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淺談關於貓咪主濕食與主乾食(文超長)

◎前言
看板上很多人都建議以乾食為主,先坦承我是濕食派的,不過還是想跟大家討論一下乾食濕食的優缺點,再加上很多大眾錯誤觀念或不甚了解詳情,所以寫了這篇文章
先說我並不是專業的營養師或獸醫,不過自己還是整理了一些東西(參雜很多感想)
主要是推廣乾食的缺點,不過也有提到濕食的缺點
大家有空的話可以慢慢看完再來討論一下,想養或準備要養貓的人也可以參考一下

◎寫在文前
1.此篇文章來源包括獸醫&營養師文章,書籍,國外貓咪網站,網友心得等,本篇也是網路資訊的一種,有可能有錯誤的地方,再麻煩大家指正,也請不要全盤接受此篇文章資訊,試著自己思考與求證此篇文章的正確性,其實我們在面對任何網路資訊皆應抱持此態度面對

2.此文章非常歡迎大家一起討論與指正,但不歡迎消極或挑釁的態度討論,例如:
"我家的貓吃一輩子也沒怎樣啊,你這是錯的吧"
"會去適應環境和食物才是動物吧"
"我給他東西吃就功德無量了,搞這麼麻煩幹嘛?"

3.此文章建議給有心想要改善或了解貓咪飲食健康的貓奴參閱,若您認為貓活著就算養他了
那此篇文章絕對浪費您的時間,文中的批判性言論有可能會刺激到您,請速按上一頁返回


◎為何乾飼料不健康?
其實乾飼料也不是十惡不赦,比較簡單的好處是在營養控制上都配好了
乾乾最大的問題還是水分含量過低(5%以下)與碳水化合物(最低17%起)過高

☆碳水化合物
雖然碳水化合物為熱量三大來源,但對貓來說是不太需要的成分
貓的天然飲食裡所含的碳水化合物極低,像老鼠小鳥等小動物整隻的碳水化合物比例大概是10%左右(不含水分的乾物比,順帶一提幾乎都來自於肝臟),其餘皆以蛋白質(55%).脂肪.水分等為主
如此造就了貓超高蛋白質消化系統,,它們的消化道系統長度與身體長比約是3:1(狗與人類差不多是5:1)但消化蛋白質的速度是人類的三倍,這樣的消化系統是只為消化蛋白質而產生的
但乾飼料所含碳水化合物的比例是天然野食兩倍~四倍左右
貓咪的消化系統根本不能處理這種東西,消化碳水化合物需要專門的酵素幫助吸收
可長期以蛋白質為主食的貓並沒有這種酵素,既然不能消化,那你給他吃這玩意做啥呢? (註1)

但廠商為了成本考量,還是會添加碳水化合物
一來增加成型量,二來成本較蛋白質來源低
就算選無穀乾飼料(GRAIN-FREE)最低依然有17%的含量
有穀乾飼料最少超過28%,攝取過多才是肥胖與糖尿病最大的主因
相較於濕食大概只有10%左右來說是相對健康的

大家有機會可以觀察看看,以乾食為主的貓在脫離幼貓階段之後,肚子幾乎都會垂著一團肥肉(註1)
相反的以濕肉為主的貓肚子都沒有肥肉,身體也很結實
之前有網友舉了個例子,在"美味的代價"這部紀錄片中
牛開始吃了玉米等穀類飼料,身體迅速發胖,充滿油脂
代價是胃部開始病變,很多牛的胃都長了腫瘤,體內細菌也迅速增加
片中做了一個實驗,只要餵食牛五天的草飼料,原本吃穀飼的牛體內抗酸性大腸桿菌數量便下降了7成之譜
上敘問題其實在後來畜牧學努力的改良上有改善了些許(品種改良與飼料配方等)
不過這個例子要表達的是牛天生就是要吃草,讓他吃不是他原本消化系統該消化的東西,自然容易病變
貓消化系統是屬高蛋白消化系統,天生就該吃肉,穀類成分與碳水化合物是否真的是他該吃的?

☆水分攝取與腎臟病的關係
貓非意外死亡主因幾乎都是腎臟病
腎臟病分先天性與後天性,後天性又分急性與慢性
先天性就不討論了,那是天意
急性腎臟病的成因大概有:尿道阻塞.傳染性疾病.受傷.攝取到有毒物質等
慢性腎臟病的成因大概有:慢性疾病.遺傳.尿酸堆積.體內鉀含量不平衡.腎臟負擔過大等
其中尿道阻塞也就是結石,長期食用穀類成分會讓尿偏鹼性,而鹼性環境就有利於結石的產生
人類是靠多喝水,多排尿來預防尿酸堆積與結石產生
貓也是一樣,但貓天生就不愛喝水,貓在古老沙漠時期是靠直接攝取食物中的水分來達到水分需求
這也是乾飼料最大的缺點,水分含量與濕食實在差異太大

☆水分攝取小實驗
很多人覺得都有看到貓咪喝水,他水分攝取應該是沒問題(註2)
我自己做了一個小實驗,一星期全乾食與一星期全濕食
發現全乾一天大概喝100cc,全濕一天大概喝50cc,但全濕食的尿量大概比全乾時的兩倍近三倍之多
但尿的騷味(氨)的味道變淡了很多,上廁所的次數也增加
糞便量全濕大概只有全乾的2/3(餵食量乾重比是相同的),這表示濕食對貓來說是更能吸收
他們身體也需要更多水分,只是天性使然不愛主動喝水

或者你可以做個簡單小計算
例如我家的貓目前體重3kg,那他一天應該攝取180c.c的水分
罐頭提供的水分為:70x0.75x3=157.5(70為罐頭g數,0.75為水分佔罐頭重量比,3為餵食餐數)
180-157.5=22.5,所以他每天需要額外補充的水分只有22.5c.c

那乾乾呢?
若乾乾要產生相同熱量一天大概需要吃90g,假設乾乾水分含量達到最高極限10%
90x10=9,180-9=172
他需要額外補充172c.c的水分,大家自己做實驗,你家的貓真的有攝取到足量的水分嗎?

或許有人的貓天賦異稟,超愛喝水,一天可以自主性的喝下建議攝取量的水分
但根據09年美國一項實驗發現(註3),就算貓喝的水量增加,但尿液的總量與濃度似乎不如預期性的改變,表示貓最佳攝取水分方是依然是來自於食物,而不是自主性的喝水

☆所以主濕食就沒問題嗎?
主濕食並不是能不得腎臟病的保證,只能減少泌尿道系統的問題
甚至些獸醫認為有很多腎臟病的成因與濕食有關,蛋白質在代謝後會產生氨等含氮廢物
正常會由腎臟轉為尿酸或尿素排出體內,若在體內堆積無法排出時會造成尿中毒症狀
濕食的蛋白質含量確實比乾食高,產生的蛋白質代謝物也會提高
不過這個也是靠多喝水與多排尿可以解決的事,重點還是在喝水量
上敘實驗提到尿氨味變淡了,是因為水分攝取量增加了很多
想想看,若我每天產生的氨量相同,那我一天上兩次廁所與五次廁所哪個比較容易讓氨堆積於體內?
關於濕食會增加腎臟病的機率在國外爭論很大,也沒有實質證據或實驗真的能證明,目前普遍認為水分不足才是腎臟病最大的元兇

☆乾飼料來源與製作過程
大家可以看一下乾飼料包裝上的成分(註4),你能看到最多的大概就是OO副產品或肉骨粉,而真正的肉含量極少
副產品這玩意是啥?副產品泛指腦部,腳,血管,內臟等非肉類產品,雖然內臟類對貓來說是大部分少量元素的來源,但經過乾飼料層層加工(碾碎,加溫,賦形,烘烤,乾燥)
賦形步驟一定要加入澱粉,否則黏不起來,但澱粉對貓又不健康(註1)
還有尤其是熱處理與乾燥,讓很多容易受熱破壞的營養素被破壞殆盡,易容於水的營養素也隨乾燥製程流失
肉骨粉更糟,就是帶一點點皮肉的骨頭打成粉
但在現代商業畜牧的情況下,很多畜牲被施打抗生素或生長激素,而這東西最容易殘留的地方就是骨髓內,事實上抽檢商業寵糧原料肉骨粉也發現確實含有這類東西的存在

重新拉回製作過程關於流失的營養素部分
乾飼料在經過這些步驟後微量營養素像部分的維他命B/C/D/E.酵素和益生菌,部分胺基酸等全都死光光
為了不要讓你的毛小孩吃了營養不良死翹翹,於是在後製的步驟中會重新的噴塗上去
但問題就在這邊,可以人工合成或許會補足,無法人工合成又超貴的像部分的維他命D/E這些怎麼辦?廠商會噴到夠?還是有加就好XD?


以上只提及部分的缺點,詳細請參閱註5,個人也非常推薦你閱讀這篇文章,我當初看完馬上就決定放棄乾乾

◎濕食也有缺點
講了這麼多乾食的壞話,換來講濕食的壞話,但很多人認為濕食不好的原因多半都是錯誤的,不過濕食也確實是有缺點,下面慢慢敘述

☆牙齒疾病
有人認為濕食會造成牙齒方面的疾病,確實跟乾食相比造成牙周病等牙齒疾病機率會高一點,但也不是乾食就不會有此類問題
很多人認為乾乾可以磨擦牙齒,事實上貓咬一顆乾飼料的次數只有2~3次
牙齒上依然會殘留許多殘渣,而乾飼料中大量的碳水化合物才是牙菌膜生成的最佳環境(有沒有聽說過愛吃糖會蛀牙?糖就是碳水化合物的一種)
若在相同水分環境下,蛋白質與碳水化合物相比,碳水化合物牙菌膜增生的速度比蛋白質高很多
濕食只是輸在水分含量較高
但獸醫普遍認為,吃乾食水分攝取不足對身體的危害遠超過吃濕實造成牙周病的危害

正確方式依然是飼主要主動觀察與定期清潔
建議不要太相信與依賴潔牙餅乾或潔牙噴劑等
還是要冒著手上多幾個洞的風險撐開他的嘴巴做細部清潔XD
濕食增加牙齒疾病的說詞其實也只對一半,正確的說法是泥狀濕食
若是肉塊或生骨頭(請勿用熟骨,熟骨脆化後容易產生小碎片)貓咪需要咬合多次
增加的牙齒磨擦的機會,反而減低了碎屑或牙菌斑的殘留
但大部分的主食罐都是泥狀,所以吃泥狀濕食的貓咪檢查與清潔他牙齒的頻率一定提高

☆濕食的營養考量
再來提濕食最大的風險,營養控制
很多人都說吃罐頭對貓健康不好,老實說這句話對一半
貓咪確實該少吃罐頭,不過是指""副食罐""
我發現非常多的貓奴都不知道罐頭分"主食罐"與"副食罐"兩種

大家去寵物店看到的幾乎都是副食罐,主食罐的種類相當少
一來是商家利潤問題,二來是主食罐的售價頗高
一罐主食罐的售價大概都要從60元起跳(像有名的巔峰ziwipeak,一罐要價近百)
相反的副食罐一罐大概20多元,好一點的像日產aixia也才40多元
主食罐對貓奴的經濟負擔非常大,很多人還是寧願選擇較主食罐便宜的乾飼料
也造成很多店家都不想進主食罐的原因

副食罐完全沒有考量營養配比
貓很多營養素的來源其實是靠攝取獵物的內臟類來補充
但副食罐就單純的以肉為主,幾乎都是熱量
或只添加一種營養素,就寫了大大的標題放在上面,讓你以為很健康
很多副食罐為了增加適口性還會添加些許調味料(乾飼料也有,一樣糟糕)
廠商也為了成本考量會添加澱粉類(樹薯粉)和碳水化合物來定型與增量(這也是主副食罐價格差異的原因之一)
長期攝取對貓的健康是絕對的負擔

相反的乾飼料與主食罐是完整的考量過營養配比才製作出來的
這兩種都有用內臟成分,不過乾飼料經過多次精製後很多營養素都流失了
大部分都是後天另行添加的方式來補充,主食罐也能保留較多乾食不易保留的營養素
像是對貓咪很重要.需求量也很高的營養素之一"牛磺酸"在加熱後會被破壞殆盡,剩餘沒被破壞的也融於肉汁而流出肉體外
主食罐能直接保留肉品中的營養素,讓貓咪以較天然的方式直接攝取
但乾飼料在精製的過程中經過多次乾燥後這些易溶於水的營養素全都流光
不過乾飼料事後也是有重新添加,兩者一樣都有(假設都有足量)
我不是專業營養師,並不能說乾飼料的方式就不好
只能說主食罐攝取方式比較天然,重點還是水分的攝取高過乾飼料很多

☆不要讓你的貓養成挑嘴的習慣
先扯一個遠一點的東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別人說過貓咪的飼料最好常常換
這有兩個目的,第一個目的是為了避免貓咪挑嘴
貓咪挑嘴是一件非常麻煩的事,有的貓很有個性,寧願餓一個星期不吃飯就是要吃他喜歡吃的東西
且萬一他喜歡吃的飼料因為什麼意外突然無法取得,或貓需要改吃處方飼料時該怎麼辦?

第二個目的是均衡的攝取營養
雖然每家飼料公司都會告訴你他們的飼料是經過完整的考量與配比
主要成分(蛋白質.脂肪等)和比例都會標示出來,不過在少量元素上並沒有告訴他到底放了多少

例如說我家的貓一天需要維生素A 15的單位,B群70個單位
A公司維生素A含量20個單位,維生素B群60個單位
B公司維生素A含量10個單位,維生素B群80個單位(以上數字為舉例,並不是實際上的比例)
但若我家的貓長期只吃A公司的產品,那就會造成維生素A攝取過量,B群攝取不足的情況
但若我家的貓交替吃著兩家的產品,那就可以達到較均衡的情況

我們並不能罵飼料公司不好,因為每隻貓的體質與環境等差異會影響他所需的營養素多寡
也許我家的貓吃A公司的產品會營養不良,但說不定對別人家的貓是剛剛好的情況
貓不會跟我說老子好像有點缺乏葉酸什麼的,很多時候都是到了出現病症時才被主人發現
又或者今天C廠商非常精心的調製了腎衰竭口味(詳參偉X,喜X腎衰竭事件)
在事情還沒爆發之前我們根本就不知道長期食用這間公司的產品會害貓咪生病
只是貓習慣吃這間公司的產品,所以每次都買這間公司的產品給貓吃,進而慢慢毒害他,到最後才來後悔不已
為了避免上敘情況發生,建議還是定期更換貓咪的主食為佳

☆主食罐的缺點
繼續扯回濕食的壞話
市面上的乾飼料選擇非常的多,不管是有穀無穀都有數十種可選
但主食罐的選擇不超過十種,看來看去就那兩三間可以選
且主食罐還是有添加一些負面的成分,像膠藻(黏著成型用,比乾飼料用澱粉來的健康,但依然是貓不必要的東西)或防腐劑成份(會覺得罐頭防腐劑含量比乾飼料高也是一大誤解,若你真的了解罐頭這種東西就會發現罐頭的製程本身就是一種防腐程序,你必須想想看的是罐頭放超過一小時就開始變質,乾飼料放在那邊一.兩天都不會壞,why?真的只是因為乾乾含水量極低嗎?自己可以烘烤無添加肉乾來比較你就知道絕不這麼單純,但我不能否認罐頭也是有防腐劑,至於多寡要看等級來比較才公平)
我不免擔心上敘問題的發生,這是目前主食罐當主餐的困境

☆自製濕食的風險
很多人也有相同的煩惱,於是開始嘗試自制濕食來做貓咪的主餐
但貓咪營養學其實相當複雜,除了計算基本的熱量.碳水化合物比.磷含量.粗脂肪量等等
維生素或少量元素的計算像葉酸.核黃素.硫磺胺.各類礦物質(鋅蛋白,鐵蛋白.錳蛋白等)牛磺酸.脂肪酸巴拉巴拉等等等等根本無從算起囧"""
而濕熟食經過了加熱的步驟,營養還是被破壞了,該從何補起?


這也是有人提倡起生濕肉餐(BARF)的原因
雖然生濕肉是最接近他們天然飲食與消化系統的方式
但生濕肉無可避免的生菌含量會比較高,也存在著寄生蟲的風險
正常情況下是沒什麼問題,但若貓咪剛好處於虛弱期很容易就引發一場大病
但熟濕食依然也有生菌風險,保存方式不當容易滋生細菌影響貓咪健康

這也是為什麼多台灣獸醫與商家都建議你只餵貓吃乾飼料
乾飼料吃多了頂多老年一身病,自製濕食營養調配失當不用半年就一命嗚呼了
國外很多營樣師或獸醫再寫關於提倡主濕食的文章都會提到,千萬不要相信網路上的濕食食譜(尤其是自製濕食)
也許這個食譜適合他家的貓,但我家的貓吃了很有可能會營養不良
多數都是建議先做一次完整體檢看自己貓咪的健康與營養狀況,再與獸醫或營養師討論食譜會比較洽當

☆為什麼大眾還是選擇乾飼料,而不是較健康的濕食呢?
但一般人不願接觸濕食最大的原因還是在成本與麻煩
成本上面有提到主食罐的售價頗高
像我家的貓若吃巔峰貓主食罐一個月大概需要18罐,大概就1800元(不包含額外營養品)
乾飼料有穀類我家的貓一個月大概要吃3KG,無穀類大概2.3KG(註1)
有穀的像皇家非處方3KG大概才600元
無穀的像渴望一包2.3KG大概1300元左右
養一隻貓可能不太明顯,養到兩三隻就知道主濕食與主乾食間成本差異的恐怖

再來就是麻煩
像我每天早上出前跟晚上回家大概都要花5分鐘來準備他的濕食餐,再花10分鐘善後
從罐頭裡挖出來放到碗裡,再放一些副食類,放一點營養品,再加水,最後跪求貓大爺賞臉Orz......
還要等他吃完,把碗拿去洗,幫他擦嘴巴,他沒吃完我就沒辦法出門(怕濕食放太久會壞掉,超過半小時就處理掉)
整個流程好像沒有很久,但跟乾飼料相比
乾飼料只要隨便倒個幾匙馬上就可以出門,整個過程不用一分鐘
也不用擔心乾飼料會壞掉的問題,也不用善後,省錢又省麻煩


◎心得與補充
寫了一大堆的東西,還是整理一下大概的重點
乾食與濕食沒有百分之百的對錯,每隻貓的體質也不一樣,建議各位可以做和我一樣實驗觀察結果(最好配合體檢),再考慮要不要轉換貓咪的飲食習慣

我不能說哪個一定對貓咪最好,不過還是有幾個方向是正確的

1.絕大部分的貓都有水分攝取不足的問題,只是我們不知道
想辦法提升貓咪的飲水量是正確的方向(ex:將水盆換成飲水機(增加貓咪喝水的興趣),或濕食等方式)

2.也應該降低碳水化合物比
有的乾飼料碳水化合物比很低,感覺好像對貓咪很好(註6)
但成分卻用的很糟糕,少量的肉粉,大量的副產品或肉骨粉,還有增加適口性的香料(可以參考註4註5)
選購時還是要詳細研究原料來源,不要單看營養成分

3.還有應慎選用含有魚肉成分的食品,很多含有魚成分的食品都會添加維他命k3
維他命K3(Menadione,Vitamin K3)是一種人造的廉價合成物,用來做防腐的用途(註7)
深海魚本身的磷鎂等礦物質含量也比雞肉高,魚油的香氣也會讓貓變的挑嘴
更不要提處於食物鏈後端大型魚類的重金屬汙染,但廠商當然不會告訴你

4.從最近發生大量的寵糧回收事件就知道,不管主罐還是乾乾,廠商絕對是無良的
最好的方式是自製濕食,但上面有提到種種風險,請與專業人員討論後再斟酌參考

5.很多人對貓咪飲食有疑問都會向獸醫或商家尋求解答,但獸醫或商家都不是營樣師
商家甚至有商業考量,你怎麼能相信他們?
再來提獸醫,獸醫的專業是治病,不是貓咪營養學,我遇過最誇張的獸醫師竟然不知道什麼是無殼飼料,差點暈倒
我也跟我的獸醫聊過一個話題:乾飼料這麼不好,為什麼還會有獸醫推薦?
他也跟我說了很多(包含濕食營養不好控制等),但有一項最讓我震驚(注意,以下言論有極端思考,請多加注意)
他指了指掛滿了商業寵糧公司贊助送的海報牆,再指放滿了處方飼料的架子,最後指了自己,問了個問題:如果今天貓咪吃的健康都不生病,那我們要做什麼呢?

我並不是要你不要相信他們,而是要學著自己思考,不要因為對方的職業就輕易的相信了他全部的資訊
像若你的獸醫告訴你貓的糞便只要是硬塊顆粒狀就沒問題
yes~短期當然沒問題,但我敢跟你打賭他發生泌尿道問題或腎臟病的機率有多高
(硬塊顆粒狀表示貓咪攝取水分不足,連糞便都不剩下一滴水,你相信他喝的水有足夠?)你也可以選擇不要相信我,說過了,試著自己思考與"求證"才是最重要的



◎註解與延伸閱讀
(註1:這跟貓咪飽食感的來源有關,貓咪飽食感是來自動物性蛋白質,乾飼料中放了很多澱粉充當熱量,
而貓咪本身的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肝臟裡的酶的一種,在血糖升高的時候可以與肝臟合作調節血糖)並不活躍
處理過的澱粉相當容易吸收,此時貓咪的血糖會迅速飆高,大量增加肝臟負擔,肝臟裡的酵素無法及時和血糖作用轉化為肝醣吸收,這時候多餘的血糖就會被轉化為脂肪儲存起來,接著血糖下降
但身體所吸收到的肝醣又不足,貓咪又會開始覺得肚子餓了
這也是乾飼料為什麼會造成肚子習慣性的長著一坨肥肉
簡單的說就是乾飼料中大量澱粉會造成血糖飆高,但貓無法應付高血糖環境
身體來不及吸收就轉化為脂肪,然後又肚子餓吵著要吃飯)

(註2):貓咪水分需求因品種/季節/活動量/年齡而有所差異,大致上一天建議攝取水量大概為60cc/每公斤,詳參:"貓咪每日建議攝取水量"

(註3): Effect of water source on intake and urine concentration in healthy cats.

(註4):台灣法規對於寵物食品標示極為鬆散,幾乎什麼都可以不用標,很多廠商也怕你發現商業寵糧有多糟,於是只寫好聽的,壞的都不用寫了,所以你不應該看中文標示,應該看完整的英文標示來了解它的成分到底是什麼,甚至有無良代理商會更換包裝來規避,若你發現英文標示也少很多東西的感覺,還是上製造商的國際官方網站查詢比較好,廠商也很愛用一些別名來混淆你,但各類有害成分別名太多,有機會我在另外寫一篇介紹

(註5推薦延伸閱讀) 十個原因告訴你為什麼不要餵乾乾

(註6):寵物食品法規並沒有規定寵物食品要標示碳水化合物含量與比重,有網友很熱心的整理了算法
詳參""如何計算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個人也很推薦這個網站,裡面很多整理好的資訊與觀念

(註7):K3成分不太受肝臟控制很容易被身體直接性的吸收,這玩意會降低動物免疫力,也有觀察指出有引發基因突變的可能,也會造成動物黏膜或皮膚過敏害他們發癢,是很不好的東西,歐州很多國家禁止這東西用於人類食品,但廠商不願意說實話,很常用其他別名代替,台灣法律完全不管,可以不用標,常見別名詳參"維生素K3其他別名"



2014-01-22 0:13 發佈
姆呼呼 wrote:
看板上很多人都建議乾...(恕刪)


感謝分享!
我家的貓有腎臟問題,
所以前陣子改成濕食派,僅罐頭加水,
一天兩餐含宵夜,可以喝掉250cc+的水
加上天天刷牙,腎指數控制的不錯。

不過體重就沒有吃乾食來的好維持了~
有比較瘦一點。
姆呼呼 wrote:
看板上很多人都建議乾...(恕刪)


厲害厲害,佩服!
整理及心得都很不錯
連我這個被叫營O師十幾年(貓非我專長)、現在又在做相關產業的看起來都覺得很不錯,值得參考..
文章大部分是正確的,錯也錯不到哪裡去..

貓原本是肉食性動物,演化過程中也一直維持肉食性,本身就沒有啥分解植物的酵素,
所以吃grain-free或盡量grain-free的濕料是很讚的(還是得考慮飼主的口袋因素)
狗就比較雜食,雖然他是狼轉化的,但是狗可以消化一部分植物,所以吃乾糧是ok的,
不一定得要吃到grain-free,甚至grain-free的飼料雖然賣很貴,但是也是要降低成本及成形,也是添加植物性原料如澱粉類,而且有些支鏈澱粉多的還反而不好消化,所以狗到不一定一定要吃 g-f


如果每個飼主都像你那樣專業,那喵狗就有福了,不過獸醫師就哭哭了 :P
過去老師教我
if 營養+管理 得當
then 獸醫師失業

bravo!

============
相反的乾飼料與主食罐是完整的考量過營養配比才製作出來的
這兩種都有用內臟成分,不過乾飼料經過多次精製後很多營養素都流失了
大部分都是後天另行添加的方式來補充,主食罐也能保留較多乾食不易保留的營養素
像是貓咪需求量較高的營養素之一"牛磺酸"在加熱後會融於肉汁而流出肉體外
主食罐能直接保留肉品中的營養素,讓貓咪以較天然的方式直接攝取
但乾飼料在精製的過程中經過多次乾燥後這些易溶於水的營養素全都流光
不過乾飼料事後也是有重新添加,兩者一樣都有
============
這段我幫你補充一下,不是糾正,是補充

在計算貓配方時,有經驗的人會把taurine牛磺酸列為配方營養規格限制因子之一,
就是taurine最低要達到多少量(比例)
這時候貴死人的配方軟體就會去自動抓各種原料來達到各種營養規格的限制因子,
因為內臟相對便宜, 又有蛋白/胺基酸、脂肪等,所以在taurine缺乏的配方下,
軟體就很容易自動添加內臟到配方裡,所以你常會看到內臟就是這因素。
不過,其實內臟對貓來說是很好的營養來源,應該僅次於海鮮吧..

在生產過程中,原料會經過expander膨化機或extruder熟化機(就是做乖乖這種膨化餅乾的機器)來調質、利用高壓及剪切力來熟化、壓力改變的膨化成形(其中一定需要澱粉的作用,否則發不起來或黏不住),在調質機的調質、高壓、剪切、膨化過程中,雖然時間沒有很長,但是幾乎所有額外添加的維他命類C/部分B群/D等、酵素類、益生菌類、部分合成胺基酸 甚至藥物類等全部被破壞、死光光(當然細菌也會跟著死光光),所以擠出成形稍微冷卻後,續接一個後噴系統,把維他命、酵素、益生菌、胺基酸等等,跟著油脂或其他有粘性的液體噴塗到飼料顆粒上,然後再冷卻成形.. (其實我們早知道會被破壞,所以膨化機前不加容易被熱破壞的微量元素,就直接後噴塗就好)
如果是夠成熟的營養師、技術及流程設計夠好的工廠 基本上會注意到熱破壞的情形,在後噴時補回來
所以,在乾飼料製造過程中,不是溶於水的營養素會流光,是單體容易被"熱破壞"的營養素會被破壞光
但是.. 有個很有趣的大問題......是....營養師能補多少回來?!?!?!?!?!
要補維生素回來,就是一定要用合成的或有賣單體的維生素來做微量後噴. B/C/D/E大部分都有合成的..
那其他呢? D/E又很貴,加到夠嗎? 問題就在這裡

狗採食量較大,問題不明顯,乾飼料通常都ok..
但是貓就.. 嗯.. 還是吃吃濕料好了,養貓本來就很貴啊......
(罐頭在生產過程中也有經過高溫烹煮.. 但,這對營養素的傷害程度比起膨化機低太多啦~比較能保存相對完整營養)

另外,主食罐是比較沒有添加starch沒錯,但是也是有藻膠、carrageenan、guar gun等等黏著劑..
不過這沒辦法嘍,不得不加..不然整個散成一團,你一開罐可能就開罵廠商了

REALPOWER wrote:
厲害厲害,佩服!整理...(恕刪)


哇~感謝R大的熱心補充
後面補充的內容太棒了,補充了我這個鍵盤鄉民不知道的事,真的很感謝您


想寫這個其實是看到身邊或網路上有很多人被一些錯誤觀念影響
像很多人都認為罐頭不健康,一問之下才發現對方不知道主食罐是啥
也有一些人對貓咪的飲食健康不是很了解,於是向獸醫或者是店家詢問參考
店家與獸醫也不是營養師,店家甚至有商業考量,但很可能因為他的職業就相信了他的單一說法
我還有遇過獸醫不知道無穀(Grain-free)是啥,超傻眼
寵物食品公司也為了銷售自己的產品,用了一些讓人容易被誤導的廣告詞與宣傳
相信大家都是很愛自己的毛小孩,但被誤導而用了錯誤的方式照顧他,實在不忍

關於主食罐還是有黏著定形成分,這我也苦惱了很久
最後還是用添加副食品(自己做的無調味水煮雞肉或水煮蛋)再加一些營養品來減低主食罐的負面成分


剛剛發現少寫了關於魚肉的事,等等再補充上去
目前家貓主食罐餵食巔峰+紐翠寶+GOODY
另外最近有嘗試生鮮王出的貓用香腸
也給巴夫生肉餐
副食罐就NB跟SEED

主食罐台灣選擇真的太少了
從國外進口風險又高
就我知道有網友進口WELLNESS等就被盯上罰款了不少錢
感謝大大分享這麼好的資訊~
呵呵..看來大大是個很愛貓貓~

姆呼呼 wrote:
看板上很多人都建議乾...(恕刪)

_kazkaz wrote:
主食罐台灣選擇真的太少了
從國外進口風險又高
就我知道有網友進口WELLNESS等就被盯上罰款了不少錢


修法被延宕了好多年啊
現在規定國外的生產工廠一定要有農委會派員到國外工廠視察
這點讓很多廠商卻步,甚至我跟我國外廠商聯繫時,只要是他們已經做過調查的,第一個常常就是"你確定你要付高額的農委會訪查費用?"
到工廠現場訪查有一定意義,至少遏止了一些幽靈工廠(就跟台灣有些幽靈品牌的寵物產品一樣),但是也讓一些優質公司、幾十年甚至百年品牌、高級的處方產品無法進口到台灣
修法的草案躺在農委會好久了,不知道啥時才有機會通過

據我所知,又有兩個美國銷售前幾名的濕式主食飼糧品牌要台灣了..
如果一切順利的話,年後吧,等等喔!
姆呼呼 wrote:看板上很多人都建議乾...(恕刪)


感謝大大的好文, 請讓我收下. 給您拍拍手和加分!!

"相反的以濕肉為主的貓肚子都沒有肥肉,身體也很結實".....這點正確. 我家四隻貓貓在兩歲以前都是溼食, 乾乾是小點心. 兩歲以後主食還是濕食, 但量減少些, 乾乾增加一些. 乾乾增量是希望貓貓能用牙齒咬些硬一點的東東. 一歲以後的貓貓, 真的都沒大肚肚, 體形修長肉也結實. 目前貓貓都滿三歲了.

其中三隻貓貓


另一隻(這隻是同胎四隻中骨架體型最大的, 但也不會肥肥的)
目前在餵七隻野貓
除了那隻特別親近我的貓我讓她吃全罐頭+水
其他貓我都還是混著wellness主食罐+wellness乾糧+水(他們的嘴巴也挑了,不放點罐頭是不肯吃的)
巔峰鹿鱈他們還不喜歡 Orz.....

老實說用主食罐成本真的很高
就算乾飼料wellness也不便宜
但總是一種責任感 那些貓咪那麼信任你 每天跟你喵喵叫
怎能用偉嘉去折磨這些貓孩子們?

姆呼呼 wrote:
看板上很多人都建議乾...(恕刪)


罐頭比較不環保....
不過我家的貓完全不吃罐頭...所以.還是吃餅乾吧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