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水草缸二氧化碳選細化 or 溶解

我盡量在這只做簡單陳述
又臭又長的見解只貼在自己的網誌

總之就是細化器在自己的缸中受限於細化器本身的效果
絕大部分的泡泡沖個 10 幾公分通通到表面散去
如果想要看一堆二氧化碳泡在水裡的話我買汽水可樂來喝就好了

水草缸二氧化碳選細化 or 溶解
這個東西就是為了解決問題產生的 DIY
照著 PTT 鄉民做法把 D-531 型簡易細化器塞進 16/22 軟管
軟管一定不能比 12/16 剛好或小
一來阻礙水流、二來間係太小細化出來的泡會再度集結成大泡泡
不過 D-531 以膠合方式黏細化陶瓷
用過都知道最後下場就是打出來的氣體從紅色箭頭處出來

水草缸二氧化碳選細化 or 溶解
替代方案是 10 幾年前的小螃蟹細化器 (人說細化器還是老的好~ ♪)
現在 UP D-534 型
市面包裝百百款但內容都一樣

水草缸二氧化碳選細化 or 溶解
想用幾年前很流型的 T 三通
卻買不到 16/22 用的
如果使用 12/16 用的就要轉接
下場就是細化出來的泡泡在轉接的死角裡再度集結

水草缸二氧化碳選細化 or 溶解
最後定案的還是直接把 D-534 塞進軟管裡
因為 L 管是分開的比 D-531 型好改、好塞
就算之後要重做新的也只需要買 L 管
防漏要看要用快乾膠、熱溶膠、AB 膠都行
看自己要正接還是反接
我的圓桶是 2234 選反接在出水口
盡量離缸子遠一點延長細泡在水裡的時間

水草缸二氧化碳選細化 or 溶解
手邊測 pH 的東西壞光用光
想到這便宜的東西可以做替代品使用
最先開始的藍色

水草缸二氧化碳選細化 or 溶解
DIY 外置細化器 2 ~ 3 秒一顆就足以打到變色 (1.3 尺)
雖然之後應該會為了迷你矮加大出氣

水草缸二氧化碳選細化 or 溶解
當然 DIY 分為幾種
物品的部分是不計費用做出想要的東西與計較費用仿製相似的東西
人的部分則是自己動頭腦做出想要的東西與照別人做法做相同的東西
我則都是後者
先前還在考慮到使用細化器還是溶解器
兩種系統都有擁護者
但是一面倒的是改裝者都認為換成溶解器水草吐泡比較快
真正的原因還是細化器本身
Tom Barr 的解釋就是細泡得這樣停在葉背
這個位置之前用玻璃細化器別想吃到二氧化碳
光小榕都吃不到碳了更不用說最需要碳的各種前景草玀
總之是並非溶解器比細化器利害很多
而是一開始就選到效果不好的細化器

動態效果請看影片:
失敗例子 (D-531 型)
https://youtu.be/TfAbtiI0WbI

成功例子 (D-534 型)
https://youtu.be/FlzyC3H_3uE
https://youtu.be/RHsN0gYoB0o
https://youtu.be/3aE16cc_6Kw

基本上細泡是非常的細
用手機錄不太到
就是要用肉眼觀察也要十分靠近才看得到小細泡
應該是不至於會氧氣、二氧化碳傻傻分不清楚的窘境

市面上當然也有類似的商品
無論是細化器在管線裡還是 T 三通裡
效果與價格的話就要自行斟酌了
2015-11-04 14:4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水草缸 or 溶解
DIY 一個ro擴散桶 方便又快速!且溶解率超高!!
魚缸裡又不會多東西!!又美覲!!

Julius.Z wrote:
我盡量在這只做簡單...(恕刪)


分享無價, 巧思也是無價 ....


我發現玩水族的很多人最後多少都會 DIY 一些家私出來, 集合起來也不得了.....

生命會自尋出路,科技也會、敗家也會....
Julius.Z wrote:
物品的部分是不計費用做出想要的東西與計較費用仿製相似的東西


在這缸我選擇使用的是細化器反接
而沒有使用擴散桶

其實 RO 擴散桶沒有多神奇
有前置全塞羊毛絨把二氧化碳全打在前置前面就有同樣效果了
DIY 的心態大約分成好玩與省錢
好玩的不計較成本
有些東西買現成的「商品」甚至比 DIY 的材料還便宜

而為了省錢偶爾玩玩 DIY 的人在計算費用往往只注意到材料費
有些工具買起來經費都夠直接買商品
所以我選細化器
RO 胖胖瓶的擴算桶在我這的五金行看到價格 170~200
出入水轉接頭與快拆等等的東西改起來要花費只改細化器 2~3 倍
還要注意些入氣入水眉眉角角太麻煩了
只改細化器用到的工具就只有修甲剪刀而已

另外還有一點永遠是擴散桶無法克服的問題 — 體積
細化器還是有不暫空間的優勢
只差在市面細化器商品本身的效率效果差距實在很大
有不少品牌名字拿掉後根本什麼都不是

Julius.Z wrote:
在這缸我選擇使用的...(恕刪)


細化器 溶解率比不上RO 擴散桶 這是不變的事實

自己 實驗 吧

同一樣水量的缸

一缸用 細化器 一缸用 RO 擴散桶 同樣一秒一顆
看那一缸的CO2濃度高 那缸PH降的快!!
同理 就知道 用RO 桶比較省CO2
2L 鋼瓶 灌一次 350!
一年下來兩者比較就差異出來了


CO2 打在前置桶!!恩~大家會建議 新手不要 這樣作!
另外 細化器 裡的陶瓷片 一年 一年半之後 就會發現 怎麼細化器 出來的不細了!
黃蓮巴豆 wrote:
細化器 溶解率比不...(恕刪)

所以說細化與溶解各有各的擁護者
2L 缸瓶灌一次 350 我只能說被貴了
請找氣體行或乾冰行
不過我個人是嫌一段時間灌氣這件事麻煩
在碳源花費上選金錢成本更高的方式
在沒有電磁閥前都是用拋棄瓶在打
反正公路車要用一定得買就順便拿來打草缸

打在前置桶也沒這麼可怕
只有一個條件一定要有就是羊毛絨
只要魚不會浮頭都沒問題
跟擴散桶正接沒啥差別意義上來說完全一樣
至於細化器一年不會細化也還好
一根也才 80 不到
80 元用一年多
飲料喝三瓶香煙抽一包機車加一次油
一年魚缸裡正常死亡的魚蝦水草都遠遠超過這個價錢

擴散桶溶解確實是降 pH 值快
但是降 pH 值同時也就表示著 pH 值越容易震盪
雖然可以用黑土克服這震盪的問題
這樣看一來降 pH 值快就不是什麼優點
擴散桶真正的優勢是在於省二氧化碳
草缸之中最不需要省的卻也是二氧化碳
水草燈的電費遠遠超過二氧化碳費用太多

Tom Barr 理論有解釋的水草偏好氣態二氧化碳
要利用碳酸還原就需要多花能量把碳酸還原成氣態進去光合作用循環
大缸子裡真的是擴散桶好用
因為要把二氧化碳打進每個角落
除非有如 ADA、TGM 一般的雄厚財力
一個缸子搞成好幾套二氧化碳設備
把一個水草缸搞成加護病房一般

擴散桶永遠無法克服的體積問題
用在一個 1.5 尺不到的小缸子裡
前置、動力、擴散桶加起來比魚缸水還多
個人認為是一件很蠢的事
養魚嘛!輕輕鬆鬆就好~

不過我也不是完全認同 Tom Barr 理論
既然水草都吐泡了溶氧早就飽和了
不知道他怎麼測出細化溶氧比擴散桶高這詭異數據
我認知頂多在開燈供給二氧化碳後達到溶氧飽和時間上會有差
細化器效果不好無法提供到缸中每個角落
確實會造成擴散系統時間會達到飽和比較短
歸根究柢的還是細化器本身的問題
用過 D-534 這支小螃蟹細化器
基本上我是認為離缸子大約 50 公分看魚缸還看得到細化器出來的泡泡
都是不及格的細化器

Julius.Z wrote:
2L 缸瓶灌一次 350 我只能說被貴了..(恕刪)


那裡的有比350 更便宜??願聞其詳
不遠的話 我考慮 換一家 灌 畢竟一次灌3支也滿傷的!
在來比較一下!灌之前跟之後重了幾公斤!!

Julius.Z wrote:
擴散桶溶解確實是降 pH 值快
但是降 pH 值同時也就表示著 pH 值越容易震盪

co2 都是打24小時的 怎麼會有震盪問題?
黃蓮巴豆 wrote:
co2 都是打24小時的 怎麼會有震盪問題?


打 24 小時不是人人都會這樣幹的
既然要打 24 小時擴散桶造成的 pH 質下降快又更不是啥優點了
我沒有十分推崇細化器一定比擴散桶好
而是針對看了一堆別人 DIY 做法後
結果與 Tom Barr 理論相駁的點提出見解

理論上 Tom Barr 認為細化器比較利害
實務上台灣玩家改完擴散桶都認為擴散桶比較利害
這個問題在我的見解裡就是細化器本身就有問題
通常我們對 Tom Barr 理論的認識都是來自謝醫生的譯文
沒有人知道到底 Tom Barr 用了什麼器材做實驗
最簡單的理解就是個家廠商出的計泡器一秒一顆體積不見得都一樣
出氣量自然就不一樣

同樣的細化器這種東西
Tom Barr 用的跟改擴散桶的玩家用的也不一樣
效果自然也就不一樣
既然最先開始的比較值就不同了
又要如何說細化器比擴散桶利害;擴散桶比細化器利害
總不會用公制單位與英制單位不互換在做體重比較
那減肥業真是將要賺翻了



灌氣資訊翻別人網誌 新竹
空瓶重(kg) 灌氣後重量(kg) 價錢(元) 灌入重量(kg) 灌入密度(kg/L) (元/kg)
2L鋼瓶 /4.4/ / 5.8 / 1.4 / 0.7 / 71.4
5.1L鋼瓶 6.8 / 10.4 / 3.6 / 0.7 / 55.6
1.45L鋁瓶 2.3 / 3.2 / 0.9 / 0.62 / 111.1

不過自己已經 10 幾年沒做過灌氣體這件事了
我的缸子目前是 1.3 尺一個月用掉兩瓶五味拋氣瓶
使用拋棄瓶的成本比正常水族商業低很多
黃蓮巴豆 wrote:
那裡的有比350 更便宜??願聞其詳


立豐炭酸,5L瓶灌3公斤進去105元,水檢165元







黃蓮巴豆 wrote:
那裡的有比350 更便宜??願聞其詳...(恕刪)


1升鋼瓶, 汐止這邊灌一次 100元....

CO2不會打24小時啦, 晚上水草又不行光合作用, 請別狂打CO2吵它們睡覺.........
生命會自尋出路,科技也會、敗家也會....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