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DIY魚缸--過濾系統篇


joealf wrote:
一般魚缸都是用矽利康...(恕刪)

大大寫的好專業,整合了所有問題...給你一個!!
壓克力與壓克力間用壓克力膠,我知道用氯仿比較好.但我使用率低改採用膠
玻璃與壓克力間用矽利康,矽利康我常用且本來就有玻璃用矽利康沒特意買
魚缸溫度變化不大應該還好,但膠防水性還真的不是很好
污垢問題可能要使用一段時間才能驗證,目前我覺得應該沒問題
抽取盒..手滑不好抽考慮加個壓克力條方便施力
上蓋部分我也自己弄,也是靠在魚缸上,我另外文章會慢慢說明
整個魚缸含上蓋大概完成9成,還在慢慢進行中~
歡迎大大討論建議~
看了樓主發的幾篇文章,感覺樓主真有心,一些設備都DIY,還作了一整合,

我建議可以把另一篇過濾測試跟這篇合併,這樣大家也比較清楚,

對於樓主的設計我提出一些看法及建議!


首先是燈光方面,樓主應該是買單獨的LED晶片,所以要用板子一顆一顆的焊上去,

會比較麻煩,不過因為是已經買了,不用是有點可惜,如果下次樓主還要DIY燈具,

我是建議可以買汽車改裝的LED燈條,變壓器一個幾十塊,可以接幾個我忘了,

燈條都有防水,可以買密一點的,5cm有三個三晶的,依樓主的需求,一個變壓器應該夠了!

可以請賣方先把電線焊好,但有加點費用,依樓主的功力,可以自己焊,燈條背面都有防水雙面膠,

直接找塊塑膠或壓克力板黏上去就好,至於要不要再加塊透明壓克力在前面,雖然有防水,

但避免防水膠加速老化,我是覺得還是加比較好,燈條上的焊接點及板子上穿電線的孔,

再用矽利康加強防水即可,至於樓主目前的燈具,我是覺得,可以在透明的壓克力板及控制盤之間,

再加上橡膠墊片,繞著燈的四週一圈,因為固定燈具的螺絲會碰到壓克力板,樓主有用墊片來避免磨擦,

也因此透明壓克力板跟控制盤之間有不小的空隙,水氣會跑過去,加上樓主是用電路板,有水氣容易生鏽,

所以要加上一圈墊片,來防水,台北的話,可以去太原路上買一塊橡膠片,厚度只要比螺絲高一點點就行,

自己剪成一個方形,然後黏在控制盤那邊,這樣比較方便,另外固定用的螺絲,最好也用不鏽鋼材質的,

用電鍍的,久了還是會生鏽,其實為了防止水氣進入LED及透明壓克力之間起霧而影響亮度,

防水還是有必要的,前一陣子一些水族的燈具停產了一段時間,主要是舊的燈具幾乎沒有什麼防水裝置,

也不知道前一陣子是不是商品檢驗有改一些規定,所以舊燈具都沒通過不能再賣,當然還是有些店家賣庫存,

但沒通過檢驗,廠商沒辦法出貨,後來新出廠的燈具都有加強防水,開關也是防水開關,所以為了安全,

我覺得樓主控制盤的裡外都要考慮防水,不只是加裝板子擋水,還要用墊片防止水氣,

另外是樓主用那麼多LED,是否是考慮種水草,依目前樓主的缸子大小,我想再擴缸作一個也是指日可待,

種水草的話,可以考慮增加定時器的功能,或許再整合CO2更好,所以LED的變壓器及開關之間,

或許先不要把變壓器的電線直接焊在開關上,保留變壓器的插頭,可以插在定時器上頭。


對於過濾方面,樓主裝濾材的框架,一邊是用膠帶黏投影片來作密封,如果有考濾再作一個的話,

可以用1mm厚的壓克力板作蓋子,除了最下面一層跟兩邊同寬之外,其它幾層在蓋子那邊,

都往內縮約5mm,在板子還沒黏之前,把最下層及兩邊的板子,利用小鋸台調整鋸片的高度,約1mm高度即可,

鋸出深1mm寬約1.1mm的溝,如果鋸片不夠厚,就重覆多鋸幾次就行了,而1mm的壓克力板寬度,

跟兩邊溝的距離一樣即可,如果太緊再磨一下就行,壓克力板的的下面兩個角要導角,比較好裝進去,

這樣就可以像一般燈具的透明壓克力板一樣,用抽的就可以了,另外濾材方面,麥飯石的功能,

我覺得跟活性炭相似,使用久了!功效就會變差,甚至沒什麼作用,以培菌來說,功能跟底砂沒兩樣,

我想樓主應該知道,即使有好的過濾系統,魚缸還是要常換水,除非有很好的生態系統,

目前我所知道免換水的生態缸,最小必須是3尺缸,水量要有180L才能有效運作,

在水質良好又常換水的情況下,活性炭及麥飯石的功能不大,倒是可以考慮把第二層拿來增加陶瓷環的量,

增加培菌的空間,如果有要用到麥飯石或活性炭時,可以直接用水槽的濾水網包起來綁好,

直接丟在缸中或馬達附近,用完了拿起來,活性炭曬一曬好像還能回復功能,一般是水質出問題,

或下藥處理好之後,為了怕藥物殘留,用來吸附用的,所以下藥時,這些濾材要取出,藥效才能顯現,

不然藥都白下了,都被吸附掉了,而白棉不用太多,約1-2cm即可,雖然白棉也可以培菌,但用久了會變薄,

變比較密而且變髒也變爛,通常是消耗品,要經常更換,用太多效果也不明顯,我是建第一層的濾材,

可以增加生化棉,就是在水族館裡賣的,幾十塊一大包,黑色的海棉有粗孔跟細孔,看個人需求,

這種東西用久了不容易壞,而且培菌效果不錯,對水流的阻力也不大,清洗的時候用水沖一沖,

用手輕輕捏一捏就好,洗太乾淨了會把硝化菌都洗掉,對魚反而不好,

第一層我建議可以放1/3的白棉跟2/3的生化棉,其實濾材的擺放順序對過濾的效果沒什麼影響,

主要是對清洗有影響,像eheim的圓桶是下方進水上方出水,一般應該是把一些白棉或生化棉擺下面,

陶瓷環或石英球類的擺上面,但很多人都是白棉生化棉擺最上面,原因是清洗方便,

因為白棉幾乎每次清洗時都要換,通常石英球跟陶瓷環是直接擺進去,很少人會包好了放進去,

萬一破了又要重包太麻煩了!如果清洗時要先把它們都倒出來,然後再裝回去,也很麻煩,

所以白棉及生化棉擺上頭,清洗時打開取出清洗及更換,而陶瓷環之類的不太會卡污垢,

在取出白棉跟生化棉之後,用水往裡面沖一沖,再由圓桶的進水口把水排出去就行了,

全部裝好再把蓋子蓋好裝回去,清洗的過程快一點不用5分鐘,如果要全倒出來再裝回去,

恐怕沒有20分鐘以上是完成不了!當然陶瓷環也可以當成缸中的擺設,直接放在魚缸中一樣有效果,

通常小缸的缺點是水質變化很大,要經常換水,主要還是看缸中生物的多寡而定,

一般是以1L的水量,養2條5cm左右的魚來衡量,儘量不要高於這個密度,但很多養小缸的人,

都會超出這個密度,然後就一直問"為什麼我的缸,魚一直死?",因為超過這個密度,

硝化系統很容易崩潰。


再來就是整合控制盤的優點是方便,但缺點是不方便,怎麼說咧?沒問題時很方便,有問題時,

即使只是壞了一個小零件,也是要整個拿下來修理,這時候所有的系統都要停擺,

就像現在的智慧型手機,整合了GPS跟平板還有PDA,但如果今天我是開關壞了!

拿去修理,維修人員說要2-3天才能取回,這還算快,有些說要一個星期,

那這期間,如果有些重要的資料在手機裡,就會很麻煩,要先備分在別的地方,

還好樓主是自己作自己修,壞了的部分,如果臨時沒有材料,就先停用等料到了再修即可,

但修的時候,還是得拿下來會比較方便,所以說方便也有不方便的時候!
joealf wrote:
看了樓主發的幾篇文章...(恕刪)

MOBILE果然臥虎藏龍!
大大回應也很有深度,小弟受用無窮~
LED燈條方式可行,但單價過高
我LED會加一個壓克力蓋子,且為避開固定的螺絲,我有弄凹槽避開,
控制器外部幾乎全部都用塑膠螺絲,

我的控制器本身就會有定時功能,餵食.日照.夜燈,這些都可以定時和設定啟動多久.
至於CO2目前沒有想用(缸子太小用不到)

上蓋會考慮空氣流通問題,方便散熱,應可避開水氣問題
過濾盒有考慮過你說的用1mm板抽拉方式,但沒有那麼好的工具可用所以作罷,
我全部都只用一把壓克力刀割出來的,

白色海綿原來變薄就要換了...這我就多學了一個知識
我是希望我不要有擴缸的衝動啦,因為養魚要花很多錢錢~~

雖然所有東西整合在一起有你說的缺點,
但他優點還是比缺點多不是嗎?
再者這東西並不像智慧手機那麼複雜損壞率不會那麼高
也沒有等料問題,只有我想什麼時後修的問題.

大大寫了很多該注意的細節,想必是以過來人的經驗寫的
佩服佩服~
小弟養魚經驗才剛起步,
大大建議很受用!!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