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

請問低溫騎車相關注意事項

從去年四五月work from home期間,開始試著恢復騎車的運動。從一開始河濱到挑戰山路。
我住新北,這幾個月,風櫃嘴,405 也都去過五六次。雖然成績不好,但至少都可以穩定的騎上去。
因為最近寒流加上下雨的關係, 所以出門的機會就少很多。所以就去添購了一些禦寒的衣物,保暖長袖內搭,短袖車衣,單車外套,車褲,腿套。昨天(1/10)剛好出門測試一下效果,又試著上去風櫃嘴,上去之後本來打算要淋雨上山, 結果天氣比預期中來的好。而且保暖效果是夠的,也都還扛的住。也剛好跟參加NeverStop 活動的強者錯身而過。難怪來的時候都沒看到多少人, 以為大家因為低溫不想出門了。

只是請問各位前輩,這次騎的過程,好像又回到我第一次挑戰山路的感覺,心臟跳動比之前更劇烈,因為溫度低當下只好先讓自己停下來,不想冒險。不知道這樣的情況是否正常。或是該怎麼注意身體的狀況?

自己沒用心跳帶, 只有用運動手錶來監控心跳,之前騎車有時會記錄到175左右, 雖然已經很慢了,就讓自己再更慢一點,但身體似乎還能承受。只是這次手錶也沒提醒,但自己感覺怪怪的,再加上最近一些新聞,就寧可先停下來,或牽一小段路。
2021-01-11 14:58 發佈
文章關鍵字 低溫 注意事項
運動是為了讓身體健康的...氣候,身體狀況不好,請休息,不要勉強!!...騎腳踏車重點在"停下來休息時段"的保暖.
這陣子體感溫度不會輸高山了 騎車大概跟高山整備差不多強度

高山騎車暖身要花更長的時間 內衣要能迅速排汗 防水鞋套 安全帽套 雨衣

還有要準備輕薄羽絨衣 或是羽絨背心


心律有個簡單計算式 一般人乳酸閥值大概都在170-180

閥值減個20大概就是有氧耐力了

如果不想用軀幹心率帶 可以用手臂式 雖然有人講不夠準

我自己是用手臂式 搭配車錶 便利性還不錯
brucewangtw wrote:
從去年四五月work(恕刪)

運動有術
細命礙顧

萬一健身不成 反失溫 就......
這種天氣就別硬撐了,以為自己耐寒,下雨天還硬要騎?
近來因心肌梗塞而猝死的不少,且都已經年輕化了!
留得健康在,不怕沒車騎 ...
真的不能硬來

上裡拜第二波寒流騎山路, 最低6 最高10度

心跳比平常20度以上 更容易飆高

心跳設備非常重要,

所以看到也覺得怕,只好放慢,盡量讓自己維持在低度有氧區間

另外如上網友說,真的停下來保暖也是重點!

停下來3分鐘就冷機了 手是暖的一下變冰棒! 有夠可怕! 所以心得是不要停,一直騎騎回家XD
flickr https://www.flickr.com/photos/88862088@N00/
謝謝大家的回覆,自己也是小心的在測試自己可以做到什麼程度,加上難得自己可以撐了七八個月還想繼續,而且這幾個月也看的到自己身體的變化,體重減了幾公斤,肚子也小了一點,所以才會想如何在這樣的天氣還能保持這個興趣也一併了解一下該注意什麼。
這幾個月北部天氣一直沒有很理想,北部山區天氣變化更是難以捉摸,多做一些準備也多了解一些情況,讓自己在更安全的條件下騎車。
低温走路騎車無異,都穿厚衫蓋頭耳,手戴五爪兒穿鞋襪
低溫有低溫的騎車方案

通常低溫的環境 建議路程短 難度高的路線

再怎麼冷一兩個小時就騎完了

就不要來個5小時120公里 這樣真的會騎到失溫

沒努力騎又更冷
brucewangtw wrote:
謝謝大家的回覆,自己...(恕刪)


愚蠢的想法,跟我以前一樣
過度的執著,往往會造成意外或傷害
一旦發生意外,身體受傷了,可能就是結束運動生命
所以,運動是為了健康,
你不是運動員有比賽的壓力
所以不要在天候不佳時還想出去騎
而是天候不好時要找其他的替代運動
明明有更安全的替代方式,卻不去做
堅持要風雨無阻維持一貫的作息,其實是蠢

我現在一堆運動傷害,換來的是無法重拾當初運動的結果,實在是非常不值得,運動是要安全第一,一昧的執著在超越自己,已經不是運動健身了
  • 3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