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今早對我最震撼的新聞. 若台幣嚴重低估, 則產業及個人理財如何因應??
**********************************************************
IMF報告:我購買力 首超越日本
【聯合報╱記者許玉君/台北報導】 2010.10.21 03:49 am
國際貨幣基金(IMF)最新報告指出,若以購買力平價指標(PPP)計算,扣除各國不同的物價及匯率因素後,台灣今年平均每人所得為三萬四千七百四十三美元(約合台幣一百零七萬一千元),不僅創歷史新高紀錄,還首度超越日本的三萬三千八百二十八美元,但新台幣兌美元匯率,相對也應升到十六點八三二美元。
經建會主委劉憶如昨天說,她看到這個結果「蠻驚訝的」;不過,台幣目前的匯率並未達到PPP標準,而且綜合考量整體生活水準之後,台灣應該還無法與日本相提並論。
所謂PPP(Purchasing Power Parity) ,是在剔除各國不同的物價及匯率因素後,用來比較各國民眾的實質購買力誰強?誰弱?以衡量一國的生活水準。IMF每年四月與十月都會公布最新跨國實質購買力的比較報告。
根據本月上旬公布的最新報告,台灣平均每人所得今年為三萬四千七百四十三美元,比去年大幅增加二千九百六十七美元,不僅改寫歷史新高,也首度優於日本的三萬三千八百二十八美元,更大幅超越南韓的兩萬九千七百九十一美元。
不過,台灣今年仍低於新加坡的五萬七千兩百三十八美元,香港的四萬五千兩百七十七美元。
根據這份報告,為達到今年平均每人所得三萬四千七百四十三元的目標,新台幣匯率應該升到十六點八三二元。
國際間用來解釋PPP最有名的例子,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明的「大麥克指數」。經建會經研處處長洪瑞彬說,如果一個大麥克漢堡在台灣賣新台幣一百元,同樣的一個大麥克漢堡在美國賣四塊美元,這表示美元與台幣的理想匯率應該是一比二十五;但實際上,目前美元兌台幣的實際匯率卻是一比三十一,其所代表的意義是:台灣物價較美國低,台幣可能也有低估之嫌。
weber2654 wrote:
國際間用來解釋PPP最有名的例子,是英國「經濟學人」雜誌發明的「大麥克指數」。經建會經研處處長洪瑞彬說,如果一個大麥克漢堡在台灣賣新台幣一百元,同樣的一個大麥克漢堡在美國賣四塊美元,這表示美元與台幣的理想匯率應該是一比二十五;但實際上,目前美元兌台幣的實際匯率卻是一比三十一,其所代表的意義是:台灣物價較美國低,台幣可能也有低估之嫌。
好爛的比喻
如果台灣大麥克一個100台幣 美國四美元(4x30=120)
表示美國比台灣貴1.2倍
可是美國的平均收入呢?
台灣物價低是因為收入相對少啊!!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