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Y值得鼓勵一點想法提供參考A.一般背濾採溢流進馬達出.底抽進你已發現進水量不夠可改成馬達進溢流出(馬達從底濾盒進水.水由下往上溢流入缸)能同時解決流量&積氣問題(略犧牲整體水流量.轉換成較強的底抽吸力吸走更多殘渣)B.洞洞隔板只需一個用以固定濾棉.其餘用網袋分裝不同濾材層疊即可C.用氯仿黏較牢靠
一般魚缸都是用矽利康黏,防水性比較好,壓克力膠的防水性不知道如何?壓克力在溫度變化比較大的地方,容易脆化要注意!另外14樓大大的設計上,其實換濾材蠻方便的,只要拿尺寸剛好的濾材,把舊的抽出來,拿去沖一沖水再塞回去就行了!白棉就要換新的!17樓大大提到左下角會積垢,主要是一般小缸的馬達流量差不多500L/H以下,通常這樣的流量,加上樓主背濾左側的流動空間蠻大的,水的流速會變慢,一些較重的污垢會吸不上去,就會沉在底下,而左側上方因空間設計,有刻意的縮減水道,上下並不是平行的,要清理會比較困難,要拿細一點的軟管去吸,如果要增加背濾的空間,可以考濾把左側拿掉,進水口改在上方離水面約5cm的地方,然後在前方用一根管子,接到缸子的底下,這樣就可以抽到缸子底部的水,因為是用管子,所以水流的速度可以抽得動一些較重的污垢,另外是過濾盒的裝置,上頭可能要增加提把或拉孔的設計,不然濾材吸水之後有重量,沒有施力點,似乎不太容易取出來抽換濾材,不知道樓主設計時是否已經考慮到了?因為沒看到完整的測試照片,看不太出來,另外我以前曾經用過的一尺缸海灣M缸,高是30cm,左右是30cm,前後最窄25cm最寬是29cm,應該是一尺缸中最深的,背濾最大的缺點是會縮減缸中的空間,買現成的缸來改,比較麻煩,但設計好請人作,價格就比較高,失去了為了省錢DIY的意義,不過有時候算一算,DIY買材料跟工具的錢,反而比請人家作還貴,因為店家拿材料是成本價,我們去買材料是售價,膠也是買整條的,也不一定用得完,其實找店家作,有時候跟店家討論過之後,店家會提出一些作法及施工的困難點,有時候反而會有一些新的想法,像我之前作魚缸時,為了魚缸蓋,想了很多方法,也跟店家討論了很久,最後結論是,請人用透明壓克力板折邊作成燈架,燈就直接蓋在魚缸上,壓克力板隔著又可以防水,就不用在魚缸上為了蓋子拉邊條或作支架,也不用擔心用玻璃蓋太重,或用壓克力板會變形,不小心還會掉到缸裡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