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一個月最熱門的新聞,除了covid-19疫情外就屬"蛋荒"的消息了,因為天氣冷、突發的禽流感疫情加上飼料半年多來不斷漲價的間接因素,才在農曆春節前發生蛋荒的情形;不過老實說,要不是看到朋友們在臉書上轉傳的新聞,還真不知道現在很缺蛋



十幾年前婚後就住在老婆娘家鄰近,岳父母在外孫出生後,就興起蓋一個農場的念頭,為的是讓孫子能從小接觸到大自然的環境,從種高麗菜、蔥蒜、菜頭、玉米、蘿蔔、花椰菜、地瓜,到養雞、鴨、羊、兔子等,而目前養最多的就是雞了,不為別的,因為能下蛋,畢竟蛋是每天的必需品

一開始也沒有什麼想法,就只是去抓雞仔回來養大到能下蛋,再來開始研究繁殖,自已找孵蛋器來孵蛋,後來開始四處去看特殊的種雞,就買回來養養看,現在已經是個小小的雞聯合國了


而養雞除了蛋的需求外,當然就是吃雞肉了,自已吃的會特別注意怎麼養才能讓肉質鮮美,除了能遮風避雨夠暖的雞舍外,還要有能讓牠跑動的環境,所以圍了一圈小果園讓雞群們白天能活動。



目前養的種類,我只認得大腳雞(東濤雞)、藍寶堅尼雞、白毛烏骨雞,其它的認不出來

大腳雞很好認,因為它獨特的大腳,看起來像長了瘤一樣超粗壯,看新聞說是越南特有的品種,三四年前一對腳就要賣幾萬台幣


藍寶堅尼雞(西馬尼烏雞),印尼品種,因為是全身黑很好認



這隻大白公雞,認不出來是什麼品種,說是大腳雞&藍寶堅尼雞混種?(無法肯定)

這隻我也認不出來,有像文昌雞的毛色,但體型有點不同。

這隻是白毛烏骨雞

這群是新養的,是觀賞雞,體型較小,毛色較漂亮。


番鴨


農場的雞是算半放養的方式,兩間雞舍除了幼雞太小不適合與成雞同時生活外,沒有特別分隔不同品種的雞,下蛋也只是放幾個舊花盆、水桶權充下蛋區讓母雞下蛋。

正在下蛋的母雞



目前天冷的情形下,一天的產蛋約在22~28顆左右,足夠四五個家庭每天的需求量,所以這次春節拜年,也帶著新鮮的雞蛋,分送給親朋好友們共享,大家一起來當一下「蛋蛋富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