卅口以上)我們建議進場以「兵分三路」的方式作戰。
第一批進場是在符合條件時以「三分之一」進場「試單」,
當試單成功時,在順向中再以「三分之一」加碼「確認」,
最後「三分之一」則屬於「乘勝追擊」。
記著,第一第二第三批單(各三分之一)都要在順向中(亦即在獲利中)才留單以及加碼。
當第一批進場不順時,就應停止第二及第三批進場,要先排除第一批單的困境。
[五] 進出(<1>進場的同時設出場。<2>出場的同時找進場)
很多人只知進場卻不懂得出場,這在期指操作上是大忌。
可能您進場的單子原是賺錢,不懂得出場卻變成賠錢。
或者可能您進場的單子原只是小賠,不懂得出場卻變成大賠。
都不相宜。再則,很多人賺錢出場後卻沒即時趕上再賺行列,
或賠錢出場後卻已喪膽不敢再試。這都和贏家無緣,
贏家是有特質的,在「進出」的動作上,贏家就是贏家。
[六]賺賠(<1>先看可以賠多少錢。<2>再算可以賺多少錢)。
操作任何金融商品,一定要「先」評估自己可以「賠得起」多少錢?
但一般人投入金融市場或股票操作,大都是以「我可以或我要賺多少錢」為出發點。
這原本是無可厚非,但正確的投資觀念應該是「風險」重於「利潤」,
尤其在期指操作上。如果把利潤擺在風險之前,
人常常會被想像的利潤(還要再賺、不甘只是小賺)蒙蔽而忽略當下及潛在風險。
最後的結局經常是「賺少賠多」。如果您把「風險」擺在第一優先,
您所有的操作風險一定會被控制在最小的範圍。長此以往,您的績效將恒常是「賺多賠少」。
這是觀念問題,人的所有行為動力和行為軌道都來自「觀念」。
觀念正確才有正確的行為也才有好的績效。看看您的四週,所謂的贏家或輸家,
其實最大的差異,其實只是在「觀念」的不同而已。
[七] 避險(<1>要先懂得避開風險。<2>而後進而賺取利潤)。
這個觀念和上一個觀念類似:「先避險再求利」。
很多家庭主婦或主夫都有戶外或陽台晒衣服的經驗,在日正當中沒有問題,
一旦出現烏雲密佈,則不管衣服是否已晒乾?一定是先收衣服。
在股票市場或期指操作也是一樣,「發現不對就平倉」。
這個動作其實和下雨前先收衣服是同樣的道理,您可以體會,
當然也會這麼作。這叫「避險」。而在期指(或股票)操作上,
什麼叫「險」為何要「避」?舉例,如果您當下是作多,
作多的前提必然是當下符合多頭的條件且持續不變。
然一旦作多的條件(有好幾點)一點一點的消失不見,這就是作多風險以及風險提高中。
您就應有作多的風險準備與對抗風險的應變動作。
反之,如果您當下是作空,其道理和原理正好相反。
當您知道什麼是「風險」也能第一優先「避開」,
則您「自然」有能力辨別什麼不是「風險」也能進場獲利。
其實賺與賠,其差異,真的只在「觀念」的差異。
[八] 停損(<1>時間停損空間停損。<2>不受成本觀念控制。)
所謂時間停損是指您下單(多單或空單)的位置,正好是在多空僵持區。
原則上,30分鐘內沒有馬上獲利就表示您下單的位置不是最佳。
超過30分鐘沒有獲利或獲利不多就應先出場,這是「時間停損」。
理想的下單位置應該是30分鐘內即開始獲利。因此「點」的選擇很重要。
至於「空間停損」,如果我們都「按表操課」,如30KD在20甚至10以下買多,
30KD在80甚至90以上賣空,則須要「空間停損」的機率不大。
除非遇到「指標高檔鈍化」或「指標低檔鈍化」就必須被迫作「空間停損」。
原則上「一口」以一萬元(約50點)為基準。要作到「停損」,
一定要先摒除「成本觀念」,如果您的思想被「成本」綁住困住,
則要「停損」談何容易?打敗別人之前要先能制服自己。
[九]靈活(<1>多空節奏要有感覺。<2>持多持空皆要主動)。
操盤很像游泳更像泛舟。沒有人天生會游泳,必經學習與練習的過程,
過程中喝水溺水嗆水是必然的經歷,但只要不怕苦每天練習,
最後一定可以學會游泳。操盤的學習與練習的道理亦然。
操盤更像泛舟,泛舟是一種「順流向下」的活動和運動。
游泳和泛舟都必須靈活,靈活中可以感覺節奏,有了節奏就能主動。
在期指的實戰操作上,「多空節奏」就是一種「慣性」:
<1>上漲常態(低點不再、屢創新高)。
<2>下跌常態(高點不再、屢破前低)。
只要您用心觀察和體會,您必然會有這種多空節奏的感覺。
再則,在上漲常態或下跌常態的節奏中您可以在盤中
<1>換算大盤的成交量以及
<2>計算委買委賣的差值(正的或負的),以強化您對多空的感覺。
當您的「感覺」被天天訓練成很敏感和很準確時,
您當下的「持多」或「持空」或「空手」就必然是一種「主動」的決定,而不是「被動」的茫然。
[十]進出(<1>為啥會賺對在那裡。<2>為啥會賠錯在那裡)
有兩句話對我們的幫助很大:「沒有計劃不要上班」、「沒有檢討不要下班」。
「計劃」、「執行」、「檢討」是成功者也是贏家的特質。
在股票市場和期指操作,如果您是莫名其妙賺到錢,
我們相信我們也見過,您將莫名其妙又賠回去或吐出去。
金融操作,一定要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馬虎不得。「檢討」是您每天必作的功課。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