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運動員在職業收入年薪會很高.像是..F1賽車手.美國大聯盟.高爾夫球.....很疑問的.像是我們看環法賽這些參賽的一級車隊選手的年薪會很高嗎?光是過人的體力.....真的無法想像....
還有個問題想問.環法賽選手有東方人嗎?好像都是歐美國家選手.他們天生體力就比我們亞洲國家來的強嗎?
近年環法都沒有東方選手,是不是真的體力不如歐美人士不得而知,但就我所知訓練競賽的觀念落差還蠻大的。人家已經上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即使是自行車比較先進的國家像日本,觀念還是差一截。先前歐美還有一項優勢就是地下的醫療團隊很強,現在某些比賽像環法抓比較嚴,加上中國賣的藥也蠻先進的流出品又多,也許未來會有比較公平的機會。不過這些大賽都有國內市場考量,如果不是捧著鈔票進入歐洲(像阿姆斯壯和他背後的利益團體),沒事也不會邀請亞洲車隊進去比賽。
肥油貓 wrote:
..但就我所知訓練競賽的觀念落差還蠻大的。人家已經上太空我們還在殺豬公..
..不過這些大賽都有國內市場考量,如果不是捧著鈔票進入歐洲(像阿姆斯壯和他背後的利益團體),沒事也不會邀請亞洲車隊進去比賽。..
所以還是大環境的問題
先前看轉播時,主持人就有跟貓大聊過。
貓大說以台灣現在單車風盛的榮景,大概也要再十年才會有個端的上台面的選手出現。
再加上也要國內或亞洲賽事興盛才有辨法培養如此的車手。
這兩天看了著名的16、17站的山地賽,也好希望台灣也有如此的山地賽及電視台轉播。
光台灣三橫一豎的路線,風景就很美好了。一堆車手在太魯閣、中橫、北橫等區域奮力爬坡。
這樣的轉播也很好看吧,而且想到可以在武嶺入口前在地上寫字..近距離為吶喊選手加油也很爽。

wumoo wrote:
所以還是大環境的問題...(恕刪)
的確以台灣的地形要辦精彩的公路賽事強度直可比擬環法賽,但偏偏身為自行車王國的台灣,國內運動競賽市場太小,連最熱門的籃球還有幾乎是國球的棒球都已經快辦不下去了,現在連每年固定轉播個環法賽都搞不定,還好有貓兄奔走促成MOD的轉播,以及Mobile01對ESPN的贊助,現在才勉勉強強可以看到環法賽事的精華,但在國內還是被看做三級賽事在對待,ESPN的播報員已經不知道抱怨過多少年了還是一樣搞不清楚狀況,報得一樣爛。
想當年(約十年前)體委會還有在關心自行車賽事的時候,環台賽還真的是頭尾跑一圈,跑片各大名山,強度可謂是亞洲第一。但在亞洲鄰國紛紛投入力量在舉辦賽事的時候,環台賽卻因為獎金過低、積分過低、強度又過高,有如雞肋一般,漸漸的沒有選手願意來比賽。當時就連Giant亞洲隊都捨環台賽而就其他積分比較高的賽事,結果國內最強變成Merida車隊跟其他一些業餘車隊在競爭,實在是有夠丟臉。結果搞到現在環台賽變成到全國各地的繞圈賽,比賽強度差一大截,也讓很多區域的衝刺車隊有競爭的機會,所以逐漸就縮減成現在的規模。對車協來說,這樣經費又低、安全性又高,又可以聚集觀眾,看起來門面比較好看一點,但我相信卻也因此失去了真正有在從事自行車運動且關心這個運動的民眾。我從1992年就開始看環台賽了,以前每年都很期待三月底的到來,但是不知道從哪年開始,我已經完全不再在意這個賽事。面對這種環境、這種體育指導機關的心態及方法,各位認為台灣有可能出現一個可以進得去一級賽事殿堂的選手嗎?不要說十年,再過一百年也不可能。

P.S.:貓兄,我知道今年你找贊助找得很辛苦,原本我以為今年還有機會像去年一樣由公視來轉播,但沒想到最後只有Hinet的MOD願意轉播。明年你就找Mobile01贊助啦!我看到Mobile01這麼有心贊助比賽轉播,卻還老是聽到ESPN那個狀況外的老兄在播報,實在是很抓狂,害我還是放棄看電視轉播了,這樣收視率只會越來越差,惡性循環到最後就又不播了。
acer wrote:
環法賽(包括其他自行...(恕刪)
運動的狂熱和有天份的人才世界各地 都有
台灣當然不例外
可惜這是團體戰 要一群人 好幾個團隊
從區域性的競爭 等到人力物力和大環境都成熟
就可以成為國際性的競爭 也會建立比賽的知名度
豐富的資金 豐富的獎金 和人才就源源不斷
這些企業 要靠大家來遊說企業提供資金
讓大家有利可圖
不然前從哪裡來呢
台灣要辦 有雄厚的獎金 自然會有好手來
但是台灣的獎金還是比不過 歐盟各國吧
不是沒有 是企業不願意吧
如果你是王董 或郭董 你願意拿多少來辦呢
Make a wish, follow your heart, dream will come true!
一起踏騎節能減炭 共同創造綠色地球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