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家裡有毛小孩,尤其是養貓的朋友來說,因應貓咪的天性,就需要準備個貓砂盆來因應其排泄需求,不然遭殃的就會是你的衣服堆了(親身經歷)。而隨著科技進步,近年來除了自動餵食器,也有相對方便的智慧貓砂盆。
這次要介紹的 neakasa M1,則是同級產品中主打少見開放式的設計,就不像其他競品可能會夾傷貓咪的疑慮外,也能透過 APP 操控,一建清理或自動鋪平外,最核心的規格上,也有高達 7.16 公升貓砂盆,與 11.23 公升的集便盒容量等特色。

neakasa M1 本體其實蠻大一個,建議宅配的話要直送到府.....我這邊開箱的版本除了一般本體之餘,還會有另一個專屬的增高貓砂墊,但建議可以看自己貓的習慣來去選擇,這個等等會說明。
而且從紙箱開始,就能讓家裡的貓貓好好培養感情!看看我家這兩隻已經迫不及.....待了?


打開本體紙箱後,

移除說明指南後,就會看到專屬的配件盒區,以及為了保護本題的紙盒配件,家裡有貓貓的人此時可以趕快準備好相機,這就是貓貓最喜歡的玩具了。


配件盒內則是包含支撐貓砂盆的四個支架,以及基本的供電器。

最底部則是貓砂盆本體,同時也有附上數卷替換用的抽繩垃圾袋,這個應該也不是專用的,只要找到體積類似的都能替換,但由於設計關係,要快速替換就是得用抽繩款,等等一樣也會說明。

拆卸本體之後首先要測著擺放,要先裝上支架才算是完成體。此時你會像這隻小黑胖一樣好奇,那我可不可以不用裝支架就用?當然不行,原因是因為收納盆的設計,這點等等裝好後你就會知道了。

支架也有做基本的卡榫與防呆機制,不用怕安裝錯誤,因為會裝不上去


安裝完支架後,也順便看一下貓砂盆的底部,中央為集便器的設置,至於為什麼要放支架才能用,原因就是在集便器的設計上。

一旁(機身正面左側)則是供電的孔洞設置處。

完成安裝後的樣子,這邊我也直接將需要另購的增高貓砂墊組裝完成並置於貓砂盆前方,增高版的墊子無疑就是為了讓貓貓能更方便的直接進入,完成後也能比較容易收集卡在肉掌的貓砂,但老實說我家的貓貓都是直接跳進去跟跳出來.....

增高版的貓砂墊一旁則是有做一個小洞,可以直接將收集的貓砂倒出來。


原本盒裝會附的貓砂墊則是有點像一般廁所的排水墊,不過在大部分面積都有方便讓貓貓抓排砂的小凹槽,對於我家的兩隻貓貓來說,他們對普通版的貓砂墊比較感興趣......甚至拿來當貓抓板了


neakasa M1 在正面下方共有五個實體按鍵,從左至右分別是電源、清理、撫平、清空以及 Wi-Fi 連接鍵。如果懶得用 APP 操控的話,其實靠實體按鍵也能完全操控 neakasa M1 的諸多功能。
簡單來說,在貓貓完成「大事」之後,就可以按下清理鍵,貓砂盆會自動開始清潔,並把結塊的貓砂與便便集中到底部的急便盒。如果是單純看貓砂不平整,有些貓貓會跑進去玩不辦事的話,就能按下撫平鍵把貓砂用平。最後要將整盆貓砂做替換的話,則是能按下清空鍵,貓砂盆會把所有貓砂都往集便盒送。


集便盒是採抽屜方式設計,前方有看到兩個鉤子,這就是用來搭配抽繩式垃圾袋的實用機構。


集便盒下方的材質是採軟質設計,因此可以將空間直接擴充,來到官方宣稱最大約 11.23 公升的能力,可說是相當能裝!


搭配抽繩垃圾袋則是要將其緊緊包在集便盒的邊緣,在把抽繩的前端套在勾上就完成了。此時只要一拉抽繩,就能瞬間把垃圾袋收攏,如此就能輕鬆清理貓砂,再也不用在那邊鏟啊鏟了


貓砂盆的主體部分,最多則是能容納 7.16 公升的貓砂,這個容量設計其實也蠻有巧思的。因為不少販售的貓砂,基礎都是以 7L 為主,所以不用分次,直接倒完一包就能完成。

在貓砂盆內也有目前容量的指示表,而官方這邊推薦的貓砂種類為膨潤土或礦砂,豆腐砂,官方建議要選擇在長度小於 7mm,直徑小於 2mm 的產品,好險我買的有符合這個標準。加上我家的貓非豆腐砂不上.....結果是還能用啦。自己推測可能是會影響集便時乾淨貓砂的耗損率?

整體完成後的樣子,如果覺得白色比較容易髒的話,官方其實還有灰色可以選擇,清潔部分則是能透過兩旁圓形突起的地方,將貓砂盆上方拆除做清洗。而下方有馬達跟電子機件的底座,建議用濕布擦拭即可,但因為我已經裝貓砂了,這邊就不特別拆卸。

大致介紹完 neakasa M1 在安裝與基本操作後,再來就是其核心之一的功能,也就是 APP 操作了。在安裝完貓砂盆,並下載專屬應用程式之後,就能透過長按機身的 Wi-Fi 鍵來做連接。
不過要注意的是,neakasa M1 貓砂盆僅支援 2.4Ghz 的規格,如果你家 Wi-Fi 僅有 5GHz 的話,反而會沒辦法連接,這點要特別注意一下路由器的設定。

完成連接後,APP 會先做基本的導引設定。首先因應 neakasa M1 具備基本的重量偵測(但建議還是用專業的秤會比較準確),在輸入貓咪的名稱、品種與大致重量後,貓砂盆就能偵測並判斷是哪隻貓咪使用,如此就能檢視一般貓砂盆無法檢視的如廁頻率。這點對反饋貓咪健康也算重要的數據,也能清楚掌握!

再來就是針對貓砂盆的諸多設定,可以使用智慧模式讓貓砂盆自動清理,或是以定時的方式來操作。但如果自己家的貓比較膽小,害怕機械運轉聲音的話,建議可以關閉自動清理,用手動的方式清比較不會嚇到。
畢竟 neakasa M1 雖說僅有 50 分貝的音量,但對比較敏感的貓咪來說,還是要花一點時間習慣。

APP 進入貓砂盆的主界面後,可以檢視目前剩餘的貓砂量,直接遙控做清理、撫平與校準等重點功能外,重點就是下方的紀錄區域。可以檢視各個貓咪上廁所的時間、停留時間以及偵測到的重量等資訊。

設定這邊則是能針對自動清理、掩埋與撫平等功能做設定外。由於 neakasa M1 設有五個感應器,在清理時如果有貓咪誤入,也能自動停止清理來保護安全。
另外,因應重量比較輕(官方設定 1kg 以下)的幼貓,則是能開啟幼貓模式來防止自動清理,以免傷害到貓咪。由此可看出 neakasa M1 感應器的重量應該是以 1kg 為基準。

由於 neakasa M1 在集便箱容量較大的關係,有時候可能會忘記清理,APP 也能設定提醒功能,但不是自動偵測容量而提醒,而是需要手動設定時間,這點就有點可惜了。

最後就是重頭戲,剛剛有提到我家的兩隻貓其實對聲音算是蠻敏感的,像是自動飲水機就花了我三天才讓他們漸漸習慣。對於體積較大的 neakasa M1 來說,其實有引起他們的好奇心,不過也是給了他們不少罐罐跟開聲音讓他們習慣之後,才安心去使用的。

我家的虎斑貓體型算是相對大隻,對於 neakasa M1 來說,有 7.17 公升容量的貓砂盆不僅可以降低清理次數,這次主打的則是與競品相對不同的開放式設計,號稱 20 公斤的貓也裝得下。

而且開放式的設計不僅可以讓貓咪能環顧四周,以天性來說便溺會是他們相對脆弱的時候,所以需要可以環視的空間來降低不安感;另外,以圓筒的開放式設計,對於上廁所(尤其是大號)會一大堆奇怪姿勢的貓貓來說,也能用最習慣的姿勢如廁。
這邊怕大家看文章的時候在吃飯,我就把「巧克力棒」給馬賽克了,不用謝。

不過 neakasa M1 開放式的設計這邊有個小問題,就是遇到撥砂比較「豪邁」貓貓,像是我家這隻虎斑,人家習慣往內撥,他大哥就是要往外撥.....可能就有少量的貓砂會灑出來,不過大部分還是可以靠貓砂墊收集就是。
這邊也附上透過 neakasa M1 直接如廁的影片給大家檢視,這邊就沒特別馬賽克了,正在吃飯的朋友不要點!!!!!除非你對巧克力棒免疫(?)
從影片也可以發現,neakasa M1 的開放式設計對於姿勢古怪的貓貓來說,著實是有發揮的餘地,而且先前一直都不用的增高貓砂墊,拍片也很夠意思的抓了幾下,真的是讓人感動

接下來則是示範 neakasa M1 清理的功能,整個行程大約會來到兩分半左右。開啟之後貓砂盆會透過旋轉的方式,將結塊的貓砂與便便做集合,並透過格柵設計將乾淨的貓砂過濾後,就能將需要丟棄的便溺物直接丟到最下方的集便盒中。
但清理功能的音量其實對貓貓來說稍大,所以還沒習慣的話,建議是不要開自動清理,以免嚇到貓咪,到時人家不爽上你就糗了.....

最後就是拉開集便盒,可以看到以豆腐砂來說,這邊有部分乾淨的貓砂也被丟到集便盒中,這裏可能是因為一開始容量沒算好,我加到超過 100% 一點點,所以在清理的過程中也被清掉了,後續貓砂的量正常就比較沒那麼多浪費。
如果你是使用不能沖馬桶的礦砂,只要拉出剛剛介紹的抽繩處,就能直接打包垃圾袋做丟棄。像我如果是用豆腐砂,就可能還是要鏟屎一次,或分次將貓砂充入馬桶。

對於養貓貓狗狗的朋友來說,清理大小便可能是最讓人心累的地方,狗狗可能還可以藉散步的時候方便清理,貓咪就真的只能靠貓砂盆了。
而類似的智慧貓砂盆產品其實越來越多,這次體驗 neakasa M1 讓我最有感的,除了自動清理與方便的丟棄機制,大容量的貓砂盆與急便盒設計更是懶人的好幫手,這邊我測了大概五天,到現在還沒什麼味道出現,如果是一般的貓砂盆,你大概兩天沒清,家裡就都會是那個味道.....不要問我為什麼知道

另外,neakasa M1 開放式的設計對於貓貓來說,除了剛提到的安全感,以及防止被夾傷等因素,接近一般貓砂盆的視野,多少也會提升使用意願,而不是一開始就以封閉的方式,對於脾氣很大、疑心病又重的貓咪來說,可能就不像紙箱那樣一下就想鑽(?)
目前這樣測起來,還是有幾個我覺得會更好的地方。第一個雖然不算非戰之罪,但清理的聲音對我家這隻黑貓來說,還是會有些驚嚇,她到現在還是不太願意上,只會在旁邊觀望看看而已,可能還要花點時間習慣。
另一個點是對習慣平面貓砂盆的貓貓來說,neakasa M1 其實在使用上,還是會有一個移動的小段差,並不是完全固定,所以貓貓在使用時可能會感受到些微晃動,這些都會是需要習慣的地方。
不過想想,只要按一下 APP,就能把貓砂大致清理,後期只要抽繩一拉就能拿去丟掉,跟以前要在那邊鏟啊鏟的體驗相比,真的是輕鬆不少.....但還是要看自己家的貓貓願不願意買單啦,就可能要多花費點心思,畢竟一台電動貓砂盆其實也不便宜就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