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新手養魚請多指教

諸位先進大家好!
最近開始養魚,魚缸是一尺大小,有準備外掛 130L/hr 過濾器。底沙為貝殼砂,海草三棵。水是經過Brita 過濾過的水。

第一批魚,養魚前養水三天。挑了一批魚,計有孔雀魚、紅球、國王燈,琵琶魚等等約20隻。不過在為期一周的時間就都全部陣亡,連琵琶魚都死掉。
第一批魚回來放入水中之後,當晚紅球、孔雀各死一隻。隔天起來,孔雀魚、紅球、國王燈又各自陣亡數名。且觀察所有的魚都不太活動,特別是紅球躲在角落、孔雀魚都浮在水面不太活動,也不搶食。想說不妙將那些病懨懨的魚撈出隔離,加海鹽到隔離池,觀察一天活力明顯恢復,到至入魚缸中約一天,又開始病懨懨的。就這樣周而復始,直到所有的魚都離我而去。

第二批魚,配備同前,且沙子與水缸都徹底洗過,且養水實就開始放入硝化劑。
第二批魚,孔雀魚四對,紅球5隻,垃圾魚2隻(活動力很強的那種),天鵝4隻。
剛開始前三天魚的活力都不錯,但到了第5天有開始出問題,先是天鵝、紅球陸續陣亡。接下來
天鵝也不行,到今天約7天,紅球、孔雀、天鵝陸續陣亡中。前後已經掛掉約10隻了。我在前三天開始每天換約1公升的水(Brita)
但孔雀魚開始又浮出水面,也不大搶食了。
請問這問題大概是出在什麼地方? 我需要加個打氣機嗎?
2011-09-05 13:51 發佈
文章關鍵字 新手

lulumi280 wrote:
諸位先進大家好!最近...(恕刪)


挖...一呎缸養15隻喔? 難怪魚會受不了
我猜可能硝化系統還沒建立完整,你又放那麼多魚,大便一多,飼料一多
一下子就倒缸了
攝影 ! 是和自己對話
lulumi280 wrote:
諸位先進大家好!最近...(恕刪)

1.魚太多
2.貝殼砂是鹼性
3.無硝化系統
4.不是所有魚都能加鹽
5.過不久水草也會掛
6.養魚不要用純水(除非有把握將TDS、GH...等調至最佳狀態...)
要使水族缸中細菌系統做動 你需要給他養分

如果沒有養分 頂多只能稱作 活水 或是 去氯水吧

循環再多天 系統活不活 我不知道


依據 網路上都有的 氮循環


一定要的有機物--------> NH4+(NH3) --------> NO2 --------> NO3
(阿魚的大便
多餘的飼料)


其中 消化細菌 增長的速度非常的快 東西一下子就吃掉了(聽說是20-30分)

但是 後段的硝化細菌(亞硝酸菌、硝酸菌)長的很慢(聽說是24-36小時)

硝化細菌又很怕 有機物的物染 隨隨便便就死了(草莓?)

其中 NH3 跟 NO2 對水族生物具有一定程度的殺傷力

NO3是整個作用的產物 大部分靠 換水及植物吸收 來去除

所以 大量的NH3及NO2來不及被處理時 倒楣的就是你的魚跟荷包了!

以上的細菌做動 都需要氧氣 如果許可的話 買台打氣機備戰()也是不錯

浮頭氨傷好像也是有機會 換水算是不錯的選擇

不過當水十分的乾淨 又增加了魚隻的負擔

再加上PH值對NH3及NH4+的比例影響及NO2的毒性加成

作用不大的系統+相對濃度高NH3、NO2

處境要這麼艱難就對了

各大水族網站都有很多相關資訊 其它的就靠你了






話說你隔離缸的水 是什麼水??




怎麼打出來的跟看的不一樣








小小貓狗最厲害的就是成群結隊的去探險 !! ⊙_⊙
你的魚第一批應該是氯中毒
第二批我猜也是只是你每天換1L
所以死的比較慢

brita好像沒有過濾氯的功能
所以...
會死是正常的

除氯很簡單
打個氣或放著兩三天就會自動消失了

此外
一呎缸最多十隻到十五隻
這還是消化菌良好的情況下
不然很容易就空間不足而死
要換算很簡單
一隻魚要1L的水
(長*寬*高*)/1000=?公升
就是可以養多少的魚

以我家的缸子來說
長=40
寬=45
高=40
所以我有81公升
大概養個80隻魚吧XD

不過不可能養這麼多, 要扣掉水面離缸口的體積和底沙所佔的體積
大概五十隻差不多
lulumi280 wrote:
諸位先進大家好!最近...(恕刪)


養水太短魚太多..而且水用自來水就可以了

不知道你的一尺是多大的一尺~我想應該是標準缸

標準缸的話我是覺得十隻左右就飽和了...看你過濾而定

過濾內是放什麼?一般應該是都塞滿過濾棉吧

建議買圓形那種套的過濾棉套住吸水口當第一道過濾

過濾器裡面塞滿陶瓷環之類的生化過濾道具

平常清理就把套吸水口的過濾棉拔起來洗一洗就好~陶瓷環不要動他
(陶瓷環我之前是兩個月左右倒出來用缸內的水沖一沖,千萬別用自來水或過濾水,會破壞上面的消化菌)



就我之前養短雕研究的經驗

首先養水放過濾跑個一兩天~

丟幾隻蝦子(黑殼蝦or去買個兩三隻火焰蝦之類便宜的丟進去)

因為水是乾淨的~過濾器也是乾淨的

消化菌生成速度極慢~so~要丟點汙染源進去
(可順便倒些外面買的消化菌,之後若換水還啥的盡量不要加~會造成缸子系統的負擔)


理論上蝦子會掛點~然後就給他丟著不管

水會漸漸的變白變濁~這是好現象~不要換水

繼續給過濾跑個幾天~水就會乾淨了(之前我到這階段的時間約花了快兩個禮拜)

等水乾淨後再丟幾隻蝦子~觀察一下~三四天後若有存活水也沒再變白濁

可先丟幾隻魚(不建議太多~分批放~一次約4隻內..)

再過一個禮拜若都ok再加魚~


之後就買個虹吸管之類的~偶爾吸一吸底沙,不要太頻繁~因為底砂的髒東西很毒,吸完一定要換水1/3
(水就裝在水桶裡放他個兩三天曝氣一下就好,不要拿過濾水)

水我是一個禮拜換1/4-1/5,不要換太多

餵食盡量不要餵粉狀的,水很容易腐敗,顆粒狀的若沒吃完記得清掉不要留在水裡

穩定後可以養幾隻蝦子~有清潔的作用


也許很麻煩~但魚也是生命~也是你花錢買的~好好照顧他們吧!



注意~放活體前要先讓牠適應你的水,袋子浮在水面上慢慢把缸子裡的水加到裝魚的袋子裡

過個半小時左右再把魚用撈的撈進缸裡,袋子裡的水千萬別一起進缸子了

其實可以的話先放另外的缸養一個禮拜檢查看看魚身上是否有疾病,但同樣的事情就要做兩次就是了...
硝化菌還沒好,魚又多了點,
粗略來說一公升的水養一公分的魚。

海草?是水草嗎?
貝殼砂會讓水偏鹼對水草和燈科魚不好。

海鹽是?一般都是粗鹽的說。



我通常自來水靜置幾天(有時候會曬陽)就拿用了。












───────────────────────────
氮化合物循環(Nitrogen Cycle):

糞便/殘餌/動植物屍體


↓消化菌(氨化細菌...等等,一大群細菌的總稱)
↓屬於異營性細菌,繁殖速度迅速,以有機物為食(屍體、糞便...)


被消化菌群分解成氨NH3(毒性強)


化菌nitrobacteria(硝酸菌Nitrobacter sp、亞硝酸菌Nitrosomonas sp ...)
↓屬於自營性細菌、好氧、厭光,繁殖速度超緩慢,以無機物維食(氨...等等)

↓亞硝酸菌將氨分解成NO2-亞硝酸鹽(毒性強)
↓硝酸菌將亞硝酸鹽分解成NO3-硝酸鹽(毒性非常微弱)


硝酸鹽。硝酸鹽弱毒的物質,累積太多,水值會變酸。


↓脫氮細菌(厭氧) 厭氧性細菌(Anaerobic Bacteria)


氮氣N2 散發於空氣中。

另外半圈是氮經由固氮作用進入生物圈,我就不....
以上有錯誤請指正。




小弟建議用自來水曝曬二~三天,不要用Brita過濾的水

魚會陣亡應該就像樓上的大大所說,氯中毒
猜測問題應該是水質

1.硝化系統尚未建立起來
2.初期就放入大量的魚
3.水未除氯

版大的一呎缸使用外掛就可以了,先把硝化系統建立好
好的硝化系統,一呎缸甚至可以養30~40隻或以上的魚
如果,版大家裡沒有空間可以曝曬自來水
可以考慮買瓶水穩(基本上小弟不是很建議)

PS.小弟的一缸裡面就養了一對全紅孔雀,小紅豆6隻+1隻仔魚+14隻金三角+4隻熊貓鼠+15隻玫瑰蝦+2隻大和藻蝦+5隻溪蝦+3顆蜜蜂角螺.

強烈建議~不要用Brita過濾的水,如果您想快一點養魚去外面加水站提ro水,魚隻您一開始買太多了,慢慢放,不要一口氣丟那麼多下去,除非您過濾夠強~

貓掌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