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一連串的單車事故真的很感傷,快加入專業車隊,受前輩的指導,以降低傷害事故的發生.
自從單車運動風行後,意外事故頻繁,甚至超過機車意外事故了,這點應該值得大家來重視這個問題,連護士都開玩笑的說:自從單車運動風行,生意變好了.
運動的本義是要透過身體的活動來達到健康的目的,但恰巧反其道而行.其中培養正確的運動觀念是很重要的.以往運動給大多數人的觀念就是不必學習,因為之前的教育方法把運動給搞臭了,到現在還是很多人問我體育課不是放牛吃草嗎?體育要學什麼???
車友們常常閒話家常說要挑戰武嶺,但一個星期才騎沒幾小時的單車?這叫做挑戰嗎?
大家常常乎略挑戰的本義
今天你如果有準備充足再去參賽,這才叫做挑戰.如果沒準備好而去參賽,因該教虐待吧!
不要以為騎愈久領愈多.能在四小時以內完賽的人,應該都不太會累.
因此很多人把挑戰這個觀念搞錯了,才會造成這麼多的傷害發生,但也不完全都是這個因素而已,
每項運動都有他的專業技巧,請尊重專業.
請教車隊的老大哥們或是有經驗的騎士,比你看一百本書來得實際有效.
希望大家能夠經過車隊的團練,養成正確的騎乘觀念及技巧,減少意外事故的發生,共勉之.
不過心態也是很重要的 , 拿比賽的心態去參加活動 , 這是最容易出狀況的一個問題 , 為了求勝求快,或者為了不脫隊而去勉強自己,這樣最容易出事..
昨天的環化賽不幸的車友出狀況的原因, 其中有一說法是體力不支自摔(當然真實原因還待查,沒當場目擊,說法僅供參考) , 如果那位車友放鬆心情去參加 , 也許拿不到好成績 , 但是 99.999% 能夠平安回家...
不管主辦單位再怎麼樣細心挑選路線 , 安排再多的交管人員 ,
能夠掌控那台單車的只有一個人 , 那就是車上那位騎士你自己...
希望車友挑戰自我之外 , 更能注意自身安危 , 平安是回家唯一的路...
希望那位車友的家庭能節哀 , 順利度過難關..
因此配速顯得格外的重要
長距離的騎乘心跳盡量保持在有氧區間最大心跳率70~85%之間
騎愈遠%數的設定就必須愈低
在控制強度之外
適時的補充水份及熱量也非常的重要
通常10-15分鐘會喝一口水
30分-60分會補充熱量100卡左右
(多與少完全看騎乘強度來決定)
如此才能從頭到尾保持最佳狀態
加油!
車隊和人一樣也有良窳!
專業車隊也是由一群人組成,裡面組成分子當然是青菜、蘿蔔...
不要為了加入而加入,要慎選!
常聽說:X-M車隊,X-P車隊,不夠格的是被排擠到自動飲恨退出...
我也曾先後加入幾個車隊,但……因為裡面追求的仍然是速度和排名.....像我們這樣遵守交通號誌的,常常因騎車速度較慢(100km/5hr),車子單價較平凡(45,000 NTD),而被另眼看待,不被尊重….. .最後也漸漸的淡出了!
我覺得這裡加入討論的幾位前輩寫得好;
『…心態也是很重要的 , 拿比賽的心態去參加活動 , 這是最容易出狀況的一個問題 …..』
『…能夠掌控那台單車的只有一個人 , 那就是車上那位騎士你自己...希望車友挑戰自我之外 , 更能注意自身安危 , 平安是回家唯一的路...』
『…除非實力已達一定水準,否則盲目加入,碰到車隊參與高強度賽事,容易會被誤導.反而易生意外!!』
願大家騎車平安,祝大家事事順利!
沒參加任何車隊,
騎登山車,假日偶而獨自騎、偶而約兩三位朋友騎,
參加過大小活動(如武嶺4次、陽金P字6次、塔塔加3次、阿里山、NS200/300k、環大台北160k、本次環化賽),
因為沒參加車隊,所以不用跟隊友比配備、拼速度,
我總是悠閒騎,但全都可以在時間內完賽,
因為悠閒騎,所以只要碰到補給(尤其是有辣妹之處),總是停下來吃吃喝喝,
誰說沒參加車隊就危險性比較高?
這次環化賽不幸的車友還不是跟著車隊報名的嗎?
騎車和任何運動都不要用比賽去比速度、不要跟自己體能過不去,
身體要是有一點不舒服就隨時休息甚至停止,只有你自己知道自己的狀況,
有一次參加活動狀況不是很好,騎到陽明山二子坪已經用盡氣力,最後2.5k全程牽車到助航站,
事後看到熱心車友拍的照片,反而有一番特別的熱血感覺,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車騎。
祝大家都騎車愉快平安!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