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許多挫敗


小魚缸的由來:
我的魚缸是很小的一尺屏風缸,雖說是一尺缸,但水體容量僅5公升,30x11x16cm。屏風缸的特色就是窄~
這是我人生第一個魚缸

考慮到便利性,我是直接買套缸,除了缸子還有小外掛過濾,及led燈,如此而已卻要一千多元,現在才知道買貴了

第一次設缸-新手總是愛亂加:
然後設缸時又看了很多網路文章,及水族店各種小缸擺設,知道小缸用底部過濾效果最好,又很喜歡沉木、水草及漂亮的小石頭


我承認我天生沒甚麼美感,第一:沉木過大且嚴重吐色,第二:水草隨便種,第三:底砂太高,把自己喜歡的東西都放進去,竟然是這個樣子

尤其有買一片珍珠草,當初以為能變草皮,結果一直竄高


沒多久,由於底砂高,小外掛也不夠力,底砂竟然長出藍綠藻,一種有很重味道的有毒藻類,幾隻紅蓮燈就掛光光了...於是只能翻缸

第一次翻缸-化繁為簡:
有鑒於設缸時的雜亂,這次翻缸要走極簡風,不擺太多東西,只是還是捨不得放棄鍾愛的草皮,所以這次使用裸缸加幾片莫絲,因為莫絲片不小心買太多,所以多的兩片立在後面...(事實證明我沒有美感


這時就選擇養最好生養的孔雀魚

左邊的鬥魚只是借住。當初第一次買孔雀魚時不會觀察,回家後每天都有死魚,有的魚鰭也有些破爛,非常挫折

第一批死光後,換家店又買了第二批,雖然也有死一些,但最後總算有少數幾隻存活下來
觀察魚屍體及上網找原因,才發現我買的魚有白點病,有的還有車輪蟲,也有幾隻夾尾...這些細節在挑魚時都忽略了!買來的魚若已經生病,除非下藥,否則變換環境後是很容易死的

還好活下來的魚很爭氣,也生了小魚魚,第一次將孔雀魚養到生寶寶,著實愉悅啊

之後孔雀魚們就過著幸福快樂的生活,也持續生育,養魚其實就是如此簡單...

後來覺得魚缸太單調,手癢把莫絲綁在沉木上,第一次練習綁莫絲

混養的衝擊:
後來買了小蝦小螺來除藻,還多了一隻可愛的新寵兒--赤腹蠑螈

第一次看到,我訝異怎麼會有如此可愛的小東西啊


飼料是偶爾看心情吃啦,但小孔雀魚都被吃掉了

只是最後,這小蠑螈半夜偷爬出缸外,一早起來已經死在地上了
小蠑螈死後,孔雀魚們已經繁衍到第三代了,有隻小母魚順利長大,為了避免近親繁衍,買了隻公魚陪牠,然而公魚天天都追著母魚跑

第二次翻缸-小蝦缸:
由於孔雀魚養的很順利,又有點看膩了,發現小米蝦好可愛,決定依照網路文章,重新打造一個適合蝦蝦的小缸
當初買龍騰的浪板,覆蓋率不高,因為屏風缸狹長的尺寸,市面上沒有適合大小的浪板,於是買了gex的氣舉式浪板
結果~~~因為我缸子高度不夠高,氣舉的出水口太高,水出不來,無法過濾


底砂當然就是用黑土囉! 小缸的容量小,買最小包的黑土也用不完呢! 小缸的好處就是省錢吧!
布景的話,主打莫絲片草皮囉! 兩塊火山岩(很粗糙的綁一些莫絲),在綁一條小支的沉木,還有種植鹿角鐵皇冠當後景

其實水族造景一般都採前低後高的方式,看起來會有空間感,但因為我缸子太窄,黑土會一直往前滑落,最後還是全部鋪平
孔雀魚因為暫時沒家可去,只好先放原缸,後來已移出。右邊兩塊火山岩是給蝦子躲藏的空間,的確蝦也都很愛躲在那
小蝦缸雖然剛進蝦時死一部分,但還算穩定,兩隻大和藻蝦則是生命力旺盛
第三次翻缸-浪費錢:
其實第二次翻缸後沒多久,我就又再第三次翻缸了,為什麼呢?
1.我手很癢,常常動布景,鹿角鐵皇冠因為太高也常無法固定在黑土哩,導致黑土有些微崩解了
2.極火蝦入缸時沒檢疫,引進了蝦蛭及渦蟲...
3.小外掛還是不太夠力,水流不大
左思右想後,覺得我這缸無法持久下去,而且黑土使用期限一到,還是要翻缸
為了不想一直翻缸,我開始思索有無方式能養米蝦,並大量爬文,最後決定把黑土全部撤換成陶瓷砂
一樣使用底部過濾,但換了大一號的外掛,並且參考網路的改造方式,做成強迫過濾
現有的蝦子全部過鹽水,的確有逼出一些蝦蛭...

這是我的小屏風缸目前的狀態,已經運作一個多月了,活體有2隻蜜蜂角螺、2隻大和、10隻左右的極火成蝦
渦蟲還是偶爾出現小隻的,為了育成仔蝦,因此不放魚,都用滴管吸掉,也不考慮下藥
還增加打氣,讓蝦更有活力
參考http://www.water.gov.tw/05know/news_e_all.asp 自來水公司的水質資訊
每周換水時,會加入黑水,調成弱酸性,硬度就靠那顆火山岩,還有一小小段珊瑚骨維持
為了提供足夠食物,燈開超過8小時以上,的確是有長藻,靠蝦跟螺目前都能控制住,我認為有藻類是很自然的
小螺一堆我也沒處理,我認為只要環境舒適,又不會影響太多觀瞻即可
鹿角鐵皇冠有冒芽,只是長很慢,也只有部分葉子有枯萎。整缸的陰性水草,外加一根水蘊草、金魚藻及浮萍,來吸取過多氮
一星期也加1cc的液肥,感覺莫絲是長得還不錯,還冒出很多孢子囊
小仔蝦們也順利的在缸子裡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