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tszu wrote:1、如果不買功率裝置...(恕刪) 1.一般車手不用買功率裝置,錢多不在此限2.低階公路車對於爬坡優勢不大,腿力才是王道3、訓練期3個月,應該足夠,假日找附近的小山(非小三)來練上坡,或用可調緊度的室內訓練台,也會有幫助,跟跑步無關(小弟剛跑完100k超馬,隔半個月去騎霧台,慘遭海放)...那陣子月跑量都破400k,上坡真的是腿力跟跑步的肌肉群不同滴4.四小時真的是高手,太難了,先求完賽吧so..樓下補充
witszu wrote:1、如果不買功率裝置。2、低階公路車。3、訓練期3個月(6-8)請問有簡易訓練菜單?自己跑步紀錄(一年前):5000m:1838. 10000m:3845...(恕刪) witszu wrote:真是倒楣,這麽晩還被要求回文,首先我沒車,正説服我家人讓我玩車(她顧及安全,目前不是很支持)我體重54;另只想參考實際可行的週課表,但上述熱心網友多半回的不是我要的。ps 先到此吧...(恕刪) 浪費我的時間回文提供經驗,刪除先前的回文~~~~~~~
witszu wrote:1、如果不買功率裝...(恕刪) 其實是蠻簡單的計算式,假設是西進武嶺的話從地理中心碑約為 50 公里左右。除以4小時就可以抓出每小時均速時間,若你還想抓休息時間的話還要在加上去。接著就是計畫配速和補給時機,以及訓練肌耐力有氧區間和變化輸出功率。挑戰前"一定要"先去騎一趟武嶺,不需要求時間主要是有個概念,除了熟悉路線坡度變化和高山低氧環境,也讓自己心裡有一個底,把騎行紀錄分析一下,看看那一段要龜那一段要衝去分配整路段的均速。倘若您完全沒有騎過武嶺的話,或許當你體驗完之後你應該會下修到4.5小時吧,若挑戰當天運氣不好碰上下雨或塞車路段那時間肯定是要加上一段時間的。可參考網路教學的攻略重點:備戰武嶺-控制騎乘節奏 西進武嶺路段解析終於突破4小時門檻 2016武嶺盃全紀錄一般來說過了人止關之後才算是爬陂的開始,真正開爬約為 35 公里左右前面只能當作熱身段。市民組的車友熱身段的配速大致上就決定了完賽時間,不是跟職業車手比話爬山速率不會差異到非常大,所以完賽時間也不會被拉的太誇張。要是東進、北進的話....又是另一種聊天了。
1.有功率計比較好配置訓練計畫,4小時內要攻頂的話最好要用FTP的70-80%做定功率騎乘訓練較佳,每個禮拜最少一次在訓練台定功率騎3小時。2.沒有功率計的話每個禮拜要外騎累積爬升里程,最好爬升2000米以上。3.騎車時要節省補給時間,盡量吃喝都不要停下來,能量膠多帶幾包,30分鐘內吸一包,過鳶峰時特別重要。4.低階車沒關係,但是超壓縮盤記得去裝,爬坡時能輕量化盡量輕。5.體重除非很重(80以上),不然不用強求,以免肌肉流光。6.到霧社前記得能加速就加速,前面時間盡量壓縮,後面比你想像的還花時間。我的目標也是破4小時(體重78KG),目前第二次西進,還在努力練車中如果是住臺中市區可以練練大三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