喵老五 wrote:那我可以用科技棉 信用卡等東西刮掉水藻但是不換水 等固定兩三個禮拜後再一次換水嗎!?...(恕刪) 當然可以 不然裝小外掛裝假的 但 小外掛不是放著就不清潔了自己用是 生化棉比信用卡好用 也容易把藻黏出來用信用卡 藻會飄走
之前的大大們說得都不錯,養螺類、琵琶鼠類,的確會吃藻;而用白棉、信用卡....等等的工具,也會讓清理工作更輕鬆。但,如果是我,我會先思考的是:為何綠藻會長那麼多、那麼快?植物的生長速度,當然第一條件就是光照了。看了樓主的魚缸照片,我會想:樓主的照燈瓦數是否太強了一些?照說一天8小時的照明,應該不會是光照時間太多。所以就有可能是光線太強了。另外,不知道之前樓主的孔雀數量多還是少?因為如果之前數量不少的話,那底沙中所累積的氮化物應該也不少,而依現在樓主所種植的水草數量來算,能消耗掉的氮化物是不多的,可能和現在的生態勉強平衡,但就無法消庫存了。建議樓主可種植一些水榕、水羅蘭等根系發達、葉片又大的水草,消耗氮肥的速度是很快的。至於在過濾器中加入活性碳,我是只有當加入新的沉木時,為了加速水色消失才會這樣做。我反而會比較建議在過濾器中加入一些陶瓷環、生物聚酯膠之類的,一來當作粗濾,二來建立硝化系統。很多人以為硝化系統是針對魚群的,當魚的數量少時,影響就不會那麼大;事實上,對水草缸也是很重要的,因為,硝化系統中所消耗掉的NH3,恰巧就是藻類最愛的養份!另外,也觀察到的樓主魚缸上的乾燥水痕,和照相時的水平面相較,有差個2公分左右吧?請問這是一天的蒸發量嗎?還是1星期? 2星期?會這樣問,因為這跟水的另一種生態 ─ 『優氧化』有關係。因為當水分蒸發,水中適合藻類生長的養份濃度就越來越濃,於是相同的光照環境下,藻類就會愈發興旺。建議每天都少少量的換一點點水,同時將水補足到固定量,避免水中養分過於充足。當然,如果水草非常旺盛的話,就可以久一點再補水,也不必天天的少量換水了。其實,對藻類的防治,一直是水草玩家們的一大課題!樓主所遇到的綠藻,只是初入門的修行而已。遇上黑毛氾濫,那才是真的傷腦筋!樓主加油!
最一開始是養五隻孔雀+兩隻雙劍共七隻先前洗缸時石頭也會像洗米那樣稍微洗一下後來哩哩摳摳得多了蝦子(5之剩3之) 水草之類水草其實也曾經長滿缸過 後才修剪才拿掉一堆未來也想補充幕絲那類的水草吧@@"至於過濾器 我的做法是進水口-濾水棉-除氨石-陶瓷環-出水孔不知道這樣排法對不對@@"電燈瓦數的話 印象中是13W的 會買這咖是老闆推薦水草缸壁要瓦數至於水痕 這樣大概是3~5天的量吧初步覺得是我這裡會悶熱 才造成這樣我的做法是不定時補水想問一下這樣補水有等於換水嗎?沒看過大大您的回文 我根本不知道原來養魚還有這麼深的要點...謝謝所有大大的建議!!
紫外線燈管......印象中還真有這類產品,就像一個膠囊一樣,一端進一端出,其中藏有紫外線殺菌燈,號稱解決魚病及綠水(浮游藻)問題非常有效。不過沒用過,不知道好不好推薦。燈管的話,依樓主所養的水草量來說,13W真的是太多了。店家的話其實不算錯,“水草缸”必要瓦數,只是樓主的缸只能算是造景缸,用個8瓦就足夠了。尤其樓主,或是一般人、一般入門缸,搭配的都是陰性水草,(可不是說水草是女的、或是會招髒東西的喔!是指這類水草本身能從根部或是莖葉吸取所需的養分,光合作用不強烈)所需的光源本來就不需要太強了。店家賣給樓主的,應該也是PL燈吧?就是所謂的省電燈管。我記得PL燈管中,不是倒U字形迴紋針式(色戒嗎?),而有一種H造型雙燈管合併的,一支燈管是白光,一支燈管是紅光,那種燈管就符合樓主的使用狀況 ----- 養魚,有少許水草。因為紅燈管的作用是減少光合作用而又能使魚色顯色,看起來更漂亮!(可不是紅燈戶那種紅色,而是有點帶螢光紅、粉紅那色,甚至可說有點偏紫色)不過話說回來,樓主好樣也是剛養,還在怡心養性階段,不需要玩那麼大、買那麼多裝備啦!至於濾水器內擺置,我會把陶瓷環放在第一位置,第一當作粗濾,而濾下來的一些髒東西就是培養硝化菌的養料;再來是除氨石,將陶瓷環中硝化菌無法消化的氨處理掉,保護魚;出水口前才放置濾水棉,把所有的髒東西濾除。之所以把濾水棉放在最後一道,是因為當濾水棉真的很髒、該清洗或更新時,可以清楚的看到水從濾水棉的兩側流出,可當作一種指示;而且在停止過濾器時,髒東西會留在過濾器中,而不會倒流回魚缸。然後,建議底沙不要像洗米一樣搓洗,因為沙粒的孔隙中也是有硝化菌的存在,而且還不少。搓洗的動作會讓附著的硝化菌群被沖走,對魚缸生態有不好的影響。(所以,翻缸 --- 意即清洗底沙 --- 後的魚缸等同新設的魚缸,是需要重新建立硝化生態環境的)那底沙不需要洗了嗎?也不是,因為還是有很多髒東西、尤其是蝦子的排泄物,都會堆積在底沙表面,太多了也是不好。那要怎麼洗?個人是DIY做一支工具,用一支10CC的針筒,把推藥器(就是姆指按的、有橡膠頭的那個)拿掉,針筒尾端用刀片切一小段掉(主要要把兩個食指中指可勾住的那段切掉),然後接一段透明膠管(應該是四分管,沒記錯的話),膠管長度就大約是底沙到水面,到時可依個人手勢習慣調整;然後再針筒頭端這邊,將針拔除後,原本裝針頭的那段剛好可連接兩分膠管(就是養魚用來接打氣幫浦的管),長度的話就足以從魚缸上端到地上排水,稍長依些比較好運用。使用的方法,就如同接水管吸水換水一樣,只是尾端那段要在魚缸內;等到水引流成功、開始排放後,如同用吸塵器一樣,將(粗)膠管口貼近底沙表面。這時你會看到沙粒在膠管中翻滾,但不會被吸起;而在翻滾的同時,沙粒中的髒東西則源源不絕的被吸走、排放到水桶之中。等到所有的底沙表面都吸過一次後,恭喜你,你有了一桶滿滿的蝦便便了!(我看DISCOVERY,美國有人專門收集蝙蝠排泄物以供學生進行自然生物實驗,不知道蝦便便可不可以?)至於水痕的問題,像現在天氣熱了,應該是天天加水補足比較好。只是建議你可以用照片中的水位當成是你的水位上限,使過濾器濾過排出的水,是像瀑布一樣衝到水中、而不是較平順的混入水中。會這樣建議,是因為當水像瀑布一樣沖激時,會使水中的二氧化碳快速逸失,且增加水中溶氧;而讓水平順的流入缸中、甚至使用水中出口管,則是為了盡量保留水中的二氧化碳以供水草行光合作用。一樓主你目前的水草量,甚至再多一些,都還算不必要刻意保留水中的二氧化碳,尤其是你現在已經遇到藻類的問題了。樓上一位提到換水避免酸性化,這也是有道理的,因為植物在鹼性水中比較難生存。而盡量散逸二氧化碳,也是避免酸性化。孔雀非常適合弱鹼水域、雙劍好像也是,所以不太造成影響。蝦子的話,只要水非常乾淨(所以蝦子也是水質的指標喔),不要太酸或太鹼,也多半是OK的。(我指的都是一般的黑殼蝦或大和藻蝦喔!各位大大可千萬不要拿您家中稀有珍貴的寶貝蝦來噹我....)所以維持弱鹼的環境也是不錯的方法。只是要維持弱鹼的環境,有個更簡單的方法。去一些有零賣底沙的水族量販店買一些珊瑚砂、或是稱做貝殼沙的,就是一般海邊看到的、由碎掉的貝殼或珊瑚組成的沙。去海邊撿也行,不過雜質和鹽份要洗得很乾淨,最好還要消毒,有些麻煩。量的話,你的缸不必多,大約一般300CC的紙杯一杯就非常足夠了,少一點也無所謂,怕人家不賣而已。均勻的灑、鋪在原有的底沙上,保證你的魚缸會是在弱鹼。不過萬一缸中有比較嬌貴的、難照顧的水草,千萬不要用此招!不然水草往生了可別來怪我........預祝樓主抗藻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