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

自行車活動傷亡記錄簿(2014年第六件意外事件 2014/01/20 自行車車禍)

原由:

2013年5月5日大雪山挑戰賽,有一名參賽車手在回程時不幸出事,引起媒體關注與車友熱烈討論,故在自行車活動區貼此文,做為以後單車活動的記錄。

所有資料以小惡魔版上貼文為準。

2014/01/20
自行車車禍

2014/01/19
車毀了.

2014/01/17
出車禍..........

2014/01/16
機車闖紅燈撞上騎乘於斑馬線單車之責任歸屬

2014/01/16
給今天早上(1/16)在台北行義路下山發生車禍的單車騎士

2014/01/11
2014/01/11 8:15分 深坑文山路一段車友摔車受傷

2013/12/31
車友平安否?
朋友們 下坡騎車 請放慢速度阿 不然下場就是.......

2013/12/16
還好人沒事

2013/11/24
11/24發生在縣道110、36.5K處的車禍

2013/11/22
〈快訊〉汐止五指山道路 單車騎士陳屍路邊

2013/10/20
感謝蛙底家大補充台北河濱單車道事故
請看第38樓

2013/10/07補充
今天早上摔車 大漢溪左岸約5K處
以上2013/09/27事件,在次感謝jovi1787大補充於37樓

2013/10/03補充
2013/09/11
內湖河濱段 騎士意外死亡
以上2013/09/11事件,感謝jovi1787大補充於34樓

感謝孤峰大補充梅山35灣車友的憾事--請見33樓。

2013/09/16
彎道下坡撞牆斷輪 單車女夜騎斷魂
失去一位車友了(彎道下坡撞牆斷輪 單車女夜騎斷魂)

2013/09/14
09/14 NS武嶺摔車車友

2013/08/19
17日武嶺原來有單車活動但經過看見車禍

新聞說傷者已往生。RIP。

2013/08/18
驚!自行車隊登山 1人南投墜谷亡 !

2013/07/01
又有車友下坡摔到山下了, 下坡不搶快, 害人又害己-汐碇坪溪4小P 爭鋒挑戰賽

2013/06/23
2013.06.23宜蘭不落92,摔車事件...

2013/06/02
在北濱100K爭鋒挑戰賽 下坡路段摔車

2013/05/12
雪山路爛 害單車手慘摔 1人骨折重傷 中市凸槌「為何辦比賽......摘自蘋果日報

2013-05-12 21:22 發佈

Dr.sam wrote:
原由:2013年5月...(恕刪)


意義為何 ?? 自己要去參加的活動 能怪誰阿。。。
這篇的標題下的好聳動喔 我怕到不敢騎自行車了
騎個車有這麼嚴重嗎
任何的運動都有其危險性
自己要衡量自己的能力 安全是第一的考量
運動是強身 競賽是選手做的事
請尊重自己的生命
好活動需要的是 所有参與的人都平安 完成活動
個人覺得環彰化辦的非常的棒 這樣優質的活動 需要的是正面的鼓勵 参加活動的人要自我體認不要造成優質活動的牽絆
過去的記錄是要大家記起教訓 下坡一定要慢 一定專心 不要免強 路不好更要特別注意
若認為路況不優 也請衡量是否要不要參與
運動不一定要參與活動

lochingli4351 wrote:
意義為何 ?? 自己要去參加的活動 能怪誰阿。。。

ming503732 wrote:
這篇的標題下的好聳動喔 我怕到不敢騎自行車了
騎個車有這麼嚴重嗎


只有單純的標題。

每次活動都有些不好的事情發生,單純想記錄,不評論是非

Dr.sam wrote:
只有單純的標題。每次...(恕刪)


何必呢?
我覺得這個主題是有意義的。

甚至還可以加個運動傷害簽到簿。

多數的人都忽略了單車活動的危險性。

之前我腰部和膝蓋受傷時,去做復健,我的醫師其實對於單車運動並不認同。他認為單車是高風險的運動,尤其如果騎的包含上下坡的路段。他還開玩笑的說,單車熱讓骨科醫師可以直接在山下擺攤了。

當時我聽了有點不服氣,但現在想想其實也不無道理。不可否認的,多數騎車的人都只是車友、假日騎士,而不是選手。會想要參加活動都是希望知道自己的極限在哪裡,但卻沒有相對需要的後勤支援和運動防護知識,才會造成一些憾事的發生。

又譬如單車環島,很多人都說「很多事,現在不做,以後就不會去做了」。但相信也有不少人回來之後,膝蓋、腰、背全都受傷,花了不少時間才復原。到底是完成挑戰重要,還是像上下樓梯這樣的日常生活身體機能重要,或許每個人的答案不同,但這些風險恐怕都是要做之前需要先考慮清楚的。

對我來說,騎車是騎健康、騎快樂的。如果有可能違背這個原則,就不是我想要的了。

WilLiao wrote:
我覺得這個主題是有意...(恕刪)


之前迷公路車的時候, 每天都有練習 , 練了一陣子 , 的確體能會變得很好。

體能變好了, 自然就會有一種 “環法選手上身” 的錯覺 , 想去參加大型的比賽之類的。

但一直顧慮到 100k , 300k 這種超長途的比賽, 考慮過後還是算了 。

因為當初想騎車的主因是減肥 , 而且騎在車上 ,在城市裡遊走, 可以看到不同的城市

風貌,讓自己的生理或心理都得到放鬆 ....... 這才是我想要的。

反之,換了公路車後就是一直趕路 , 一直算時間, 算速度 , 跟著機車輪車.........

在一次摔車後, 我才發現當初騎車所帶給我的快樂 , 已經變成不斷趕路的壓力時,

我才真正瞭解到我需要的絕對不是參賽 , “環法選手上身症” 也就不藥而癒了。
正面想

這類統計可提醒大家更注意參加活動的風險...
尤其是挑戰類型的活動,因其長時間大範圍的特性危害風險最高

而觀念上的不清也是主因:
把挑戰當競賽快快騎
把競賽當挑戰慢慢騎

但也要提醒,這有可能會影響傷者的保險理賠事宜...所以...就...
http://www.xindiancyclist.tw/

WilLiao wrote:
我覺得這個主題是有意...(恕刪)

超過1200人的活動,因為路面不良,一騎士重傷.
錯的是主辦單位或是騎士?
Dr.sam wrote:
雪山路爛 害單車手慘摔 1人骨折重傷

路爛害摔?
辨識簽名: tiger3943 我是3年9班的無業老老虎. tiger3943

Dr.sam wrote:
原由:2013年5月...(恕刪)


這根本就是"不會駛船嫌溪彎"的論調!
自行車活動因為在同一時間集結過多技術不一的騎士,
所以風險一定相對較高!
目前自行車活動欠缺的就是程度篩選!
職業選手,市民組老手與市民組新手本來就應該分組!
甚至於未參加過低強度自行車活動,或未參加一定次數的騎士,
就不應該讓其參加中或高強度的自行車活動!
讓這些不符合條件的騎士參加活動,當然會造成事故風險提高!
這就像是剛練跆拳道的人就去參加比賽一樣,肯定發生事情!!
  • 5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