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的圖片畫質若是不太妙,還請各位多包涵。不過挺奇怪的是,我在家中的奇美14吋LCD看是很正常,到公司用CRT看卻是偏暗,暗部細節全部不見,難道是公司的螢幕比較爛嗎?
剛好有人問到轉載的事情,當然是歡迎轉載囉!不過要註明作者和出處喔!順便可以幫Mobile01

2007/8/6 09:30紀錄
=================
這四隻螳螂是7/27晚上從d61大大那裡拿來的,在這裡先感謝d61大大。
編號No.1

編號No.2

編號No.3

編號No.4

頭一次養這種褐色的,以前都是養綠寬腹。
圖片上的尺的數字單位是公分,可以體會一下實際上的大小。1~3號差不多大,長相也差不多一個樣。要不是容器分開標號,還真不容易區分誰是誰。四號剛蛻皮最大隻。
拍牠們的照片挺麻煩,要加上比例尺更麻煩。一來是每隻都像過動兒一般追趕跑跳碰,鏡頭很難抓,還要趕緊追上去把牠們請回鏡頭前。二來是靜止不跑以後,牠們還是會在原地搖晃身體,很容易拍出模糊的照片。當時拍攝的相機是Sanyo C6,因為手邊只有它可以拍Micro,可是光圈不夠大。即便是一大早天很亮還上了腳架,快門速度竟然還是要1/4秒,金害捏。
當牠們到家以後,我就把牠們分開在不同容器內,避免自相殘殺,並給他們各自一個編號(不過沒有9527就是了)。事實上剛拿回來還沒分開的時候,就經常看到彼此互相打鬥的場景,心驚膽跳啊。
本來是有五隻的,不過有一隻在7/31死亡,原因是六隻腳的腳尖都被標籤貼紙黏住沒發現,掙脫不開體力耗盡而死。我以為牠不愛動,還以為要蛻皮了,結果是被貼紙黏住,真是罪過。
剩下這四隻,每天都會輪流放出來自由活動跑一跑運動一下,並餵水或是餵食,順便清清飼養容器。每隻每天的狀況會記錄在電腦的excel檔案裡,方便日後追蹤。
這四隻裡面,有兩隻可能有蛻皮。
怎麼會說是可能呢?一號那隻,在7/31早上,在乾淨的容器內忽然看到頗多雜物,其中一個很像是螳螂頭形狀的皮,但沒有看到完整的蛻皮,而且體型好像也沒變大,只能大膽猜測有蛻皮了。
另一隻是四號,8/5晚上八點左右清楚地看到容器的底部有蛻皮,而且體型忽然變大許多,很明顯地是蛻皮換齡了。可是當我有空回頭想整理,順便把皮拿出來拍照的時候,咦?皮不見了!是被牠自己嗑掉了嗎?這隻目前是最大隻的,還好有分開飼養,不然其他的兄弟姐妹可能會遭殃。
這四隻有餵過他們活體果蠅。不愧是螳螂,動作迅速火力超強,果蠅根本來逃不過牠們的雙刀和利口。沒有活體果蠅的時候,有餵過牠們豬肉、家中的衣蛾(網友經驗)的蛹和幼蟲、以及分屍的幼齡蝗蟲。家裡現在頗乾淨,因為啥蟲都進了他們的肚子啦!
記得之前有人提到用果皮來培養果蠅。之前還沒養螳螂前,只要水果沒收好,沒多久就是一堆果蠅飛呀飛,可是當我想收集的現在卻一隻也沒有。果皮都放到乾了,也沒看到孵出半隻蛆,怪了。
現在還小,不太適合放出來到處跑。因為很容易找不到,不容易照顧到(有一隻曾經越獄,找好久才找到),等大隻一些就可以放出來自由活動飼養。過去養的螳螂就是這樣養在客廳,等放飯時間到了才關到容器裡讓牠抓活體(部隊進餐廳~),吃完繼續放出來逛大街。
2007/8/7 09:30紀錄
=================
今天早上,三號也蛻皮了,變成和四號差不多大。不過趕著上班,沒有拍照。
2007/8/9 11:00紀錄
=================
今天早上,一號和二號也蛻皮了,現在大家都差不多大囉。皮這次有留著,好薄好輕,可以用靜電吸起來,放入容器,著陸前還會飄咧。不過趕著上班,沒有拍照。
昨天晚上抓到一隻大蟑螂。先淹死以後,抓去洗乾淨,然後分屍給四隻小傢伙。其他隻都吃了,其中二號可能是等著要脫皮,所以沒吃。今天早上可能剛蛻皮,所以也不願意吃。今天回家看看能不能獵些昆蟲回家給牠們吃。
2007/8/15 09:00紀錄
=================
今天早上,四號又蛻皮了。現在體長大概有兩公分長吧,有空再來拍一次合家歡!
這陣子要不就是餵分屍蒼蠅,要不就是餵活體果蠅讓牠們享受自由獵殺的快感。可是食物還是有一餐沒一餐的,還好螳螂頗能適應這種三餐不繼的日子。
2007/8/17 09:30紀錄
=================
不知是不是天氣的關係,最近老是抓不到果蠅,所以這幾天都是去抓這種蒼蠅回來分屍給小螳螂們吃。牠們大概已經習慣手動餵食了,東西推到眼前時,自己會迅速夾過去吃,沒想到連這個也能建立默契。


這種蒼蠅很大一隻,看十元硬幣的比例就知道了。這種蒼蠅很噁心。母蒼蠅掛了以後,肚子會開始跑出一堆蛆。我一直以為金霸王蒼蠅才會這樣,沒想到這種也是。
2007/8/18 11:00紀錄
=================
以下是今天早上拍的全家福。
No. 1

No. 2。這隻的觸鬚彎彎的。

No. 3

No. 4

四號現在是最大隻的。
之前有幾次蛻皮沒有順利保留下來,後來的蛻皮就很小心不要被吃掉或搞丟。以下是照片:

左邊兩個比較小的是一號二號的皮,右邊最大的那個是四號的皮。四號現在是最大隻的,大其他隻一齡,所以皮也比較大。
皮非常輕,用靜電就可以吸附,所以擺放的時候挺麻煩,死粘著鑷子不放。拍的時候還要小心呼吸,因為連正常呼吸都會把它們吹跑。
這張是四號的皮的獨照,底下的比例尺,一格是1mm。

這張是鐮刀部分裁圖放大到100%

這張是前陣子餵牠們吃蟑螂腿,偷拍被發現還被瞪,好大一顆吧!真的是很有料啊!

2007/8/22 11:00紀錄
=================
最近蒼蠅農場似乎牲口興旺,培養出一堆頗大隻的蛆,其中有幾隻已經開始化蛹,看來是接近收成的時候了。由於擔心有些人看到大量的蛆會有噁心感,於是就不放圖了。
我把蛹拿出來另外放,一共有五個。四號螳螂體型最大,應該可以直接攻擊這種大小的蒼蠅。其中顏色最黑的那一個蛹已經放到四號螳螂的房舍內,等候蒼蠅一羽化出來,立刻可以讓四號享受狩獵的快感。
下面是其他四個蛹的照片。

昨天忽然在想,也許螳螂也吃蛆,那我就不必等到蒼蠅羽化囉!晚上先挑了一隻肥蛆給四號「試吃」,沒想到客人反應熱烈,欲罷不能。
對付這類小小生物,焊接SMD零件專用的尖嘴鑷子實在真好用。用尖嘴鑷子小心夾起一隻肥蛆,肥蛆在鑷子尖端蠕動,放到四號眼前還不太搭理。一個不小心,肥蛆掉到容器底部繼續蠕動爬行。四號見獵心喜,立刻夾上來。
只見肥蛆奮力掙扎蠕動,四號死命抓住不放。等到蠕動稍有歇息,四號開始動口享用。肥蛆當然還是繼續掙扎,但四號不為所動,繼續享用肥美多汁的大餐。
既然市場反應良好,今天早上,又挑了三隻體型略小的肥蛆給1,2,3號享用。果不其然,反應果然是非常良好,每一隻都吃得肚子飽脹。
我有拍了一段二號進食的影片,但如果對弱肉強食的場面不習慣的人就別進去看了。另外還有偷拍牠進食的照片。(白平衡沒調好,螳螂變綠了,其實這些螳螂都是褐色的)

被偷拍不太爽,又被瞪了。
有件事情挺奇怪。之前四號蛻皮後,沒幾天三號也蛻皮,再隔兩天一號二號也蛻皮。可是這次四號已經蛻皮一個禮拜了,其他三隻竟然還沒有蛻皮的跡象,怎麼時間越差越遠咧?這樣以後要配對很麻煩啊!
2007/8/24 10:00紀錄
=================
今天有兩件事情,一好一壞。
之一:
凌晨零時去看螳螂們,看到二號剛好剛蛻皮完,還懸空掛在自己蛻下來的皮上。我趕緊拿起相機,小心翼翼地偷拍,怕驚動了牠。
光線昏暗,又不敢補光和開閃光驚動到牠,拍出來的效果挺糟。拍了許多張,逐一篩選,最後選中這兩張留存。

拍的時候,牠的前腳是兩腿開開懸空的。

這張的前腳有抓住葉片。
原本彎彎的觸鬚,在這次蛻變中恢復了,很為牠高興,不過這兩張照片中看不出來。
在篩選的過程中,牠移動位置了。從懸空的姿態,爬到葉片上穩固站立,繼續倒掛等身體乾硬。這時候又趕緊偷拍幾張,然後就關燈讓牠自己好好休養,我到外面慢慢篩選。

之二:
早上清理每隻螳螂的房舍,餵點水,順便把二號的皮取出保留。在清理三號的時候,原本牠是停在蓋子上的紗網上,忽然一跳,直接跳到容器底部。待我打開蓋子仔細端詳,牠的左鐮刀怎麼看起來怪怪的,前半截好像呈現一個很不自然的扭轉姿勢。
我再仔細看,老天,大臂靠近關節處斷裂,前小臂和斷裂的部份大臂僅剩一些組織沾黏掛著。看到這狀況,我眼淚都快噴出來了,怎麼會讓這種事情發生?
當場傻在那裡用力回想,我到底是哪裡不小心弄到牠?可是左想右想,還是想不出來。容器內並沒有其他堅固尖銳的東西會傷到牠,打開蓋子的時候我也很注意牠不在蓋子的活動範圍內,怎麼想都不可能去碰到牠,那牠是怎麼受傷的?
現在心情還是很沮喪,怎麼會發生這種事?何時發生的?是怎麼發生的?算算時間,早就該蛻皮了,現在有點擔心這個沾黏的組織會不會影響到牠日後蛻皮。依以往經驗,昆蟲蛻皮不順利,輕則殘廢畸形,最糟的狀況是可能致命的啊!
早上趕著出門上班,這個部份還沒來得及處理。決定回家後把這個沾黏的組織去除,以免日後蛻皮時造成阻礙。
不過牠的生存本能實在很強。我放了一隻蛆在牠眼前,想特別為牠進補一下,牠立刻就用另一隻鐮刀夾過去吃。儘管蛆繼續掙扎蠕動,鐮刀依舊是緊緊叼著不放,散發著祈禱殺手獨有的的氣勢。
2007/8/25 09:00紀錄
=================
今天又有兩件事情,一好一壞。
之一:
昨天晚上沒加太久的班,趕緊回家看三號的狀況。回來以後,先把1,2,4號的房舍清一下,看到一號也蛻皮了。
之二:
大概是我烏鴉嘴。昨天回來清理三號的房舍時,三號緊緊抓住葉子完全不動。仔細看似乎是要蛻皮,因為腹部一直環狀蠕動往前推。我將Sanyo C6架設起來,拍攝牠的動作。可是從晚上七點快八點,一直到凌晨零時,還是沒有蛻皮。這裡有一小段影片。
我將牠拿下來,感覺就像死掉一樣,完全不動。但實際上是還活著,只是氣若游絲。

今天早上再觀察,還是掛在那裡不動,拿東西碰觸牠也沒反應。不過應該還沒死,腹部偶爾還是會有環狀蠕動往前推,只是不頻繁。
難道,牠就真的要這樣,因為蛻皮不順利,體力消耗過多導致死亡?很為牠著急,但卻沒辦法為牠做任何事情,實在很無力。
奇怪,Youtube上傳影片怎麼到step 2選完影片就不動了,等很久都是這樣。每次上載都要試好多次,最後才會成功開始跑進度破0%。
2007/8/25 11:50紀錄
=================
快吃午飯了,再來貼狀況紀錄。
早上九點十點左右餵一號一隻蛆,今天凌晨零時才餵四號一隻衣蛾的肥肥幼蟲,剛剛十一點餵水給四號,牠一副吃不飽看到什麼都要抓來咬兩口的樣子,索性又餵給牠一隻蛆,沒想到竟然真的抓去嗑。這傢伙的食量怎麼那麼大?
二號可能剛蛻皮沒食慾,怎樣誘惑都不為所動,但水倒是有喝就是了。上一次進食是22號早上了,跟一號是同時進食的,也跟一號同一天一前一後蛻皮。人家一號都吃飽撐著了,二號不會餓嗎?
二號和四號兩相比較,食量還真是明顯差異。四號簡直是大食怪,二號反倒是小家子氣了。
現在共收集到五張皮,兩張小的,三張大的。可惜三號蛻皮不順,不然就可以湊滿四張大的了。

2007/8/26 21:00紀錄
=================
今天真是悲慘的一天。
早上檢視各螳螂狀況,三號今天確定是死亡了。全身發黑,還掛在葉子上。一去撥動牠,就直接掉到容器底部,全身鬆軟了無生氣。
二號一樣是完全不進食,連水都不喝,活力減到最低,還常看到牠吐出水來,自己抹在葉片上,並出現了和三號一樣的腹部環狀蠕動行為。到了中午,腹部成透明狀,全身發黑,掉到容器底部,確定死亡。
牠可是剛蛻皮啊,不可能是蛻皮失敗。而且牠也沒受傷,前一天甚至還活力旺盛。
為什麼會兩三天接連死亡兩隻?而且症狀都相同:滴水不進,全身無力,外骨骼都呈現鬆軟的狀態,腹部一直有環狀蠕動,最後都是全身發黑墜地。
我現在開始懷疑,三號和二號是不是感染了什麼疾病而死?四隻一直都是彼此隔離的,希望剩下的兩隻不要遇到相同的狀況。
剛剛把四號和一號放出來運動,跑得真快,遇到障礙還會跳躍。希望剩下的這兩隻能夠繼續活力旺盛到成蟲,也希望剛好是一雌一雄,可以傳宗接代。
以前養的都是撿來或抓來的,不太可能那麼巧都是兄弟姊妹。但這兩隻確定是出自同源,昆蟲不算是挺高階的生物,希望近親繁殖不會有問題。
想太多了,能不能平安長大都還是個未知數,更何況還不清楚牠們的性別。
2007/8/27 11:00紀錄
=================
今天有三隻果蠅「孵」出來了,應該是羽化啦。原先以為是蒼蠅,沒想到羽化出來的竟然是大隻的果蠅,不是那種比螞蟻大不了多少的那種小果蠅。
因為我之前有把蛹包裝起來,這樣比較方便個別管理,羽化之後也不用想辦法從容器中將牠抓出來。
我的作法是這樣的。首先準備一台封口機和塑膠袋。塑膠袋如果是透明的最好,因為方便觀察。
施工那天,我手邊沒有透明的塑膠袋,所以就拿一般商家使用的那種半透明塑膠袋,還是看得到,只是不清楚而已。
封口機大台小台都可以。我手邊只有這種,超級不好用,但勉強使用啦。

這台封口機是在百貨公司逛街的時候看到,記得好像是四百還是多少,要查一下帳才知道確切數字。不過電視購物現在也有賣,上次到公司樓下家樂福也有看到,單價好像差不多。我是覺得不好用,因為要自己拉,拉的時候很容易偏來偏去,封口很難處理得漂亮。
它可以封口,也可以封口兼切斷,看拉的速度而定。拉得慢,加熱點受熱的程度高,拉的時候就會順帶切斷。反之加熱點受熱的程度低,拉的時候就不會被切斷。可是這個時間很難拿捏,要練習才能熟練,所以對一般久久才用一次的使用者來說,這個真的不推薦。(後來我還是去買了一台大台的,長得像虎頭鍘那種,好用多了。)
我是使用封口兼切斷的方式,延塑膠袋側邊的一邊拉過去,留個大約兩、三公分的間距,這樣就會被切割成一條管狀的塑膠管,如下。

(畫面右方的拇指好像比較大?其實那是我的腳拇指,手腳併用啦!因為這種封口機真的很難用!)

然後,用小刀切一小段下來,底部再封一次,變成一個迷你的塑膠袋。

接著,拿一個蛹放到迷你塑膠袋內,準備第二次封口。不過要注意,這次的封口線要和底部那條封口線呈垂直,這樣封好以後會變成一個像粽子的立體包裝,留空間讓蛹呼吸,羽化出來的成蟲才有空間活動。封好口以後,記得拿尖銳的東西刺幾個小洞,這是呼吸孔,總不能讓蛹憋死吧!

我做了十幾二十個,裡面各是一個蛹,羽化出來就是一袋一袋的「便當」。如果要帶出門,這些小包裝的果蠅剛好是螳螂現成的「便當」,好帶方便又不沾手喔!

這裡有個影片,是今天早上拍的,裡頭有一隻果蠅,想出來可是又出不來。
要餵食螳螂也很簡單。拿一袋出來,用刀子或剪刀切一個可以讓果蠅出來的小孔,但先用手指捏住開孔,免得果蠅跑出來。打開螳螂的飼養容器,把這個袋子扔進去,趕緊蓋上容器蓋子,果蠅會自己跑出來,成為螳螂現成的目標。
今天早上我就這樣子餵了一號和四號各一隻果蠅,沒兩三下就被逮住了,又是一餐。
昨天晚上把僅存的四號和一號放出來運動。這裡有個影片是一號運動的樣子。
2007/8/27 21:00紀錄
=================
剛剛清理三號和二號的屍體,發現最後死掉的二號,竟然內臟全部化為液體,一碰就破掉整個流出來,身體整個扁掉。老天,牠們到底是得什麼病啊?
雖然一號和四號現在都是餵得飽飽的,可是四號的腹部現在似乎也出現透明的部分。按理說,肚子吃飽飽,透光觀察應該都是暗色的陰影,可是現在四號的尾尖一小段竟然是透明的。現在很擔心,四號是不是也逐步發病了?
人家說螳螂吃水生昆蟲很容易感染鐵線蟲,我從沒遇到過,反倒是先遇到這種怪病了。大大小小我也養過超過十隻了吧,每隻都是養到成蟲放生或生下卵囊,頭一次養螳螂養到挫折感超重,心情超低落!
2007/8/30 12:00紀錄
=================
今天又是一好一壞。
之一:
今天早上看到一號又蛻皮了。上次蛻皮是8/25,距離不到一個禮拜,長得可真快啊!早上拿到一個衣蛾的「房子」,把衣蛾幼蟲拿出來後,不是很大隻。蛻皮體力消耗頗大,拿去丟給一號補體力,牠馬上抓去嗑,一點都不會客氣。
之二:
四號本來都是最早蛻皮的,而且牠食量又大,理論上牠應該要是最早蛻皮的,不過這次卻遲到了。
今天早上觀察,牠的房舍底部一堆糞便。一個晚上拉了一堆,透露著不尋常。而且今天牠似乎沒有以前那麼朝氣蓬勃,很令人擔心是不是也染病了。
2007/9/02 09:30紀錄
=================
首先,先來貼僅存的一號和四號。拍照現場光線不夠,亮度有些暗,抱歉了。
一號:

現在牠是最大隻的,和四號好像差了一齡的感覺,但之前卻是一樣大,很奇怪。也許這隻是雌的吧,體型會略大,不過還看不到性徵。
四號:

比一號小一些,但實際上以前牠都是最大隻的,怎麼這次蛻皮後整個局面反轉,怪怪。
昨天傍晚回家,抓了兩隻大蒼蠅,就是本篇前面8/17寫的那種大蒼蠅。這種大蒼蠅和現存兩隻螳螂比較起來,可是非常壯碩的。
一號非常有活力,衝勁十足,一直想獵殺,也不管體型力氣比不上人家。四號也想抓,可是試了幾次就畏縮了,被大蒼蠅追著跑。
弄了很久,很怕牠們體力消耗過多,於是又回到老方法:分屍。不過這次沒有弄死蒼蠅,只是把翅膀和腳全部拔掉,再把身體用鑷子夾到牠們眼前。一號當然沒兩下子就夾去吃了,四號驚魂未定,弄了好久才願意夾去吃。
這兩隻蒼蠅的體型實在太龐大,兩傢伙根本吃不完,簡直像大胃王比賽。後來雙雙放棄,但肚子已經撐得老大。我是趁牠們吃飽,幫牠們清理殘局時才順便拍照,不過照片中沒拍出來牠們肚子飽脹的樣子。
2007/9/7 12:30紀錄
=================
昨天晚上回家,一號又蛻皮了。這傢伙越長越快,有些驚訝。現在已經有我小拇指一半長度的大小了,腳又細又長,活像隻長腳蜘蛛,有時候乍看會被嚇到(我有蜘蛛恐懼症)。晚一些再補照片上來。
其實昨天早上就已經發現牠蛻皮的徵兆。雖然其他昆蟲的蛻皮看過很多次,但養過許多隻螳螂,每次都是看到事後的皮,從沒看到牠們蛻皮的過程。既然發現徵兆了,決定把攝影機(Sanyo C6)上腳架,打算拍下蛻皮的過程,然後就上班去了。沒想到,回家以後雖然已經蛻皮了,但攝影的畫質調太高,2GB記憶卡的錄影時間才兩個小時,所以沒拍到。
今天早上看四號好像也有徵兆,不過不是很明顯,所以不敢100%斷定。但保險起見,還是架上攝影機,這次畫質調到320x240,15FPS,可以錄七個小時。Sanyo C6上腳架就沒辦法接電源,所以這次是放在充電座上,線上供電長時間錄影,很克難,但希望這次能拍到蛻皮過程。
2007/9/9 20:30紀錄
=================
終於讓我拍到蛻皮的畫面了!
前天(2007/9/7)試著拍四號蛻皮的畫面,不過正如我先前所說的,並不是很確定是不是要蛻皮。當天晚上回家後確認影片,拍了七個小時,但沒有蛻皮。
不過要蛻皮的徵兆越來越明顯,所以還是決定全天候跟拍,避免漏拍。睡覺前設定拍攝,也是七個小時,沒蛻皮,但很明顯是要蛻皮了。隔天(2007/9/8)早上八點出門前又設定拍攝,晚上回家後,哈哈,真的拍到了。
影片也是七個小時,不過這次不是空包彈,所以不必刪掉。但現在有個問題:七個小時的mp4,用攝影機剪輯會失敗,手上也沒有電腦上的軟體可以剪輯mp4。現在這片高達1.4G的mp4,只能用電腦拉捲軸來看,無法重點剪輯上傳到youtube,傷腦筋啊!
2007/9/10 18:30紀錄
=================
補上今天早上幫兩隻小傢伙拍的照片。
一號:

好大一隻了。
四號:

蛻了皮還是比一號小一些些。
蛻皮影片已經剪輯好了,但今天一邊忙工作,一邊斷斷續續地試了一整天的youtube,一直無法順利傳上去。總覺得每次上傳youtube都是一種耐性的考驗。
影片是320x240, 15FPS, 218k bps的WMV格式。因為整個過程的畫面變化不大,這個畫質已經相當清晰了。我是用Windows MovieMaker剪的,但上傳成功後應該還是會被youtube轉成FLV檔。
片長有四十五分鐘,分成五個影片,因為youtube有限制每則影片不能超過十分鐘。不過實際奮鬥蛻皮的部分只有十六、七分鐘,後面有一大段是牠懸空掛在皮下面歇息晾乾的時間,最後牠攀上葉子把皮一腳踢開就是結尾。攀上葉子後沒啥好看,就不剪進去了。
2007/9/12 12:00紀錄
=================
四號蛻皮的影片終於上傳成功。重點剪接後,原始片長是四十五分鐘,實在太長。現在是分成兩個速度快轉:前半段蛻皮的部份以五倍速快轉,後面歇息晾乾的部份用一百倍速快轉,後面又開始活動,那裡又回復五倍速快轉。這樣整個片長被壓縮到兩分二十七秒,感覺比較緊湊,不過就是犧牲了畫質,但還在可接受範圍內。
注意看百倍快轉的那個時候,身體會一直伸展拉長,體型就是在這個時候變大。一倍速看還看不出來,放快到百倍,這個變化過程就明顯了。
影片在這裡。
2007/9/16 20:00紀錄
=================
最近兩傢伙一直出現蛻皮的預備動作,算算時間也該是時候了。剛剛才回到家,一到家馬上去看兩傢伙,乖乖,頭一次兩隻同時蛻皮耶!現在兩隻都變得超大隻,希望隨著牠們的逐漸成熟,身體更是身強體壯,先前發生的怪病別再發生。
剛剛把兩隻的皮從容器中拿出來,但一號的皮抓住葉片頗牢,拉扯的過程中,舊皮斷了一隻腳,好可惜啊!
明天早上,天色比較亮的時候,用自然光拍一下兩傢伙,以及歷來的蛻皮收藏。
2007/9/17 10:00紀錄
=================
今天早上抓了兩隻大蒼蠅,就是本篇前面8/17寫的那種大蒼蠅,和蜜蜂一樣大。本來是想淹暈了以後把翅膀和腳剪掉,再餵給牠們吃。不過牠們現在都很大隻,看體型應該是可以直接抓大蒼蠅了,所以直接把大蒼蠅丟進去讓牠們自行獵殺。
大了兩齡,果然真的有差。之前四號是被大蒼蠅追著跑,一號是一直抓不牢被逃跑,現在兩隻都是順利捕捉來吃,不再需要人工干預了。
每天到樓下抓蒼蠅和蜜蜂,實在是挺麻煩的。今天下班看看附近有沒有水族館還是釣具店,買一些麵包蟲回家養算了。
2007/9/18 10:00紀錄
=================
上來補照片。
這是一號:

來張特寫:

嗯?你在看我嗎?

祈禱:(請賜予我肥美的蒼蠅,阿門)

這是四號:

來張特寫:

牠這張臉,眼睛兩個向上遠目的小黑點,就像這個表情符號一樣:

這是到目前為止收集的螳螂皮:

昨天才餵牠們各一隻大蒼蠅,可是吃完後肚子竟然沒有過去那種飽脹的樣子,這下子兩隻都變成大食怪了!
2007/9/20 13:00紀錄
=================
昨天回家特別繞去水族店買麵包蟲。我是去三重三和路上,自強路三和夜市口,涮涮鍋附近的那家水族店買的。老闆和老闆娘超兇,一副要買就來,不買快走的態度。要不是看在兩隻螳螂的份上,我應該會在他們碎碎唸的當兒直接轉頭走人給他們難堪。
不論如何,買了一兩的麵包蟲,三十塊錢台幣。回家後用一公升冰淇淋的塑膠盒子裝,蓋上裝有紗網的蓋子。盒子材質不是保麗龍,請放心。一堆蟲體一直蠕動,看起來頗噁心。
挑了兩隻中型體型的蟲體給螳螂,兩傢伙嚇死了,通通逃之夭夭。乾脆把麵包蟲砍頭,用漏出體液的部份塞到螳螂嘴邊,咬了幾口,馬上搶過去。真的是用搶的,不誇張。
兩隻都完全吃完,肚子再次出現飽脹的樣子,之後就讓他們休息。今天早上,看一號肚子不是完全飽脹,於是又挑了一隻最小隻的麵包蟲。這次不是用餵的,直接丟到容器裡讓一號自己想辦法。因為不是挺大隻,一號馬上呈預備姿勢,過一會兒就出手抓住了。
麵包蟲持續掙扎,但螳螂不為所動。等到蠕動稍歇,牠就開動了。
早上有看到兩隻剛蛻皮的麵包蟲,白色的,應該很軟很容易入口。不過太大隻了,拿給前一晚才吃飽的兩傢伙,一定是吃沒幾口就丟掉,所以就不想浪費了。
麵包蟲的盒子,底部用冰淇淋盒的塑膠蓋墊著,塑膠蓋裡面裝水,變成護城河,防止螞蟻進去搗蛋。
2007/9/26 12:00紀錄
=================
9/24早上四號蛻皮,9/25晚上一號蛻皮。現在兩隻都是大蟲,不再是不足一公分的小若蟲了。以下是牠們的照片。
這是一號,頭頂尾尖體長已超過六公分,若雙手前伸,體長更長。

這是背部兩側的小翅芽近拍特寫,已經稍微可以看得到了。

這是四號,體型略小,但體長已超過五公分。

這是今天早上拍的所有螳螂皮。

自從前一次蛻皮以來,一號和四號的體型差異越來越明顯。加上從蛻皮的大小來觀察,兩隻可能真的是差了一齡。也許是小的時候體型差異不明顯,所以一直以為牠們是同齡,等現在稍大,就可分得比較清楚了。
不曉得是不是剛蛻皮的關係,現在不是很想進食。把麵包蟲丟到容器中,兩傢伙都是歪著頭瞧著到處爬的那隻麵包蟲,卻不會動手抓。必須把麵包蟲斷頭,讓牠不會動了,再餵到螳螂口前,才會夾過去吃。
翻閱飼養紀錄,大致上的蛻皮時間差距大約都是在七到九天之間,但兩隻在之前都曾經歷過一次長達十五天十六天的蛻皮間隔。我不知道這是螳螂生態的常態,還是這兩隻曾經歷過什麼不好的狀況,但這個週期出現的時間,兩隻剛好也是差了一齡。換句話說,兩隻都是發生在某個相同的齡數。為什麼呢?
若排除這個特殊的蛻皮間隔,取平均值估計,下次蛻皮的時間,兩隻大約都是落在10/3下午到10/4清晨間。由於現在兩隻都是巨獸級的若蟲了,已經不太適合在飼養容器中蛻皮了。估算這個時間的用意,正是可以在牠們的蛻皮預期日前預作準備,把牠們放出來到空曠的高處蛻皮,避免因為空間狹隘造成的蛻皮障礙。這次蛻皮就是這樣利用估算預作準備的。
以前養螳螂都是純粹好玩,所以也沒作啥紀錄。出社會賺錢後,手邊有一些簡單工具可以輔佐,順便做些細節紀錄。一方面以後可以回顧,一方面也可以學些東西,排解一成不變生活的苦悶。
2007/10/08 13:45紀錄
=================
10/1四號先蛻皮了,10/5一號跟著蛻皮。這次四號比預定期提早兩天蛻皮,事前完全沒徵兆,而且也創了牠自己的蛻皮間隔紀錄。一號從預定日前一天就開始有徵兆,卻是慢了一天,不知道這兩個時間的誤差是為什麼。
前陣子還在猜一號是不是大了四號一齡,可是隨著四號的提早蛻皮,蛻皮後的體型,雖然和未蛻皮的一號差不多長,但體寬,特別是胸節和頭寬都明顯比一號大。
接著一號蛻皮,頭部和胸節立刻變得和四號一樣大。這是不是意味著,其實兩隻的齡數是一樣的,只是四號體長較短,一號體長較長?
接著是照片了。首先是一號:

翅芽越來越明顯,也不再是緊貼身體,扭動身體的時候可以看到翅芽翻翹起來。

這是四號:

這是歷來收集的蛻皮:

一號的體力超好,活像過動兒。每次放出來都是又跑又跳的,但這次卻收到了惡報。
有一天放出來清理籠舍,又是一直暴衝一直跳。有時甚至從我頭頂的高度往下跳,我為了怕摔傷牠,用手去撈牠。有一次沒撈到,反倒變成拍了牠一把。這一拍就把牠拍去撞牆,然後著地。
我把牠撈起來觀察,乍看沒事,仔細一看卻發現右眼異常,眼睛凹進去了。心頭一痛,久久不能平復。
這類昆蟲的眼睛就像個乒乓球,圓鼓鼓的,一旦受到撞擊,也會像乒乓球一樣凹進去。乒乓球還可以放到熱水中還原,螳螂眼睛可就無法可用了。只能期望沒有傷到網膜,下次蛻皮時能趁著外骨骼還柔軟的時候鼓回來,老天保佑了。
以下是三張眼睛受傷的照片。第一張是從後方比較左右眼突出的程度:

下兩張是從側面看的狀況:


現在變成四號獵殺本性較強,麵包蟲放進去,馬上就盯著牠看,沒多久就出手獵殺。反倒是一號,不知道是因為視力受損還是怎麼的,只會盯著麵包蟲看,不會出手獵殺。所以這兩天都是餵食斷頭麵包蟲,但食慾挺好的就是了,嗑了好幾隻。
話雖如此,一號老是會刻意留下麵包蟲尾部一小段不吃,直接給我扔掉。四號則是吃得一乾二淨。是麵包蟲尾部不太可口嗎?我也搞不清楚,以前是不會這樣的。
現在兩隻雖然齡數已經很高,但還是沒辦法辨別性別,實在太小了。隱約看來,似乎四號有尾裂,一號沒有,但看不是很清楚,所以不是很確定。
2007/11/05 15:40紀錄
=================
好久沒上來更新了,將近一個月呢!
一來是忙,周六日都在上進修課程,白天工作忙,晚上還要趕進修課程的作業與期末專題,上禮拜還出國出差了幾天。二來是好像沒有啥特別事件要記錄,牠們靜靜吃飽等長大,也沒啥好寫的。
10/29的時候,一號已經蛻皮成為成蟲了。這種螳螂的尾部很奇怪,好像跟印象中的綠寬腹的尾部不同,不過不是很確定。我不知道牠是雄還是雌,不過這個應該不像是常見的尾裂型態,所以該猜牠是雄的嗎?不是很確定。
上次不小心把牠的眼睛給弄凹了,這次蛻皮果然是恢復原狀,很為牠高興。
另一隻是四號,10/15蛻過一次皮,目前可能也是即將邁向最終齡了。我看牠的翅芽不再像是以前薄薄的一片,已經漸漸變得豐厚,這是即將蛻皮長出翅膀的明顯訊號。這兩天又開始出現蛻皮前的徵兆,也許再過幾天,等翅芽再變厚一些就會蛻皮了吧!
不知道是因為天氣冷,還是麵包蟲不好吃,現在這兩傢伙都是我手動餵食麵包蟲,不再是牠們主動獵殺。而且麵包蟲的殼很厚,活像隻蝦子似的,殼太老的牠們還不吃咧!都要挑剛好蛻皮,還白白嫩嫩的樣子,這種牠們才要吃,變得挺挑嘴的,真是日子過太爽。
為了幫他們換口味,我另外買了十隻蟋蟀若蟲,不過都還沒有實際餵食過,蟋蟀們繼續過著牠們的悠哉生活。
照片還沒有拍,等哪天早上早起,天色比較亮的時候再來補拍。
2007/11/13 19:30紀錄
=================
上來補照片。
這是一號,身長約九公分。

這是尾部特寫,應該是雄蟲。

這是另一張尾部特寫,翻開翅膀可以看到交尾鉤。可是因為被翅膀遮住,又不准人碰牠,只能勉強拍到這一張。

這是四號,身長也約九公分,但體寬和頭部大小都壯大很多。

這是尾部特寫。從尾部很明顯看到,這隻是雌蟲。

這是另一張尾部特寫。很明顯可以看到尾裂。

11/7晚上下班回家,看到四號蛻皮了,翅膀也長出來了。

從圖片上看來,牠還在晾翅膀,好像穿蓬蓬裙喔!不過,怎麼會在這個地方咧?
照片中沒拍出來,但蛻皮是留在牠上方一段距離處。照理說,蛻皮後會先靠尾部固定,整隻懸空倒掛在蛻皮上。等六肢稍硬後,牠才會掙脫尾部的蛻皮,爬到其他地方繼續休息硬化。
若是成蟲,此時會轉個方向,變成頭朝上尾朝下的姿態繼續晾乾,順便讓血液灌入翅膀的翅脈,把薄翅撐平。此時的位置應該還是會在蛻皮附近,但這次看到的卻是在蛻皮下方一段距離處,難道是體重太重,從蛻皮滑脫而墜落了?
看腳有些小小彎曲,很懷疑是不是真的墜落地面,然後才爬上來?
這隻是雌蟲,剛好和一號配成一對。也因為是雌蟲,肚子超大,體重超重。最近一直猛吃,怎麼餵就怎麼吃,你看牠手上還有一隻麵包蟲咧,整隻重到不行,根本無法在地面上爬行,身體會整個貼在地板上,完全撐不起來,所以現在大部分時間都是維持倒掛的姿勢。

四號目前是棲息於書房,前幾天有把客廳的一號移過去。你瞧瞧,雄蟲眼睛在看哪裡啊?真是雄性本色啊!


有發生過兩次兩隻同時掉落的狀況,還好我底下有墊一個撐開的家樂福購物塑膠袋,變成氣墊,所以都是掉落在這個氣墊上,沒有直接重落地。
螳螂交配,雄蟲會伺機跳到雌蟲背上,用前足扣住雌蟲的胸節,腹部彎曲到雌蟲腹部下方,尾部再和雌蟲尾部交合。雌蟲會小掙扎,但雄蟲會緊緊卡住不放。
整個交配過程會經歷30分~4小時不等。如果雌蟲先前是餵飽的,交配完畢雄蟲會迅速逃離。反過來說,如果雌蟲剛好處於飢餓狀態,就會把雄蟲叼來吃,發生殺夫事件。
據說雄蟲的腦部有抑制射精的機制,頭被砍掉了反倒會加速射精,所以交配過程中若被雌蟲砍頭,反而有利於注入更多精液到雌蟲體內。
雄蟲是10/29蛻皮成蟲,雌蟲是11/7成蟲,差了一個禮拜,應該是不致於差太久。而且之前發生過兩次同時落地,猜測雄蟲可能採取過行動。可是落地那時的前幾分鐘還看到兩隻互相遙望,隔沒幾分鐘就落地,雄蟲應該沒那麼「快」吧!
不知道是不是因為雌蟲太重,外加掙扎抵抗,導致兩隻同時落地?現在雄蟲看到雌蟲會一直躲,沒有奮勇往前的勇氣。到現在都還沒觀察到兩隻交配的畫面,不知道是不是已經交配過?找不到任何證據可以支持或反對。
現在我是加購了一個昆蟲的養殖箱,兩隻擺在一起,希望能增加「洞房」的機會。
雄蟲長得挺苗條,可以把身體撐得很高很挺。

螳螂與企鵝的交會!

2007/11/16 11:00紀錄
=================
還是沒有見到兩隻交配的跡象,雄蟲還是繼續和雌蟲躲貓貓。更糟糕的是,根據紀錄,雄蟲已經好幾天沒進食了。不但不會主動抓,手工餵食也是不吃,連水也不喝了。後來是把麵包蟲的內臟擠出來塗抹在前肢鐮刀上,牠會去清理,順便吃下肚。不過僅限於液態的部份,固態的部份牠會叼起來在嘴上翻來覆去,然後拋掉。
難道雄蟲已經進入等死的階段了嗎?還沒交配耶,怎麼辦?難道雌蟲就要這樣守身如玉到死嗎?
雌蟲倒是食量驚人,每天少說要吃掉兩隻麵包蟲。前幾天最高紀錄曾一次吃掉兩隻麵包蟲,一隻蟋蟀,外加擠出來餵雄蟲,雄蟲卻打死不吃一口的麵包蟲內臟。
昨天晚上快到凌晨12點才到家,沒想到忘記把麵包蟲底下的水盤加水,一堆螞蟻趁虛而入進攻麵包蟲。還好麵包蟲殼厚,螞蟻咬不動,好像沒啥影響。
2007/11/19 12:00紀錄
=================
昨天又把兩隻一起關在養殖箱裡面「送作堆」,晚上終於看到雄蟲騎上去了!不過雄蟲挺笨,尾巴繞來繞去就是找不到重點部位。我怕打擾牠們的好事,於是燈開著,然後我自己跑到客廳去看變形金剛DVD。

兩個半小時後,回到書房觀察,沒想到雄蟲還是一直掛在那裡無所事事,看來還是不得其門而入。看著看著,大概雄蟲自己感到無趣,晃著晃著走下雌蟲後背,到一旁舔起自己鐮刀了。搞啥鬼啊!
雄蟲現在都是不吃不喝的狀態,很怕就這麼僵著,然後雄蟲就掛點了。
我曾經懷疑,是不是屋內充滿了雌蟲的性費洛蒙氣味,所以雄蟲滿腦子那檔子事,根本不想吃東西。有一天我就把雌蟲關在密封罐裡面(容積不小,關幾個小時應該還沒啥問題),把窗戶打開通風,看看雄蟲會不會開始進食,結果還是一樣。
真是皇帝不急,急死太監啊!
2007/11/28 12:00紀錄
=================
現在這兩隻還是沒有見到交配的情況。只要把牠們兩隻放在一起,兩隻就開始玩起「一二三木頭人」,互相對看,卻又不敢輕舉妄動。早上兩隻所處的位置和姿勢,十幾個小時後下班回家,看牠們竟然還在原地原姿勢對望,真是服了牠們了。
我可以看到雄蟲眼中的企圖,常常是偷偷摸摸地爬向雌蟲,可是到最後可以一躍而上的距離時,卻又變成螳螂雕像,一動也不動。
好不容易有一次,我在餵食雌螳螂時,忽然雄蟲就跳上來。可是跳的姿勢沒調好,竟然一半是跳在我手上的鑷子上。好不容易把手和鑷子拿回來,結果雄蟲也失去進攻的熱情了,慢慢爬下雌蟲的背,繼續到旁邊發呆。
現在雄蟲還是不吃不喝的狀態,都是要靠「塗抹鐮刀法」讓牠進食。塗抹時還不可以塗太大塊,很容易被牠叼下來吐掉。小小塊的比較輕,會一直黏在嘴巴上吐不掉,最後逼不得已就會吃掉。小小口慢慢餵很耗時,每次餵食都要耗掉我半小時以上。不像餵食雌蟲,只要牠覺得合口味,不出十秒就會自己夾過去吃。
昨天晚上,發現雄蟲的下巴沾黏了一塊黑黑的東西,仔細一看,應該是麵包蟲內臟發酵乾掉的印子。用水沾濕不會溶解,要硬拔又怕傷害到牠,所以現在還是在下巴上。
昨天雄蟲變得老態龍鍾的樣子。走路慢慢的,不再像以前追趕跑跳碰。吃東西也是慢條斯理的,不再像過去那樣不爽吃的直接用力甩掉,現在則是叼在嘴上細嚼慢嚥。
過去如果要把牠移到其他地方,牠會不太爽地用鐮刀攻擊個兩下意思意思,然後就追趕跑跳碰。現在則是像請老人家走路一樣,要等牠慢慢移動身體,走個兩步還會停下來發個呆,催牠一下,再走個幾步。
不過好一些的是,這幾天雄蟲會把固態的部份也吃下去,但外殼還是不吃就是了。擠完內臟的麵包蟲外殼則是餵給雌蟲吃,雌蟲好像挺喜歡吃,甚至還有些偏食挑嘴。
雌蟲還是會吃麵包蟲,不過還是不會主動獵殺,都是要靠人工餵養才會夾過去吃。之前食量是一天至少吃兩隻,可是最近只剩一隻的食量。昨天餵食的時候,竟然還不吃。還好當時還沒餵雄蟲,所以就把那隻麵包蟲拿去擠內臟餵雄蟲,殼再拿給雌蟲,雌蟲立刻拿去嗑。難道殼比內臟好吃嗎?
2007/12/06 12:00紀錄
=================
螳螂終於交配了!
今天早上七點鐘起床,看到牠們兩隻正處於交配的狀態。
這是等了很久的難得狀況,很怕打擾到牠們,所以很小心地遠遠觀察。後來決定拍照紀錄,可是天色昏暗,又怕太近拍攝會驚擾牠們,所以只好開閃光燈,並祈禱瞬間的閃光不會嚇到牠們。
這是兩隻同時入鏡的畫面。

這是尾部特寫。

拍完照片以後,我把房門關起來,避免早上的作息驚擾到牠們。大約七點半左右,開門偷看,發現雄蟲已經跳開到大老遠處,應該是結束了。此時雌蟲尾部卻整個張開,裡面還有一坨白色的膠狀固體。我猜大概是精液吧,因為以前養蟋蟀時,交配完畢以後,雌蟋蟀尾巴也會垂掛一個類似的物體,雌蟋蟀自己會清理掉。
現在就等雌螳螂的卵囊囉!也就是螵蛸。
2007/12/20 12:30紀錄
=================
又過了那麼久,雌蟲似乎還是沒有產卵的意願。整天吃飽睡睡飽吃,肚子越來越肥,肥到身體若是橫擺,肚子會垂下來無法拉正的程度。而且現在前肢的足端已經沒有攀附力了,前肢都是用鐮刀去勾,邊勾邊前進,爬行的時候舉步維艱,連攀高都成問題,一副老態龍鍾的樣子。
雄蟲看來更老態龍鍾了。吃東西都只能用「塗抹鐮刀法」來餵食,是不會自己動手的。走路也是慢吞吞,要走不走的樣子。
冬天都快過了,我看別人的螵蛸大概也快孵出來了吧!兩隻都是越來越衰老的模樣,可是怎麼還不下蛋呢?
2008/01/02 09:30紀錄
=================
雌螳螂終於守寡了。
跨年前一天,雄螳螂已經不太會動了。不再進食,連塗抹鐮刀法也不理會了,日間眼睛也是黑色不透明,似乎已處於彌留狀態。故意去觸碰牠的觸鬚也不會有任何反應,但長時間觀察可以看到牠的身體偶爾會移動位置。跨年那天,終於完全不再移動了。
昨天是元旦,再次確認不再有生命跡象,確認已經死亡。拍照紀錄後,以鑷子小心取下,用塑膠袋裝好,等出門的時候拿到附近草地回歸自然。




雌螳螂依舊是不下蛋,而且現在肢末端還有附著力的,只剩下三支腳。左後肢已經沒有附著力了,雙前肢只剩下夾握的力量,肢末端沒有附著力。現在移動位置都是靠雙前肢夾握,後三肢配合移動,走得不是很順。
所以我在猜,會不會是行動不便,無法擺出產卵的姿勢,所以遲遲不下蛋?
2008/01/20 13:30紀錄
=================
雌螳螂還是不下蛋,而且已經停止主動進食。前陣子是像雄螳螂一樣用擠出麵包蟲內容物的餵食方式,最近也不再吃了,所以改餵食生雞蛋的蛋白。
現在牠的六肢只剩少數幾肢的足端具有附著抓握力,其他都僅能提供姿勢調整的支撐能力。前雙足甚至足端都被牠自己給啃咬自廢了,現在都是靠鐮刀勾夾樹枝樹葉的方式把身體往上提。
眼見冬天都快過去了,這長壽的雌螳螂,感覺像是在等死,一直不下蛋,不知道是為什麼?
2008/02/23 21:00紀錄
=================
又是一個月過去,還是不下蛋。昨天早上眼睛開始發黑。平常是晚上變黑,白天會恢復透明,昨天和今天早上都還是黑黑的。
現在還是只能靠鐮刀掛在盆栽上,只剩兩三支腳的末端有附著力。每次看牠換位置都要奮鬥老半天,總是要出手幫牠推一把才行。

已經很久不進食了,連蛋白也不吃了。為了避免脫水造成生理機能停擺,現在每天都餵牠喝清水,簡直已經是成仙的境界了。
今天突發奇想,也許喝些糖水可以補充些能量。拿一滴家裡的楓糖漿加水稀釋,餵給牠喝,沒想到會喝耶!不過還不知道喝糖水會不會有後遺症。畢竟牠是食肉昆蟲,能不能消化和吸收楓糖還是個未知數。
2008/02/28 12:00紀錄
=================
今天活動力更低了。以前還會到處攀爬,但昨天晚上到今天早上,一直都是這個姿勢,鐮刀也不是密合夾緊,呈現無力的半開狀態。大白天的,眼睛也一直呈現黑色朦朧的狀態。


今天早上餵水,有喝。以前餵水的時候,牠會主動把嘴移過來追著水喝,今天則是完全不會主動配合,就在原地不動,要我把水沾到牠嘴邊才會喝。
看來,未來一兩天大概就是牠生命結束的時候了。
2008/03/05 19:00紀錄
=================
雌螳螂終於死亡了。還是沒有下蛋,就這樣老死,沒有子嗣。
好幾天滴水不進,幾天前就已經有心理準備,大概已經是臨死前的彌留了。
早上看牠落在地上,撿起來端詳,沒有任何動作,沒有一丁點生氣,確定已經死亡。
帶到公司來,準備埋在公司頂樓的花圃裡。這是埋葬前的照片,


到公司頂樓花圃後,先挖個洞,把牠放進去。蓋土前的最後遺照。

之後就蓋了土。塵歸塵土歸土,重新回到自然生態的循環,讓食物鏈底層的分解者完成最後任務。
這次的飼養過程遇到幾次難關,想盡辦法克服,雖然都度過了,但最終這關終究還是沒過,沒有子代就結束了。
回首剛帶牠們回來的時候,一不小心讓牠們溜出來。深怕牠們在家具叢林裏找不到路,跟在後面追著跑,好不容易才一一找回來。
有一次,一隻小傢伙不知何時逃出來,找了半個小時,搞得滿身汗,怎麼樣都找不到。正要放棄的時候,牠才自己跑出來亮相,好像在玩捉迷藏一樣。
小隻的時候,無法補食太大的獵物,只好以人工的方式一一餵食。為了牠們的飲食,每天一大早六點半起床,到住家附近幫牠們找昆蟲,然後再一一餵食。直到稍微大隻之後,能自行捕獵麵包蟲和蟋蟀,早上才能夠睡得晚一些。
以前家裡出現蟑螂和其他蟲類,都是直接打死丟垃圾筒,那段時間則是一律被我捕抓下來,當成牠們的豪華加菜。
下班回到家以後,第一件事就是進書房,餵食或餵水,一一輪流放出來運動。看牠們一口一口嚼著,像是吃著絕品美食般地吃下食物,和牠們追趕跑跳碰,看著牠們經歷每一次蛻皮長大,食量越來越大,個性越來越剛強,捕食獵物的手法越來越純熟,幫牠們拍下每一階段的紀錄,一整天規律乏味工作的煩悶,好像就不見了。
這些畫面,好像還歷歷在目,一回首竟然已經是七個多月以前的事情了。不是多久前還是不到一公分的小傢伙嗎?怎麼才一轉眼,竟到了一一離開,逐一處理後事的時候。牠是最後的留存者,連牠也離開這個世界,完成了生命的循環。
生命就是這樣的生死循環吧!但不甘的是,竟沒有幫助牠們完成傳後的任務,這是怎麼樣也放不下的遺憾。
故事終有結束的時候。不是完美的句點,但從此刻開始也已變成為過去,成為記憶的一部份。還有之前收留的蛻皮還沒處理,之後會找時間拿出來,與牠們一併回到大自然的循環,就當作是故事最後的尾聲。
2008-03-06 10:03 補充
=================
一個晚上忽然增加這麼多留言,剛剛看到還真是嚇了一跳...(繼續閱讀)
2008-03-06 13:31 補充
=================
感謝大家的鼓勵,我是真的有點受寵若驚呢...(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