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真的,有時候自製Co2加上自我摸索所投入的金錢,不會比抱著鋼瓶去灌飽一次來得便宜,但是... 你知道的,氣體行往往不會就那麼剛好開在你家附近...

小弟就是因為遍尋不著氣體行,因此便研究如何自製Co2,但是研究網路上的資料,對於自製Co2有著一定的風險(爆瓶)/出氣量不穩/要量好算好混和的比例等等的缺點存在,因此心裡在想 : 可不可以不要這麼麻煩又危險?
當時苦思了幾天之後,想起了以往馬蓋先影集裡有一集提到關於"壓力"的問題,他說當壓力達到飽和後,壓力會先往耐壓薄弱的地方洩壓... 遵循這個原理,心中終於勾勒出自己想要的Co2產生器藍圖,於是小弟將它命名為 :
"點滴式Co2產生器"
首先,請先看以下圖解 :

由圖中可知,產生壓力的保特瓶有兩個宣洩口,分別是位於瓶身上方與瓶身側邊的注入口,但是瓶身側邊的注入口有止逆閥把關,使得瓶身側邊的檸檬酸水只進不出,因此壓力便會往瓶身上方的出口宣洩. 由於小蘇打水與檸檬酸水兩者是混合在一起多少就會反應產生多少Co2,當瓶中壓力不慎快速達到飽和來不及宣洩,此時止逆閥這邊就會阻擋檸檬酸水繼續流出產生反應,這樣一來就達到了安全的目的(不會爆瓶),當壓力持續穩定並往瓶口輸出,此時則會產生"帶動"作用,就是止逆閥會讓檸檬酸水持續滴下產生Co2反應.
Ok,說了這麼多,現在來看實作過程與結果吧 :

基本的兩位主角 : 小蘇打粉與檸檬酸粉

寶特瓶,請注意,一定要選"裝汽水"的寶特瓶,因為這種保特瓶才有耐壓能力,一般礦泉水瓶耐壓能力並不好...
另外,小弟在瓶身使用束線帶的用意在於避免瓶身因為壓力作用過度的膨脹或收縮而使側邊的接口產生細縫.

止逆閥..

軟袋式飲料,這裡特別說明一下為何要用這種軟袋式的 :
因為若使用寶特瓶來替代,當內部的壓力與裝蘇打水的寶特瓶取得壓力平衡,檸檬酸水便會流不出來了,簡單來說,就是被"吸"住了.

產生的Co2利用小沉水馬達擴散出去. 若要更省錢,可直接將Co2管接到圓筒過濾器的出水口.
有兩個有用的方案 :
1. 像小弟一樣用個小沉水馬達,然後電源跟日光燈接在一起,這樣當日光燈開了以後便也會開始擴散Co2.
2. 直接接到圓筒過濾器出水口,這樣可以省下小沉水馬達的購買費與馬達產生的電費,缺點則是Co2消耗的比較快.

點滴滴漏的情況,善用調節閥可使得Co2不會產生太快喔!

倒吊起來的"點滴袋",這裡不得不提 : 束線帶真是好幫手啊...

整套Co2產生系統的全景圖.
使用心得 :
優點 :
1. 不用刻意去算小蘇打與檸檬酸要配多少的比例.
2. 不會有爆瓶的危險.
3. 出氣量較穩定.
4. 補充方便.
缺點 :
1. 出氣的壓力比較小... 想推動霧化器是不可能的
2. 接口比較多,若有裂縫的話要檢查比較費時...
目前大概就是這樣,也歡迎各位版友指教與討論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