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慮型依附
------------------------------------------------
焦慮依附:傾向於用激烈的方式要求回應
如果從依附理論來看,焦慮依附的人格,儘管需要經歷不斷地呼喊,對應者終究還是會回應他們的需求。也因此,他們在面對對應者的不理睬時,就會採取更極端的方式,來呼喚自己的對應者。
這樣的方式稱為次級依附策略中的過度反應策略 (hyperactive strategy):他們必須要大力地呼喊,透過較為極端的方式,才能獲得對應者的回應。過度反應策略的長期累積,會為這些人格帶來什麼呢?他們傾向於認為,自己必須要很努力、很努力地才能獲得別人的關注,進而使得他們發展出這樣的想法:「我必須要時時刻刻警覺自己的依附對象是不是關心自己的。」
-----------------------------------------------
聽起來有沒有跟原飼主的行為很像?....
研究指出約有10%的人屬於焦慮型依附。
-----------------------------------------------
我們看到焦慮型依附的人,最常有的狀況就是:他們在與對應者分離時會產生很嚴重的焦慮感受,與不舒服的感覺。他們面對的焦慮感,不是一般我們生活中可能偶爾會有的緊張、害怕的感覺而已。
這些感覺不但會緊緊的黏在身上,而且不像一般不舒服的心情,會慢慢的隨時間好一些,焦慮的感覺會一直持續而且可能會越來越嚴重。
除了情緒感受以外,可能還會合併有一些生理上的反應,像是口乾、手抖、心跳加快、胸悶等等。這些焦慮症狀會讓他們產生停不下來、災難化的念頭(catastrophic thinking),又叫做強迫思考(obsessions)。
為了讓這些感覺、想法停下來,他們會採取一些行動讓自己好一些,像是要別人不斷地保證,又或者是發了瘋似的一定要立刻找到對方。
但這些行為其實沒有什麼用處,只會有個瞬間覺得「好像好多了。」,過了這個瞬間之後,他們通常又會再整個人焦慮起來。
---------------------------------------------
再一次, 聽起來有沒有跟原飼主的行為很像?....
這位飼主當初會收養貓, 很可能是因為已經有情緒上的問題, 自己無法控制, 又無自覺要就醫, 但卻發現與貓互動的過程, 可以減緩他的情緒問題. 因自己賦予自己某種社會使命, 必須將貓送養出去, 但卻無法克服, 自己與貓分離的焦慮感, 所以做出種種無法克制的行為.....
用白話講, 就是:
你遇到一位利用貓來舒緩自己情緒的精神官能症患者....
(這在浪浪界還蠻常見到的, 只是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有分離焦慮的症狀)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