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這篇文章之前,其實我本來對養魚一點興趣都沒有~
這缸是父母親放在客廳觀賞用的,算是一呎缸吧(外徑高24.5*寬24.5深14,缸壁厚0.5)
主要養些燈魚系列,還有一些些水草,沒什麼底舖,就幾顆彩色石頭,連底都舖不滿~
一顆便宜的台製外掛過濾器,一盞夾式小檯燈~
要插手這魚缸的原因,因為感覺家人補魚補得很頻繁,套用個術語,似乎兩個禮拜就倒缸一次..
買魚→放魚→數量減少→僅存三四支且變色→整缸死光,這個循環可以在兩周內完成..
真是為這些魚兒感到惋惜..
剛好父親託我在網路上幫他買新的外掛過濾器,就決定要插手這魚缸的管理權,拯救可憐的魚兒..
看了一下家中的過濾器,似乎流程太大了,280L/H,每天都會看到水草在缸中後空翻~
買新的又綜說紛紜,水妖精,上部過濾,外掛等等~
請問有沒有前輩可以指導一下設缸步驟,或是有相關的文章論壇可以拜讀..
幫幫我也幫幫魚兒 =3="
魚缸.外掛那些全部拿出來清洗泡稀釋漂白水
把裡面的病原.寄生蟲.藻類那些泡死
然後在沖自來水洗乾淨
之後再看你要養的種類.養水草燈科魚那些建議使用黑土來當底土
黑土可以保持水的弱酸性.是適合燈科魚和水草的
選好底土後不用沖洗直接下缸 鋪好需要的高度在緩慢加水至魚缸八分滿
你外掛過濾器裡面要放陶瓷環來培養消化菌.剛設缸可用自來水直接加進去
之後再到入市售的消化菌.在開起過濾器讓他開始跑水.開也要定時開.培菌過程是需要燈光的
跑水至少二個星期在放魚進去.魚之一開始不要買太多.先買1-2隻試水.魚隻放入缸子要先對水對溫
裝魚的塑膠袋先泡在缸內.開口打開.緩慢的將你魚缸的水滴進塑膠袋.每10-15分鐘對一次水
大約2-3次再將魚撈進魚缸內.不要連同塑膠袋的水一起到入.再來就開始觀察啦
一個星期至少要換水一次3/1.缸壁太髒先刷完再抽水起來順便換水
換的水用自來水即可.但需要先曝過氯氣才可補進魚缸喔.可用一個桶子不加蓋裝滿自來水
放個2-3天氯氣就消失了.過濾器不用清洗得太頻繁.清洗過濾器時裡面的陶瓷環不可用自來水
直接沖洗.氯氣會把好不容易培養起來的菌種殺光.用你魚缸換下來的水稍微搓一下陶瓷環就可以了
換水完後記得要在倒一些消化菌進去.換水不會把你消化菌換光光.消化菌在缸內是需要附著在物體上的
所以才需要多孔性的陶瓷環讓他住.之後魚隻都正常存活在開始購買新魚加入.魚隻購買也是不要一次買太多
就入缸
怕你消化系統負荷不了太多魚隻然後開始死魚.飼料一天餵一次即可.
魚缸大小跟魚隻飼養的密度有絕對的關係.小缸就不要放太多魚了.汙染源太多一定會倒缸
養魚其實沒想像中困難.有你這種關心魚隻的飼主我感到很欣慰 哈哈
太多人一時興趣想要養魚蛋沒有正確的觀念導致一直死魚倒缸而不養
傷了荷包是小事.就算是一條小小魚也是寶貴的生命.希望大家都能尊重
養了就好好用心照顧.以上希望能給你一點點幫助
1.一呎缸是30 cm 的,樓主屬於"吋"小缸子的。
2.小缸子放魚不要太多,推薦樓主可以看看水族計算機來參考一下,但不是絕對的,因為過濾系統有差別也有影響。
3.換水不要換太多,但小缸水質本身變化大,所以建議飼料不要想說魚看起來很餓就狂加。
還有自來水不要直接加(不然就是不要加太多)。
4.我認為小缸外掛過濾器很難挑,因為過濾量小的怕不夠,過濾量大水流就很急,
魚游的也累,圓筒也很貴。
5.水妖精主要是那塊棉來培養菌,建議樓主還是好好的先養水,別一次就想說把魚買了放下去。
放之前最好對溫對水一下,信任水館的可以直接戳一點洞,丟魚缸內讓對溫對水;不信任水館的就像我一樣,順便換水,舊水分數次倒一點進入包裝內,一樣隔袋子對溫)
個人設缸大概流程是
決定過濾方式跟買器材->造景->養水7天(不一定)->先買一些些魚測試->固定換水買一些魚->
死了一些魚->每天換點水->到之前魚隻數量少個一兩條->手又開始賤的多買跟添購配備。
不過也不是絕對,像我之前這樣養,同樣缸少量會死,增加數量卻活,
感覺飼料量跟水質狀況最有關,吃不完都是汙染。
有時候真的魚體質本身有差,可這樣好像很殘忍。
24.5公分大約將近10吋, 還不到1尺. 這只是一個加滿水最多8公升的小缸.
所以外掛用十倍水量, 80L/H就非常足夠. 太大的外掛只是擾魚, 把魚累死罷了.
差不多養個10隻小魚.
魚很耐餓不要餵食太多, 以免汙染水質.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