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了資料才發現,原來造成毛孩皮膚問題的原因有很多種可能!有時候連醫生也很難判斷是什麼原因,所以我們要更加小心讓狗狗/貓咪避免接觸可能的皮膚問題來源。
而較常見的原因有寄生蟲寄生、接觸到過敏原、內分泌或免疫系統失衡、傷口感染、真菌感染(貓癬)。以下我們簡單說明常見的狀況,背後形成的原因。
異味性皮膚炎:特別好發於炎熱的天氣、季節轉換時期,常見的原因是現在毛孩生活環境過度乾淨,導致他們對於這些過敏源沒有足夠的適應能力。等到長大之後,身體會產生過度的免疫力導致極度的搔癢,常常會因為異位性皮膚炎或過敏,引起的搔癢而導致細菌性的二次感染,或是黴菌的附著。皮膚問題反覆的發生會非常惱人!
濕疹:由致敏物質所引起的一種過敏性炎性皮膚病,泛指一系列持久和續發的皮疹,以紅斑、水腫、瘙癢和發乾,可伴有結痂、剝落、起泡、開裂、出血或滲血。
癬/貓癬:癬是因為真菌感染而引發的皮膚病,常見在頭部、耳朵、腳掌、前腳等部位。在這些部位會出現發炎、皮膚呈鱗片狀的情形,除此之外,也容易引起脫毛。一歲以下的狗狗,跟全年齡的貓咪都很常見。
黴菌:由黴菌孢子感染,尤其在潮濕的環境是黴菌孢子最喜歡的生長環境,所以環境濕度過高,是導致貓狗皮膚出現黴菌的重要原因。
根據統計,狗狗第一名異味性皮膚炎(即過敏),第二名濕疹,第三名黴菌;貓咪第一名則是貓癬,第二名黴菌,第三名跳蚤(這個排名各家說法不一,但這邊列出來的症狀應該可以涵蓋80%的皮膚問題了)。其他症狀有指間炎、皮脂漏症等等,也是很頭痛的症狀。
在講內服的保健品前,我先簡單講一下我使用洗毛精的經驗(因為這篇重點是保健品,我就簡單把需要注意的點寫出來)。
很多主人在挑選洗毛精時都是秉持「越香越好」或「香很久」的洗毛精,其實香精對犬貓來說是一種刺激,且越香的代表其添加的化學香精也越多。因此建議選擇無香料添加、或香氣清淡的洗毛精。而起泡劑則是越不易起泡的洗劑,代表其所含化學成份越少。在使用洗毛精前,不論是含有消毒、殺菌成份的洗毛精,或是有去角質、去油或保濕舒緩功效的特殊洗毛精,都建議要在詢問過獸醫師後,醫師有建議再使用,以免用了不適合或是品質不好的洗毛精,反而傷害皮膚,讓膚狀變更差。另外有一個重點,不是所有毛孩都適合頻繁的使用洗毛精,剛開始使用時建議次數不要這麼頻繁,一邊觀察毛孩皮膚狀況一邊調整頻率。
其實資料看越多,我自己越傾向用保健品來從體質改善一休的皮膚,接下來就來跟大家分享最常見的,也是我挑的這五種保健品有的幾個成份跟注意事項,是挑選皮膚保健品要特別注意的吧!
魚油(Omega-3):魚油應該不用多說,除了抗發炎外,對提高免疫力、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皮膚過敏機率...有非常多種功效。而其中Omega-3脂肪酸的EPA和DHA,是貓狗的重要營養補充品,因為貓狗無法在體內製造,只能透過飲食或是營養補充來攝取
益生菌:益生菌也是普遍會被拿來針對過敏很好的保健成份(皮膚過敏、腸胃過敏皆是)。益生菌的基本概念是將好菌送進腸胃道中,把體內過多的壞菌平衡掉,以達到免疫系統的穩定。每隻動物體質不同,體內的好壞菌數量也不一,當貓狗接觸到過敏原,體內的壞菌會開始增加甚至產生毒素,會影響免疫系統,導致免疫調節功能失衡,結果就會是我們看到的皮膚/腸胃過敏症狀。另外有一個小撇步,在挑選益生菌時,很重要的是菌種要找有「菌株編號」,類似我們的產銷履歷,才可以知道這些益生菌的來源到底都是些什麼東西。
牛樟芝為多年生多孔菌類,子實體形態多變化,有板狀、鐘狀、馬蹄狀或塔狀;初生時鮮紅色,漸長變為淡紅褐色、淡褐色或淡黃褐色。牛樟芝為臺灣特有種,又稱樟芝、樟菇、樟菰等,在天然狀況下只生長在臺灣特有的常綠闊葉大喬木牛樟樹幹內中空的心材上,世界上僅原生於台灣,海拔由200至1500公尺都可看到它的蹤跡。牛樟的木材味極芳香且質硬,亦為上等的雕刻用材,目前已是瀕危受保護的植物。由Geethangili和Tzeng的文獻回顧中提及台灣原住民早期喜食用牛樟芝解宿醉、治肝硬化、肝發炎、解毒、肚痛、腹瀉、皮膚搔癢、感冒、高血糖、高血壓、腫瘤、改善疲勞、增強體力
內文搜尋
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