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環法賽受到疫情影響, 還好只是延後到暑假的尾聲還是順利舉行,
但是在疫情警報尚未解除下, 即使經常性的對車隊人員及周邊成員進行檢測,
雖然還是傳出有確診的病例, 甚至連環法賽事總監Christian Prudhomme都中獎,
還好比賽仍然順順利利地比完了2/3...

環法賽期間, 賽事總監Christian Prudhomme在第一周休息日傳出COVID-19陽性反應, 滿令人意外的
倒是今年雖然沒有艦長(Chris Froome), 也沒有盤子(Mark Cavendish),
沙公(Peter Sagan)看起來也好像沒什麼力了, 但仍然是熱鬧的一屆, 至少驚奇不斷(摔車摔得胡說八道的...

幾位也算有點名號的大咖, John Degenkolb, Philippe Gilbert, Fabio Aru, Romain Bardet先後退賽,
而在場上, 即使Julian Alaphilippe從第2站穿上黃衫,
想要重溫去(2019)年幾乎每站都拿里昂獅, 也希望最好能一路拿到最後的巴黎站, 但好死不死, 因為第5站的不當補給被罰秒, 讓Adam Yates莫名其妙地穿上黃衫, 直到第9站才又交了出來, 跑到了Primož Roglič的身上...

光是尼斯首站就摔車摔得一塌糊塗的, 其中LOTTO-Soudal車隊的John Degenkolb因為摔車忍痛騎完, 卻因為騎得太慢回來, 被判DNF, 騎完第一站就再見了...

第2站拿下單站、穿上黃衫的Julian Alaphilippe(上圖, Deceuninck–Quick-Step), 結果在第5站時, 因為違反規定在終點前20公里內接受補給, 被罰加秒20秒, 總排滑落, 失去了黃衫, 由Adam Yates(下圖, Mitchelton–Scott)接手...

如果像Yates自己說的, 黃衫怎麼突然就這麼穿上身了, 卻不是他努力爭來的, 那Roglič的黃衫, 顯然就是結合自己的實力, 以及所屬車隊Jumbo-Visma的戰術運用。但其實最大的關鍵, 也和第一個休息日前的第9站有關...

今年環法, 總是會看到Jumbo-Visma在主集團前面, 幾乎全員領騎到最後...
先說到今年環法稍稍不同於以往的路線安排, 從南法的尼斯(Nice)出發後, 就直接往庇里牛斯山區(Pyrénées)殺去, 所以較罕見地在第4站就安排了1級坡的高山終點站, 這一站拿下單站的, 正是Roglič(下圖), 也因為這一站的勝利, 讓他的GC排名, 從第3站"遙遠"的第15名, 正式擠進前3, 而且因為單站冠軍的減秒, 也讓他的秒差和黃衫的Alaphilippe, 從17秒縮小到7秒, 也和GC2的Yates只有3秒差距, 即使是Yates取代成為黃衫領先者, 兩人3秒的差距也一直維持著。

接下來就是如何找機會翻盤了, 而通常這樣的機會都是在休息日前的高山站...
第一個休息日前的第9站, 有5個登山積分點, 包括中段和最後的1級坡, 好戲當然在最後the Col de Marie Blanque的1級坡, Roglič在包括Tom Dumoulin在內的隊友帶領下在爬坡拉速度, 把黃衫Yates慢慢甩在後頭之後, 帶著集團率先衝過登山點, 最後在終點衝刺時, 以半台車差距輸給"同胞不同隊"的UAE車隊車手Tadej Pogačar, 拿下了單站2, 不過因為減秒, 讓Roglič穿上黃衫之外, 和爬上GC2的Ineos車手, 去年環法冠軍的Egan Bernal的秒差, 從原本的10秒拉大到21秒!
2020環法第9站菁華
21秒..., 等於一個單站2, 讓Roglič減了11秒, 倒是這11秒怎麼來的??
看環法好一陣子的朋友們都知道, 環法比的除了每站最快, 以及各站加總的最少時間之外, 還有積分, 例如中段和終點的衝刺點, 以及從第4級到第1級, 甚至是"無限級"(Hors catégorie)的登山積分點, 積分點的爭取因為暫和本文所要講的時間無關, 所以先不討論;倒是如果只是單純比時間, 其實也很無聊, 就是畫面上看到誰比誰快而已, 但如果是那種集團式的殺進終點, 大家只是先後名次不同, 時間卻都一樣, 好像也沒什麼搞頭, 於是鼓勵性質的"減秒制度"(Time Bonuses), 就孕育而生...

衝刺車手在終點前, 比的是腿力, 爭的是上台和獎金, 減秒對他們來說應該沒什麼吸引力...
以今年來說, 所有的21站, 除了第20站的個人計時賽(ITT)站之外, 其他各站的單站前三名, 都有10-6-4秒的減秒, 只不過, 單站勝利並不是想要就有, 好像又和天時地利人和加上祖上積德有關, 對於平地賽站的衝刺咖來說, 他們反正平時的總排都很後面, 就是在終點前300公尺左右展現強大的加速力, 爭取上台亮相和11,000歐元的獎金而已, "減秒"對他們來說似乎無關痛癢;不過對於分秒必爭的GC車手們, 可就是找到機會硬是要吃下這些減秒, 來拉大和對手的差距啊~~

以今年環法的衝刺車手來說, Jumbo-Visma車隊的比利時車手Wout van Aert(上圖)和LOTTO-Soudal車隊的澳洲籍車手Caleb Ewan(下圖), 目前各拿兩個單站勝, 不相上下...

第9站就是個最好的例子, 率先進到終點的集團成員, 除了Pogačar和Roglič兩位斯洛維尼亞的同胞車手外, 還有後段領先大半天的瑞士車手Marc Hirschi(Team Sunweb), Egan Bernal和騎美利達的Bahrain-McLaren車隊車手Mikel Landa。Hirschi和爭GC排名無關, 而且他後來被發現和第5站的Alaphilippe一樣, 在終點前20公里範圍內違反了不得補給的規定, 結果被判加20秒和罰款;當時GC總排2的Roglič, 領先同胞車手Pogačar 48秒、領先Landa超過1分半, 所以最大的對手就是年輕的Bernal(是說, Pogačar比Bernal還小一歲呢, 更年輕...), 只領先10秒, 這時, 爭取單站的前三名減秒之外, 還要想辦法爭取到另個減秒制度, 就是接下來要談的那個"B"的新減秒制度...(鋪梗那麼久, 終於進入主題...)

第9站根本就是"斯洛維尼亞車手之日", UAE車隊的Tadej Pogačar(上圖左)拿下單站, Jumbo-Visma車隊的Roglič穿上黃衫(下圖)


看到第9站最後1級坡標示上黃格子的英文字母"B"嗎?? 那就是這篇要說的那個"B"....

大家今年環法看了2/3, 不知有沒發現, 有幾站在先前的路段介紹時, 會看到賽站後段會出現"B"的字樣, 而在轉播時, 畫面也會提示目前即將進入"B"的賽段。這個"B"的意思應該就是Bonuese的意思, 只出現在第2, 6, 8, 9, 12, 13, 和接下來的第16及18賽站, 除了第2站是獨立拱門外, 其他各站都和最後一個登山積分點共用, 似乎也有著那種變相"登山積分"的獎勵, 不同的是, 登山積分隨著坡度分級的不同, 可以分別讓1到8名率先通過的領先車手吃下分數, 但"B"字減秒制度, 就只有前三位車手, 可以獲得8-5-2秒的減秒獎勵, 所以, 想要在總時間上和對手有所差距, 爭取這今年另外的減秒就是另個重點了!

今年環法8個有"B"(Time Bonuses)的賽站, 除了上圖第2站的"B"是獨立的之外, 其他各站都是附屬在最後登山點上(下圖為第13站)

於是, 第9站時, 看到的是領先的Hirschi率先通過最後的the Col de Marie Blanque 1級坡, 拿下10分的登山積分時, 其實也取得了8秒的減秒, 接下來緊跟在後的Roglič集團, Roglič也不管後方同胞車手Pogačar的位置, 就是硬要拿下第二個通過的5秒減秒, 再加上終點前衝刺拿下單站2的6秒減秒, 讓以第4個通過終點而沒拿到任何減秒好處的Bernal, 硬是被拉開到21秒的不小差距...(下圖)


第9站最後一個1級坡登山積分點上, 差點演出斯洛維尼亞同胞車手追撞的摔車意外....

就更不要提Roglič和同胞車手Pogačar聯手重演第9站的戲碼後, Roglič的主要對手Egan Bernal整個落後8分多鐘, 註定已和今年黃衫無緣了...(下圖)


環法接下來的第16(上圖), 17(下圖), 和18站(下下圖)


今天起的最後第三周賽段來到阿爾卑斯山區, 16, 17, 18三站就是包括3個變態H.C.級坡的高山站, 經過第19站的相對緩衝之後, 接下來雖然只有36公里, 終點卻是1級坡的第20站個人計時賽站, 將會是今年環法黃衫誰屬的最後關鍵。只不過目前看起來, 先不管Roglič在第15站又拿了個單站2撈了6秒的減秒, 原本最主要對手Bernal, 以超過7分鐘以上的大幅落後時間回到終點, 基本上已經無緣衛冕黃衫了!如果沒有意外, 以Roglič兼具爬坡及TT實力, 這幾年的GC成績穩定, 又有Jumbo-Visma隊友的加持, 應該就是穩穿黃衫到巴黎, 繼去年環西班牙賽之後, 再次拿下三大賽總一了;至於Roglič"同胞不同隊"的UAE車手Pogačar, 以他這幾個高山站的表現, 加上目前又是國家計時賽連兩年(2019-2020)冠軍的頭銜, 看來穩穩保住總排2應該不是問題, 今年環法的巴黎頒獎台將會是斯洛維尼亞車手的天下了...

Pogačar今年衛冕國家計時賽冠軍, 擊敗的同國對手正是Roglič

今年環法巴黎頒獎台極有可能是兩位斯洛維尼亞車手的舞台...
至於巴黎頒獎台的最後一席, 目前檯面上GC3到10名之間誰進誰退實在是難猜, Rigoberto Urán(EF 1)如果未來三個高山站能頂得住, 即使TT能力遜了些, 但第20站最後的1級坡希望能讓他有所發揮, 不然個人覺得, 以Jumbo-Visma的強大組織能力, 如果Tom Dumoulin最後發揮Roglič第一副將的穩定爬坡, 再搭配原有的TT實力, 最後能繼2018年總排2之後, 再次站上巴黎頒獎台, 也不會讓人意外啦~~

擁有2017環義大利總冠軍和2018環義及環法兩個大賽總排2頭銜的Tom Dumoulin, 轉隊到Jumbo-Visma, 今年環法委身成為Roglič的稱職副將, 最後一周會不會為他自己再次爭取站上巴黎頒獎台的機會呢??
就...., 各自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