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 wrote:
去年5月就有陽性病材...(恕刪)
葡萄酒的疑問很實際,不過大多數人沒有興趣知道這些技術性的問題
雖然很枯燥,我還是試著討論一下:
狂犬病毒進入一個新的動物族群時,通常需要一段時間的適應,才會增加感染及致病力
所以當牠進入台灣後,同樣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有較大類似"爆發"的趨勢
這種爆發,大多數是在所謂的"保毒動物"出現的比較明顯,
(保毒動物部份,Herblee先生已經解釋得很清楚了)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們最近所看到的、撿到的都是鼬獾的原因。
目前看起來,像是悶燒到最近,逐漸開始出現較大的爆發。
但也不能排除已有幾次的"爆發",只是未受到人注意而已。
至於提到為何那麽長的時間,都沒有看到狗或人的病例?
我覺得主要是因為台灣目前這一型來自大陸鼬獾,所以也較適應鼬獾,在鼬獾也散佈較快
這支鼬獾專有的狂犬病毒,感染到別種動物雖然一點問題都沒有(就像是錢鼠的例子)
但因為它的"體質"畢竟不適應其他動物,所以發病、傳播都不嚴重
我們在山下也就不容易碰到
也有學者懷疑它根本不會感染鼬獾以外的動物,這點我較不同意,從來沒有記錄過那麼"良性"的狂犬病毒。
也有學者懷疑它可能是所謂的"麗莎第三型類狂犬病毒",這更有混淆視聽之嫌。第一,麗莎三病毒來自地球遠端的蝙蝠或老鼠,在台灣出現可能性實在太低,第二,所有的類狂犬病毒都有同樣的毒性,也能感染相同的各種動物,而一但發病,也是全數死亡,它一點也沒有比較不危險。第三更慘,非狂犬病的第二、三型麗莎病毒無疫苗可用。所以就先不要在這上面自找煩惱了。
總之現在最怕的就是,萬一病毒進入狗狗體內,然後花一段時間適應狗狗的體質後(狗是保毒動物)
就會加快在狗之間的感染
民國36年的大流行,就因為從上海進來的直接就是狗專有的毒株
所以極快在狗之間傳播開來,進而因為狗與人的生活區域太過接近,所以造成多人死亡
從這裡大家可以知道,目前台灣這一株,看來屬於保毒於鼬獾的毒株,也剛剛才適應台灣鼬獾,對其他動物的傳播率都還不高,所以真的還不用太緊張,但是我們民眾需要了解它,就會平安
真的該緊張起來的,是政府!看他們是真的不緊張,這樣防疫的搞法,最後會鬧出大事情的。
對野生動物和山裡的被棄動物們如果什麼都不做,就像任由野火一天天燒盡整個森林,而這山林裡有著我們寶貴的生物多樣性,哀!
也請大家不要誤會,因為我是專業獸醫,我所說的"大事情"指得是動物的浩劫,人類因為醫學的進步,
不可能再發生五十年前的悲劇了。
隨著身邊的動物一一淪陷於這古老的病毒,縱使我們理盲的社會只以人為尊,但大家都已經漸漸能體會,人類其實並沒有能力把身邊所有的生靈全部殺光。
我們必須清楚的認知,狂犬病對於人類來說,並沒有想像中的可怕,它既不像禽流感或腸病毒會藉由空氣及接觸傳染,民眾自己也可完全的避開及預防危險,倒楣的其實一直都只有動物們而已。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狂犬病教給我們的,是我們得學會成為更負責任的飼主,更關心我們的環境,更尊重野生動物並時時和牠們保持禮貌的距離。藉由這個契機,我們得重新塑造與大自然的關係。
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劉培柏 wrote:
以「傳統狂犬疫苗有效嗎」為題指出,
世界各地存在的所謂「狂犬病病毒」是不太相同的,農委會向OIE報告的狂犬病病原,名稱為「Lyssavirus(麗沙病毒)」,根據2010年世衛組織(WHO)資料顯示,麗沙病毒屬中的病毒全世界至少有12種。對犬隻等肉食獸有致病性的麗沙病毒,才被歸類於「狂犬病病毒」,其他11種僅在蝙蝠體內檢出,則為「類狂犬病病毒」。至今WHO尚未作鼬獾體內檢出病毒的歸類,他認為台灣鼬獾病毒,應歸類於「類狂犬病病毒」。而台灣發現的鼬獾病毒和犬隻狂犬病病毒基因比序,只有88%到92%的相似性,台灣採購的都是針對傳統狂犬病病毒製造的疫苗或免疫球蛋白,對鼬獾的類狂犬病病毒感染是否有效?有關單位應速究明。
...(恕刪)
能不能產生中和抗體
並不是要整段的基因完全相同
只要其中,某一段,產生體表醣蛋白的基因是相同的, 就能在體表產生相同的"表面抗原"
也就是有"共通的抗原",就能產生中和病毒的抗體
並不是病毒基因比序,只有88%到92%的相似性, 就無法產生"中和抗體"
我們現在所使用的疫苗,是除了人和馬之外, 都可以打的, 也可以用於鼬獾
而且依據大陸的報告, 這株鼬獾ZJ-LA 和大陸的犬狂犬病毒疫苗株 CTN-33, 是有共通的"抗原"性
狂犬病在拉丁文中是「瘋狂」的意思,與貓、狗一點關係也沒有!
跟貓狗一點關係也沒有,怎麼跟葉教授講的不一樣,疫情可以這樣解釋的嗎?
葡萄酒 wrote:
去年5月就有陽性病材了,去年5月到現在開始注意,才有人開始打疫苗,去年5月到現在沒有人和其他動物被鼬獾咬而導致的狂犬病例,你覺得合理嗎??答案是天祐台灣(有人信嗎??)
你寫的真得很好,很完整,謝謝你了....(恕刪)
狂犬病因為屬於 Post-exposure prophylaxis (PEP)
暴露於病毒之後, 可以預防性給藥,治療的疾病
只要即早給予免疫球蛋白,並注射疫苗, 這個人是不會發病的
動物被咬之後,只要儘快給予注射疫苗, 也是不會發病的
所以,就算有人或動物被咬
但是, "沒有人和其他動物被鼬獾咬而導致的狂犬病例" 是可能的,也很合理
農委會有說,第一波有 300 人打過預防針
300人不是一個小數目
如果能知道,何時?注射的確實時間 何人?那些人打過 何地? 這些人的工作地點在那裏?
大概就能解答您的問題
只能說,何時?何人? 何地? 我不知道
不過,抗體生成有一定的時間, 遞減也有一定的時間 ,由血中抗體力價多少,是可以推算出何時注射
狂犬病本來就是傳播速度慢, 潛伏期長, 死亡率/發病率 高的疾病
在生物統計上,是可以用模擬, 推算 其傳染的模式
但是, 數字還不夠多
數字夠多, 自然就能由發病密度最高的地方, 推算出最早發病的地點
目前南投是最多的
由 VOCs (Viral Orthologous Clusters)病毒直系同源基因簇,也可以推算病毒的前後代關係
不過,如果使用過疫苗,形成防火牆, 就會改變傳播的方向,就不容易發現最早發病地點
這樣就查不出來嗎?
還是可以在野外捕捉後抽血是否有抗體,剛出生的有沒有移行抗體? 或是傳聞中有沒有人工飼養?
這些資料都沒有,很難下結論
只知道病毒株來自於大陸鼬獾的 ZJ-LA .
為何不是由港口, 機場附近開始? 而直接由山區開始 ?
有關於"陰謀論"的部份 ,真的不知道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