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個板輪因為配的輪胎不同,所以重量一樣。
60高大板輪就算只有時速只有35,破風的效果也會優於30小板輪,如果速度再上就更明顯了,但這是長路程,所以就算順上了大季風,了不起就是45以下35以上!
但越大的順風屏東的落山風也越大!所以讓我很難決定要用那個輪子去跑!
體重80KG,無風巡航速度約28左右,沒有保姆車,會帶工具!
我並不想快,但我想在24小時內騎完!這麼長的距離,一輩子來一次就夠了!
請各位提供一下寶貴的意見!在此多謝各位高手的回答!
會不會是60的是管胎框而30的是clincher框?純猜測。
現在windy這個網站可以查到風勢和風向,有一定的準確度。
我建議用30的clincher就好,破胎這次twb活動路上實在太多了!真的破了不能換…很慘!
再來,側風真的是很可怕,我這次用50高的就好幾次被側風嚇得膽戰心驚了!
60的如果是管胎,那不建議使用。如果是clincher,那建議風勢很小的情況下使用!
是我的話我這樣選擇。
小色狼 wrote:
二個板輪因為配的輪胎不同,所以重量一樣。
60高大板輪就算只有時速只有35,破風的效果也會優於30小板輪,如果速度再上就更明顯了,但這是長路程,所以就算順上了大季風,了不起就是45以下35以上!
但越大的順風屏東的落山風也越大!所以讓我很難決定要用那個輪子去跑!
體重80KG,無風巡航速度約28左右,沒有保姆車,會帶工具!
我並不想快,但我想在24小時內騎完!這麼長的距離,一輩子來一次就夠了!
請各位提供一下寶貴的意見!在此多謝各位高手的回答!
小色狼 wrote:
二個板輪因為配的輪...(恕刪)
根據個人小小的經驗,在雙塔或北高活動越往南板輪優勢會遞減,基本上會影響整體時間大多是來自於休補時間。
但樓主又沒有趕時間的壓力,所以個人覺得規劃休補和進度檢查點遠比用什麼輪重要的多。
圖下為簡單計算公式:

以上圖平均速度 28 來說,這數據不難達成,但對一般假日騎士來說也不是太容易。越往南平均速度會越低,所以必須在前3/2段拉高整體均速,來配合下半段下降的均速,下降很可能是紅綠燈因素比較多,而不是被騎乘速度影響。在下到林邊為止均速為 30 由於碼錶沒電變成分段記錄,所以整體下來應該是27 ,28 左右吧?!甚至更剩低一些。
接下來就是看你如何分配剩餘的休息時間,至於落山風的問題就跟前述一樣,已考慮到會被拉低速度所以這部份也在規劃之中,並不會有壓力。壓力通常來自於已經沒剩多少時間,還要去對抗落山風的問題。假設在進入恆春一帶都在你的進度規劃內,就算時速騎 16 公里也不會有任何壓力,因為你知道時間在射程之內。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簡 單 就 是 生 活。
小色狼 wrote:
多謝各位雙塔勇士的回...(恕刪)
選30是對的,除非你有補給車可以在高雄換輪組,否則在順風幫助下30很夠了;下面是今年TWB雙塔在恆春遇到落山風時候的情況,當天的風超狂(氣象局顯示恆春的蒲福風級是5,6級以上),很多車友都被吹倒,還有很多人停在原地無法動彈,我親眼看到有人牽車時,腳踏車被風吹飛,像在放風箏一樣,所以如果騎60板輪相當危險,而我是騎38板輪雖然沒有被吹倒,但是也在幾處落山風最強的地方脫卡停車左腳用蹬的往前到風比較弱的地方才繼續騎,我同事那天用低框鋁圈,騎起來也是被風推的很順,在恆春也不像板輪這麼危險,因此風大的情況下我會建議用40以下的框就好。
出發前2天就可以用windyty或氣象局網站查看各鄉鎮的風力跟氣象,如果當天真的風力不大的話再考慮用60的框吧。
https://youtu.be/0Xi1wvLLEjU
換組全新的25c外胎吧!路上相對比較不用擔心胎的問題。25c也舒適點!
不想花太多錢,至少要換後輪!我也是只換後輪,換下來的那條,改天還可以當前輪用!
後輪胎況一定要很好!只要有些大大小小的傷口,這麼長的路程總是相對容易破。
整路大大小小的坑洞太多了!你不可能閃掉所有的洞,這時只能用新胎來賭不會破胎了!
整路路邊看超多人破胎!
我因為沒換前輪,反而整路一直擔心前輪的情況,後輪是新胎相對比較不怕。
===
這種事是這樣的,沒換之前會覺得胎況還很好不用換,但真在路邊遇到了!會很後悔為何沒換。
當然九成的人運氣不會太差不會發生,你只能希望你也是那九成的人。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