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變...動...了
(這是學"大鳥姊姊"在第二站團隊計時賽後下的結論..., 但她當時每個字之間間隔太久, 我以為她要說"大.....便"...., 而大吃一斤!!, 不是, 是"驚"..

回顧前幾年, 環法一開始像是進了高級的法式餐廳一樣, 在領您入座之後, 侍者開始向您介紹今天的菜單(個人計時賽), 接著先來餐前酒, 湯品, 前菜...(平地站), 主菜再慢慢上桌(山地站)。不過看起來, 今年一反常態, 前菜中也有讓顧客稍稍難以下嚥的食材, 就像第一站最後的小爬坡;或是突然來了一道不太精緻的美式速食(短程的團隊計時賽);雖然第三站看來比較像是典型的平地賽站, 就像前菜中, 終於有一盤法式生牛肉, 可這牛肉也不是那麼好咀嚼的(聖納澤爾大橋(St. Nazaire Bridge)...

現在, 第4站就像隨時顛覆傳統的法式料理食材內容。因為繼第1站終點, 有個小小的爬坡之後, 這一站的終點也比照辦理, Mûr-de-Bretagne就設在近300公尺的高點上, 成為今年環法的第二個"山頂終點站", 而且困難度比起第一站, 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是終點站Mûr-de-Bretagne的古堡, 姑且叫做"布列塔尼的米爾古堡"好了....
Mûr-de-Bretagne是一個人口只有2500人不到的小聚落, 因為位在高地, 這似乎又是典型從中世紀莊園領地制遺留下來的集居方式, 而它也因為位處布列塔尼的西半邊, 剛好又是the Côtes d’Armor和Morbihan兩地的分界點。事實上, 環法大賽可是經常經過這個地方, 最近的兩次是在2004和2006年, 不過設為終點, 就是第一次了。

最後5公里的高度圖
雖然這一個平地站, 又有一個4級坡, 不過沒什麼特殊的, 就不管了;重點是, 本站最後接近終點前的爬坡, 總長2公里, 前半段就是10%的坡度, 後半段才會比較緩, 4%以下, 最後平均算起來, 坡度6.9%。所以這個終點, 變成這一站另一個3級坡的登山積分點。

不要懷疑, 這就是"筆直的2公里上坡"...
而這個爬坡又有一個和大家想像不太一樣的地方, 就是從2公里前到最後的終點, 是一條筆直到不行的上坡, 這裡又要再度介紹這次環法大賽的賽務總監Jean-Francois Pescheux先生, 他說, 這爬坡: "從開始處一抬頭, 幾乎就可以看到終點..."(finish is almost visible from the bottom)
而在來到布列塔尼地區, 由於這裡是法國除了中央平原之外, 人口最密集的地區, 加上早期的城市規畫方式, 所以許多這裡的小鎮, 路面狹小, 彎來彎去, 又有點起伏的道路形態, 被車評認為有可能會讓整個集團慢慢分裂, 當然, 這樣的路況, 似乎又是puncheur型車手的天下, 像是Philippe Gilbert (Omega Pharma-Lotto)就有可能在最後的小集團爬坡中脫穎而出, 大家看到了他在第一站的表現, 雖然團隊計時賽使他讓出了領先黃衫, 目前還落後Thor Hushovd 33秒, 先不管他有沒辦法靠著這樣的優勢, 搶回黃衫, 或至少把和Thor的差距拉近一些, (別忘了, Thor也是這方面的高手), 讓這位比利時國家冠軍, 又在今年證明自己古典賽實力的好手, 在他29歲生日的當天, 幫自己贏得這美好的生日禮物。
無論如何, 大家也先祝他生日快樂吧。

Happy Birthday, Philip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