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台灣的自行車賽事活動未來何去何從

自己維持騎車習慣已10餘年,從台灣自行車熱潮開始到現在參與過不少相關活動,大約在2016年之前,活動的主辦單位只要一把熱門賽事報名簡章放在網站上,過沒多久報名人數就累積差不多近8成甚至額滿;在2016年之後就賽事的報名人數就開始逐漸漸少,然後遇到2020年至2022年疫情爆發期間無法辦活動陷入低潮,後來在2023年疫情解封開始逐漸恢復賽事活動舉辦,靠少數網紅幫忙行銷下提高一點能見度,只是熱潮已大不如前,除少數知名賽事外很快額滿外(例如崇越盃武嶺、美利達等),其他賽事活動前途真的愈來愈不樂觀,也難怪台灣自行車選手陸續出走到國外發展,真的很可惜。

我自己的觀察,上述情形大多是政府及民眾反對下才會有這樣的結果,細節我就不贅述,整體來說都是台灣自己造成的。
2024-02-24 9:26 發佈
以前的ezfun很像變成活動咖,活動少很多
騎士協會的聯賽跟滿天星消失了,只剩下幾場活動.環花東,環大台北是每年都還在的,但去年環大台北沒額滿.
NS看來跟96合辦,有取消的也有新增的活動. 但96承接了新一代的聯賽.
中華民國自行車協會跟以前差不多.
美利達一年兩場,彰化跟南投
南投體育會就建大武嶺盃
台東就戀戀197
台中時代騎輪節
TWB 東西雙塔三塔
崇越 桃南,武嶺
其他的就記不清了
台灣就那麼點大

要不你先說說台灣怎麼申辦奧運好了

再不你問問那些賣自行車賺爽爽的廠家怎麼都那麼不熱心辦活動?
如果是鄉民視野,自行車炒過二次,
第一次是2008年金融海嘯帶來的失業潮,加上油價高漲帶動周末自行車運動,
那時候主流車款是小折、小徑和一般平把自行車,這個熱度大概在2012就消退。

第二次是香港電影『破風』在2015暑假上映,這次吹的是競技公路車風,
那時候常在河濱看到民間車隊十幾台在輪車,隨便攔十台腳踏車有十台都是彎把公路車,
週末大稻埕、風櫃嘴、中社等熱門點,都是公路車海,休息的地方基本上都沒位置,
這個熱潮大概吹到2018消退。

與其說自行車賽事熱潮大不如前,應該說回歸正常比較合適,
台灣人普遍沒有運動習慣,就算有,頂多也是去操場走個幾圈,
加上自行車活動入門就要拿幾萬塊買車、買裝備,門檻太高,
從來不會是民眾想運動的第一選擇。
allenhuang1971

2010年! 無薪假半年! 入手平把公路車FCR Advanced 0,改彎把前後花14萬! 中間10年沒騎! 新冠肺炎! 無薪假搞三年! 入手2023 propel ! 升級輪組與其他花20幾萬!

2024-02-24 15:19
Skyward0989

2006年“練習曲”更早一些

2024-02-25 7:04
首你你要分清楚職業跟業餘的差別
自行車活動不是職業的,除非有獎金
所以車手離台跟活動沒落一點關聯也沒有
是台灣對所有運動選手都沒有幫助也沒有吸引力
活動越辦越差,一來是大家騎久了,自己約騎也可以
再來是付錢參加活動,除非所謂的補給,以及待命的救護措斿
在交通安全上很少有實質的幫助
最後,則是經濟,台灣人收入低物價高,越來越少人願意花個一二十萬搞一台尚可的公路車
我真的受不了那些總是一副理性客觀口吻講著荒繆偏執蠢話的人
首先搞清楚活動與賽事的分別
比賽除了中華民國自由車協會
所承辦以全中運、全錦賽、全運會為主
其餘以外的協會組織地方政府等屬於活動
個人理解恐有謬誤還請指正
至於出路很不容易
畢竟屬於經濟掛帥的環境除非無後顧之憂
畢竟屬於鬥力終究不比鬥智能夠多玩幾年
催生多年國際標準室內自由車場遙遙無期
與生俱來不論歷史、體型、運動科學就有落差
而辦場活動也不容易
賺多了哇哇叫,沒賺錢又誰會想辦
即便取得地方政府同意難免影響其他用路人
嗨過頭摔傷事小,平常冷熱不騎雨天不騎,活動當天發生萬一ohca都會
總之不論賽事還活動能夠玩得開心騎的健康,快樂出門平安回家才好
我只覺得報名費越來越貴
Freshness

當台灣各品牌都想漲價賺歐美人的五倍薪水,中國品牌就有崛起的空間了。

2024-02-27 9:16
abso0408

完全認同! 環花東這種風景漂亮補給好的我會去報名,西部台灣繞大馬路又沒交管收一千多,還不如自己騎,吃7-11都比他好

2024-03-01 13:45
我也覺得要先分清楚到底是賽事還是活動。
先說賽事好了,我家有MOD有EUROSPORT,我愛騎車但連我自己都懶得看又臭又長的自行車比賽了,
頂多就喵一下有最後的15公里我再回來看,
其他的幾小時,說真的我不在乎你的戰術是什麼。
如果台灣也是要推這種又臭又長的賽事,我認為肯定是失敗的。
不如就直接主攻室內場地賽競速競輪追逐Six Days of London,但很可笑連個場地都沒有。
一些賽事連個封路都做不到,武嶺賽選手還被車擋道,我看到時,無言了。


再來談談活動好了,活動剛開始當然很新鮮大家都會想參加,
但參加過了就會發現,付了報名費你究竟得到了什麼?!
補給我可以自己背不用大會提供,
現在的問題並不是不願意參加,而是不願意付錢的人變多了,
因為就算不付錢,還是可以去陪騎都沒問題呀,
我今天起床看了一下賽事表今天有陽金3P那我想參加也是可以去呀,到底誰能告訴我付錢的意義除了繼續支持協會辦下去以外還有什麼特別之處。
付錢得到的爛獎牌我覺得還不如自己的strava紀錄珍貴,
不參加報名還有個好處,今天想騎一半想撤退都沒問題呀。
哪像現在出現個畸形的風潮上保母車為了就是能"完賽"。

未來活動要更上一層就是起碼要先做到封路呀,
就是要封路才會讓參加的騎士覺得真是他媽的特別VIP鼓起激情呀,
沒做到封路活動你到底拿什麼東西說服我繳出報名費。
倒底是一群人付費給協會"約騎"有什麼兩樣

封路這麼困難的話,建議先從繞圈賽辦看看。這種程度的美國小鄉鎮很常辦。
如果活動設定回收車制度的話,其實封路可能性應該可提升,被回收車超過的剩下就放生吧,這樣不是很精彩嗎。
handup

你這麼多次發言,難得看到令人贊同的言論

2024-02-27 10:26
台灣沒有良好的環境可以辦賽事,

封路賽事,得耗大量人力。且被影響的居民、用路人,必定抱怨連連。前期宣導非常不足,頂多在路口放個牌子,說什麼時候這個路口有活動。常常等到封路,才知道有活動。

大型封路的,雖然不是自行車賽事,但每次都會讓交通混亂的大台北馬拉松。市長換人了,今年若還有辦,相信大概還是一團亂,原因如上段所述。

封路造成周邊的交通衝擊,是令人沒辦法接受的。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