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最近看到一片文章(下文為節錄)
我倒覺得這一個說法比較有可信度
幫魚找個好衛浴-用細菌取代人力的過濾器
傳統物理過濾區的重點就是需要清洗。可是圓桶過濾的濾材過濾方向和其他過濾系統都不同。大部分的系統是讓水由上往下流,但圓桶過濾是用馬達的力量將水由下往上抽。所以最下方的濾材才是圓筒過濾器中第一道接觸到的材料。如果將羊毛絨和白棉當作物理性過濾的第一層,每次清洗就要把物理過濾區上方的生物過濾區全部移開,這或多或少都會造成硝化細菌的損失,而且工程也十分浩大。更糟的是,如果大量的髒污累積在羊毛絨或白棉上會讓水流阻力太強,馬達很容易受損而且水流也會變得很小。
所以圓桶過濾的物理過濾區不使用傳統的濾材,反而是使用孔隙較大的濾材,像是擾流用的陶瓷環或是生化棉,來阻擋大型的殘渣。較細碎的殘渣就讓他直接往後流。而因為水流和腐生菌作用的關係,這些被擋在生化棉上的大型殘渣最後也會變得細碎流往後方。因此物理過濾區就不會累積太多的髒汙,也不需要太常清洗。
往後流的細碎殘渣就會進入圓筒的上層,這層通常放置的通常是生物珠、石英球或珊瑚骨這種能夠緊密堆疊的濾材,緊密堆疊的濾材就能夠把殘渣擋住,讓腐生菌在此區域生存。因此圓筒過濾器中的看起來像是生物過濾區的部份其實不是純粹的硝化細菌的居所,也有部分的腐生細菌居住於此。越靠近圓筒下方的濾材腐生菌越多,越靠近上方的濾材硝化細菌越多。圓筒最讓人誤解的地方就在於此,他不是靠濾材的種類來區分腐生菌和硝化細菌,他的兩種細菌是呈現漸進式的變化,不像是其他過濾器有明顯的界線區分。因此為了達成限制殘渣流動這個目的,陶瓷環不建議使用在圓筒過濾器,因為水流太通順會讓殘渣擴散到整個圓筒中,使得硝化細菌生長不良。
那麼最上面一層的羊毛絨或白棉的作用為何?這一層最主要的作用為缸體汙染物數量的指標。當最上面這一層的濾棉顯變髒的時候,就代表缸中的汙染物量已經超過了圓筒可以負荷的量,所以殘渣才會汙染圓筒最表層的濾棉。這代表缸中的生物代謝量太高,單一圓筒無法負荷,這時候就是前置桶或是其他過濾器出場的時候了。前置桶長得跟圓筒一模一樣,可以他沒有馬達,可以和圓筒串聯在一起增加圓筒的過濾容量。所以有人會將前置桶做為物理過濾的區域,在前置桶內塞滿生化棉與羊毛絨,因為生物過濾區主要是在圓筒中,所以前置桶內的生化棉與羊毛絨想怎麼洗就怎麼洗,不用擔心硝化細菌受損。除了過濾棉外,像是外掛過濾或是上部過濾這種濾材好拿好清洗的過濾系統,也可以拿來作為圓筒過濾的輔助,幫助圓筒移除過多的殘渣。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