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 下午兩點 取了約20顆卵做孵化。溫度條件:露臺上有太陽光照,戶外溫度24~28度,微風徐涼。孵化盒: 7-11 12鮮蔬沙拉盒觀察到孵化出的時間: 5月13號早上10點美妙的星期天早晨,小小的無節幼蟲已經孵出,肉眼可見,像機卻拍不到。這張還是糊掉了,沒對到焦。表淺層水面周圍還看的到尚未孵化的恐龍蝦卵加了放大鏡來拍看看放大倍率不足,還是拍不到。最後灑了一層飼料A瓶的幼蝦飼料後,靜靜的看著他們抖著抖著,在水裡追著光線游動。最後把像片放大後還是糊糊的,身體像是有一對翅膀一樣!漂浮在盒子水面邊緣的恐龍蝦卵
5月11日孵出,5月13日記錄。這批把剩下的卵沙都倒下去孵化(5月10日晚上睡前),卵的數量約50顆。一樣是先把浮在水面的卵先集中在中央(我是把容器傾斜,卵就會自己跑到中間,再用鉛筆輔助,卵很喜歡鉛筆,會跟著鉛筆跑),再撕一小塊衛生紙把集中的卵蓋住,讓卵跟著衛生紙沉下去,如果衛生紙不夠大,這時要輔助一下,維持平衡。5月11日晚上下班後(約十點多)已孵出三十隻無節幼蝦,我還是全部撈起來隔離飼養,因為陸陸續續還是有蝦子孵出,沒有撈出來怕被吃掉。5月13日下午剩十隻。
繼續記錄設缸孵化的小7孵化盒孵出更多更多了,超過20隻小蝦子。 照片還可以看到掛在邊緣的卵。 在幼蝦飼料(A瓶)裡面眼力要好一點,可以看到淡粉紅色的無節幼蟲(三眼恐龍蝦幼蝦)再來一張對焦勉強對到的無節幼蟲。 這時後還在浮游期的無節幼蟲,前三天會不斷蛻變,慢慢長出複眼和背甲。 照片中的無節幼蟲拼命的吃水面的飼料,一瞑大三倍。2012/5/14 記錄:今天幼蝦更多了(超過20隻),活力很好,不換水,不移缸,持續每天灑一點幼蝦飼料餵到孵化後第五天,預計今天會很熱(露臺太陽直射會超過35度),將移到陰涼室內處有間接光照。
EOSyu wrote:請問一下喔~幾天才算...(恕刪) 國外對恐龍蝦的研究是以脫殼次數和身體構造分辨恐龍蝦的幼蝦與成體差別。比較簡單可以分辨是背甲出現,大顎及第一小顎發育完全,第二觸角明顯退化。第十二次蛻皮後,無肢體節出現,且體節數固定。這時恐龍蝦即使在脫殼,型態上也不會有什麼改變。我們可以依據比較簡單的方式,把具有生殖能力繁衍下一代的稱為成蝦。觀察是否有特化的卵囊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