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台灣山林大規模放養山羌, 梅花鹿提升原住民收入是否可行?

台灣早期是梅花鹿之島
後來漢人來了之後
這些動物因為開墾消失, 很是可惜

台灣的高山
因為種植高山蔬菜, 茶葉,蓋民宿, 露營場地
造成水土流失, 生態破壞

考量高山原住民的生活需求與收入來源

我覺得由政府 以林務局的保育山林
運用現代的育種技術
放養高價值動物, 並作生態控制與食物鏈維持
與原住民部落合作, 由原住民擔任飼育員以及保育員
政府負責銷售

收益三成政府, 七成部落

讓台灣山林的生物多樣性回歸

多種收益 多樣價值

各為以為如何?

2018-12-21 21:15 發佈
gprs19 wrote:
台灣早期是梅花鹿之...(恕刪)

我想你說的應該不是把梅花鹿或山羌當家畜飼養
因為如果真有經濟價值又不難養
現在應該就有人養
像台灣有些圈養水鹿的鹿場

目前山羌並不算少到瀕危
打獵(獸夾)如有控制,族群算穩定吧?
梅花鹿台灣早有野放
也可看見野外個體和小群
要到維持穩定族群還要一段時間吧?
這只是單一動物族群的維持
你應該低估復育的難度

而在山野中行經濟飼養
我個人覺得是很瞎的事情
哪來的專家或哪來足夠的錢給你做[生態控制與食物鏈維持]??
原住民在行的是打獵可不是畜養
如真有錢賺的
老實說早就被平地人搶去做了
而且我看不出這樣做有何意義
因為不像生態復育
也不像恢復傳統習俗文化

點子很有創意
但我不覺得可行
也沒有意義
gprs19 wrote:
台灣早期是梅花鹿之島...(恕刪)
政府在恆春半島復育梅花鹿已有很好成效,目前估計在恆春半島梅花鹿已有2000~3000隻,現在牡丹社水庫後方附近也見梅花鹿蹤跡,如果沒人為獵殺,未來很快梅花鹿應該會越過南廻公路繼續往北擴散

我的想法是
過去原住民的獵場變成牧場
由原住民控制動物族群的數目
收成除自用外
餘皆由政府收購 高科技屠宰 檢驗
成為山產店或超市可靠的肉類來源

這種高山牧場遠比高山農場對生態影響小

而且因為要讓動物的成長穩定
因而對山林的保育也積極投入
其他生物也因此興茂

原住民的生活與土地正義也得到維持

山羌 梅花鹿 山豬 可以是肉類來源
熊 獼猴 石虎 雲豹 可以為觀光目的



這個想法好像不錯,推一個,推一個,推一個~
gprs19 wrote:
台灣早期是梅花鹿之...(恕刪)

gprs19 wrote:
我的想法是過去原住...(恕刪)

原住民的打獵文化和你構想的用原住民經營管理獵物
絕對是兩件截然不同的事
以前動物多、獵人少、獵捕技術較差
且有部落狩獵文化和禁忌的約束
原住民狩獵對動物族群不會有太嚴重影響
有時甚至有利(像狼和白尾鹿)

但是你想用狩獵來[控制動物族群的數目]??
但光是族群樹木你就沒辦法很清楚知道
你要如何拿捏該獵幾隻?
就算事前可以評估
但牽涉到販售獵物賺錢
很多事就會不像你想的那樣理想
比方說大家開始覺得山羌肉好吃
或是吃山羌肉開始成了流行
消費端需求增加
請問你要不要開放原來設定的獵捕數量?
最後就一定是獵捕數量遠大於生殖數量
整體失衡而回到原點甚至更糟

而你的想法中只專注在動物本身
你應該沒想到動物生活環境管理和維護的問題
那應該比你想的要複雜且花錢
台灣光是要保存現有生態環境都很吃力
哪受的了還多個經濟取向的野外放牧??

gprs19 wrote:
我的想法是過去原住...(恕刪)

[原住民的生活與土地正義也得到維持]??
天哪
你真應該對原住民[現在]的生活有了解過嗎?
你真的以為現在的原住民狩獵文化和以前差不多嗎?
以前狩獵的文化意義
現在我覺得已經改變太多了
因為現在不需要以狩獵維持肉品來源
以前需要較高的狩獵技巧
所以狩獵成功是有族內英雄的潛在意義
但現在很多狩獵行為就像是緬懷過去的[娛樂或運動]
其實就把狩獵和西方一樣運動化
或許還比較容易成功
但是那絕對和原住民文化不見得有關
且台灣應該沒有發展狩獵運動的條件

至於土地正義?
原住民恢復在他原有土地生活的能力是很好
但是現在原住民不會是真的能過著以前山野中的生活了
文化衝擊和外在社會環境
都迫使大多數原住民需要離開原部落
你覺得請他們回去部落做一個他們原來不擅長的畜養管理會比較好??
你可以看看真的比較和文化有關的
例如在部落推展深度觀光或是編織工作室
結果真的成效如何?


我是布農,也從事營建,覺得樓主出發點很好,可是單論山羌好了,打到就放血混酒,內臟用酒洗一洗就吞了,然後烤一烤才帶回去,年輕一輩原住民也有不喜山羌的風味及口感的(那個皮能啃下來也算厲害了)
還遇過平地人朋友硬要煮的沒有味道然後沾沾自喜吃起來像豬肉沒有那股味...嗯..那我還是請你吃山豬肉好了...
經濟價值考量還是豬肉好
再來要放養甚至觀光,不就得重整山林地(不然一般人上的來嗎?)生態環境勢必被影響
現在原住民也有人圈養山羌山豬,當然是平地上,至於山上放養...還是還給大自然吧
經濟上給原住民的效益坦白說是有限的(還不如一些身手不錯的去高山採靈芝下山賣...不過現在抓很嚴..當我沒說喔)
要如樓主說的發展觀光及經濟又兼顧環境保護
很好!非常好,但是在平地吧!一樣發展的起來又能更貼近平常人,這樣如何呢?

台灣的森林是座生態寶庫
我們要珍惜運用

日本時代
日本人砍伐三大林場的檜木資源

國民黨剛敗退來台灣時
也是亂砍一通
甚至還想出高山農場這種蠢主意
退除役官兵 在中橫 開拓 武陵 清境 福壽山三大農場

這個時代 民智已開
不能有過往那種作法

高山聚落的原住民
其實經濟條件的發展很受限

有的從事農業
高山水果 蔬菜

我個人不贊同這種開發方式
一來農藥會破壞生態
二來淺根性植物會流失土壤
開墾會造成生物鏈失衡

因此原住民的生活圈以及台灣的山林
只能保育 復育
但也要兼顧聚落的民生問題

平地圈養動物
動物的運動量不足
容易群聚感染疾病 必須藥物控制

而山林放養
其口感較佳

高山放養的動物必須跟平地圈養的動物類別有所區隔
才有市場

不管是經濟型動物 野生中藥材 或者刻意種植的中藥材
山林的導引觀光
小米酒
都可以成為原住民的收入來源
只是我不希望部落發達後
在山裡蓋超大型豪華別墅





很好的idea,

還是先做實驗,

看狀況如何,

有了產品還要有顧客,

先確定需求面有這麼大嗎?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