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結婚後,先生跟我都很喜歡貓咪也願意一起照顧
但卻面臨長輩對養寵物還有貓咪許多成見
極力反對養寵物的理由五花八門,像是....
「公寓怎能養貓,會被鄰居抗議吧」
「養貓家裡都有味道很臭」
「養貓要花很多時間陪牠,怎麼好好工作?」
「養貓的貓毛很多很髒,會讓人生病過敏」
「那個誰誰誰的媳婦就是養貓所以生的小孩兩歲不會走路」
「養貓的話,以後小姑的小孩都不敢讓他們來家裡玩」
「要養就養載籠子或外面去....」
聽了真的很令人難過又生氣
的確貓咪跟人類有共通的傳染疾病
對於孕婦胎兒影響最大就是弓漿蟲
但這是可帶貓貓去檢查跟治療的
而一般家貓幾乎沒有外出野食,得到弓漿蟲的機率也很低
為了一一改變自己從小沒養過寵物的長輩,改變他們對寵物的觀念
真得是很艱鉅的任務!
因此到處搜席資料與文章、剪報希望能改變長輩的成見
也期望能讓所有對寵物有誤解或不正確觀念的人可有所改變!
以下這篇文章就是一個博士來台演講,以科學實驗方式告訴大家寵物對人類的好
身心靈的幫助都多過我們想像,甚至對社會貢獻還有很大空間及效益呢!
----------------------------------------------------------

Dr. Richard Timmins - 剖析你所不知的寵物與飼主親密關係!Dr. Richard Timmins - 剖析你所不知的寵物與飼主親密關係!
文章作者:PETPETS寵樂誌(https://www.facebook.com/mypetpets)
動物與人關係學博士Dr. Richard Timmins 2012首度訪台演講
點我看原文
據調查統計目前在台灣總共有130萬寵物狗和30萬4千隻寵物貓,而數量也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表示越來越多人認知的家庭成員中也包含我們所謂的「毛孩子」(意指家中養的寵物)!從古早人類飼養犬隻當寵物的時間,歷史資料顯示至少有1萬年以上,而開始飼養貓咪的時間也有8千900年之久!而長久以來人類與飼養的寵物關係就密不可分,無論從生理、心理及情感,始終都是每位飼主所關心的議題!
2012年底,應台灣寵物食品協會之邀,邀請到美國加州大學醫學及獸醫學院博士Richard Timmins訪台演講。Dr. Richard Timmins本身是專業獸醫師,具多有多年臨床經驗,透過執業期間與寵物、飼主有密切的互動,因此讓他回到加州大學醫學院任教時創立「人與動物關係學」主修課程,並同時參與多項研究計畫,如社會上的共具犬研究、獸醫對飼主及寵物情感的認知,以及運用對狗朗讀方式改善幼童的閱讀能力…等等實驗。Dr. Richard Timmins將分享他長年研究報告告訴我們,飼養寵物這件事,絕對比你想像中還美好!
重點 1:你的寵物五官多半也像你
很多人飼養寵物後都會習慣視為自己的家人,並且很願意花上金錢、精神與時間陪牠們玩、為牠們買許多衣服飾品、健康保健品等生活用品,Dr. Richard Timmins告訴我們這就是我們把毛孩子”擬人化”的結果外,也表示「人們養動物的願望,通常來自於與大自然連結的渴望...」。
而這麼親密的關係演變其來有自,最直接的指標就是看寵物的「睡覺位置」的進化史,例如寵物以往可能是睡在戶外的狗屋,然後開始可進到客廳擁有自己的小窩,接著關係更親密到主人邀請寵物進到房間甚至床上一起共眠!
但我們想知道為什麼飼主幾乎把寵物當做自己孩子一般疼愛?Dr. Richard Timmins告訴我們「往往飼主會喜愛的寵物,其實五官多半長的也比較像人類」,所以我們可觀察到被人類廣泛飼養的寵物狗或貓,五官特徵大多是「大眼睛」、「短鼻子」…等可愛模樣,甚至某些特徵還很像自己!這也說明了人們在挑選寵物時,總是對某個牠瞬間產生一股說不出的感覺,接著就想把牠給帶回家!因此過去我們也常見到媒體報導許多國內外名人或政治家的寵物照,竟然與主人的五官特徵擁有令人訝異地高相似度!現在,不妨立即抱著你家的寵物一起照照鏡子,瞧瞧你們是不是也有親子臉呢?
重點2:飼主是狗兒的同伴、貓咪的僕人
我們現在知道為什麼人類把毛孩子視如己出的疼愛,但是卻也想知道牠們的眼裡是如何看待我們呢?是父母、是兄弟姊妹還是朋友呢?Dr. Richard Timmins以大家最常飼養的貓狗來個別說明,
首先他提到狗兒的祖先是狼,雄性成年的狼隻就會被迫離開窩獨立去覓食,而牠們也是群居的動物,因此會彼此間相互合作共存,而這習性演變至今,家裡的狗寶貝依舊是狼的後代演化,因此並不會因為被人類飼養久了,就對飼主產生父母親的情感關係,頂多只會有〝主人〞或〝同伴〞的情感!我想這對把狗兒視為當兒子、女兒的飼主來說可真是殘酷事實阿!
另外對於養貓咪的飼主來說,博士也先說明一項近期的研究,他們發現過往我們認知「獨居動物」的貓咪其實也有群居的傾向,這現象觀察可從以野放的流浪貓咪身上發現!即便貓咪還是有群居的性格傾向,但貓狗兩還是有很大的差異!就以貓咪特性來說牠的地域性強,所以也沒有家庭觀念,而對於飼主的百般疼愛行為,牠們眼裡解讀的即是〝僕人〞的行徑!說到這裡,我想養狗狗的主人剛剛的悲傷應該瞬間止住,而養貓的主人早已習慣被冠上〝貓奴〞的頭銜。
重點3:心心相應的絕佳默契,是因為牠的體貼
當我們與寵物相處久之後,總覺得毛孩子似乎能讀我們的心,在某些時刻總是有特別的默契或貼心的行為,像是心情低落時牠就會來跟你撒嬌或窩在妳身邊靜靜陪伴,或者是在寵物醫院打針時,猛誇獎牠就特別乖的讓醫生治療…等等,這些難道都是我們相處久產生的心電感應嗎?
Dr. Richard Timmins告訴我們其實寵物都很會察言觀色,當我們飼養後也會增加牠對語言的傾聽能力以及溝通能力!目前就有研究證實邊境牧羊犬的語言字彙能力可以多達300多字!而實驗也證實狗狗經過訓練後不但聽的懂自己名字,甚至連主人買給牠的玩具的小名牠都可以記住!因此也許我們所飼養的貓狗即便聽不懂我們現在說的話,但從臉部表情、音調還有情緒,毛孩子都能大致了解我們期望牠們所做的事!當然像是狗狗更是貼心的動物,他可能就會想討好主人而做自己原本討厭的事情,例如穿上讓他覺得很束縛的衣服、飾品等等。在寵物的世界裡,有時牠們就像是個貼心的孩子,即便不喜歡的事物,但有時只要主人開心,牠們也就會乖乖配合讓你開心!
重點4:毛孩子是家中最棒的動物醫生
在不同的國家民情中,總會有既定的傳統觀念中對某些特定的動物,擁有偏頗的觀念或不祥的說法,逐年越來越多醫學報告顯示飼養寵物對人類的益處,也將一一洗刷這些寵物的不白之冤!
因此博士也特別分享在日本的研究,在日本寵物數量目前估計超過2千2百萬,而15歲以下的孩童人數為1千6百60萬,充分顯示日本的寵物數量比小孩還多,但為什麼日本人那麼重視寵物呢? 研究後結果是日本人認為寵物對家庭生活和個人滿足感很重要,並具有促進放鬆情緒、協助孩童情感發展以及讓家庭生活更圓滿的功能!
而生理層面上的實驗中,也證實當人在高壓緊張的場合中,如果自己的寵物(以狗為例)在場,皮質醇(壓力荷爾蒙)分泌量降低,而與寵物四目相接時,人和寵物的情感性神經傳導物質(β腦內啡、催產素、泌乳素、β-苯乙胺以及多巴胺)分泌量都會增加!而當中的「催產素」分泌量增多,對他人的信任度也就會相對提高,因此也有益自閉症患者改善人際互動能力!另外有項研究顯示,免疫球蛋白A(IgA)是一種能提高人體免疫力的抗體,而實驗組中發現有寵物狗的學生,比沒有養寵物或拿玩具狗當寵物的人免疫系統更好!因此我們也大膽推論養寵物的確有助益我們的免疫系統提昇!
附帶一提,現在有不少國家都有專門的機構訓「動物醫生」,牠們可以陪伴重症患者、愛滋病患、自閉症或學習障礙兒童等需要牠的病人,甚至可以在診間協助醫生嗅出病人癌症部位,其中又以肺癌最為顯著!但即便我們沒有機會看到寵物醫生,但家中的毛孩子就是你我身心靈最好的治療師囉!
重點5:擁有寵物陪伴成長的孩童最幸福
在台灣很多老一輩的人都不喜歡家裡養寵物,總覺得動物的毛髮跟疾病會影響孩童的健康及成長,現在我們為這些寵物們抱屈、打破傳統觀念。Dr. Richard Timmins在加州大學任教及擔任人與動物關係獸醫師協會的主席期間參與許多的研究,其中有一項研究是針對美國國小學童的朗讀能力,研究指出學童對著狗狗大聲朗讀後,不但口語能力變好,表達能力上顯得更有自信。因此這項研究計畫對於有學習閱讀障礙的兒童來看,絕對是有一定程度的助益!
另外從心理及情緒面來看,從小有寵物伴隨成長的孩童,情緒上抗壓能力及社交能力也相較表現較佳,透過飼養寵物孩童可提早學習到專注力、責任感及同理心!而在美國的實驗中也顯示有養寵物的小朋友上課出勤率高,相對也較少有生病請假狀況。
另外,我們也提問博士,曾有報導指出一歲以下的孩童生長在有貓狗的環境中反而是能降低過敏的發生?Dr. Richard Timmins肯定的回答他認為這說法是正確的!
-----------------------------------------
以上擷取部分重點,有興趣的人可連結文章出處看完整內容!
看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