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介紹第12站之前, 要先說一段義大利建國的故事, 為什麼?如果你今年看環義, 卻不知道今年是義大利慶祝建國150周年, 那就有點遜了。
義大利先前是一個由羅馬帝國統治的殖民地區, 後來確實分裂成許多城邦和小公國, 而這些公國與城邦背後都有一股強大勢力, 他們所依勢的, 正是義大利半島鄰近的列強, 像是奧地利、西班牙, 當然還有法國。
而在19世紀中期, 歐洲民主義意識的興起, 加上先前法國大革命的影響, 義大利半島上, 也有人想要建立一個統一的國家, 而這些人, 有貴族, 有平民, 也有軍人。



義大利的建國三傑(由上而下):加里波底(Giuseppe Garibaldi), 馬志尼(Giuseppe Mazzini)和薩丁尼亞王國首相加富爾Camillo Benso Conte di Cavour)。
最早主導義大利建國的是薩丁尼亞王國。時間回到1860年4月, 當時的兩西西里王國境內發生叛亂, 讓加里波底有了機會, 他聚集了約1000名的志願軍, 名為「紅衫軍」(Camicie rosse), 就這樣, 加里波底的志願軍和當地的反抗軍結合, 在5月進佔西西里, 征服義大利南部, 加上當時第二次獨立戰爭, 去除掉奧地利的勢力。接著在9月, 他們攻下那不勒斯。那時義大利北部還有另外一個政權, 為了強調主權, 也在不希望義大利長久分裂之下, 加里波底在10月底歸順薩丁尼亞王國, 將兩西西里王國獻給他, 然後歸隱在某小島。後來, 薩丁尼亞王國再收復倫巴底(Lombardia)地區, 就在1861年3月17日, 正式宣布成立「義大利王國」, 建都在杜林(Turino), 也就是今年環義第一站的所在, 而薩丁尼亞王國也就此自動消失。
不過, 義大利其實還沒有統一, 當時的羅馬還在國外勢力的手上控制, 經過了第三次的獨立戰爭, 以及義大利軍隊在1866年與普魯士結盟, 先在普奧戰爭中併吞威尼斯, 後來法國在普法戰爭中遭到重挫, 撤回駐紮在羅馬的軍隊, 義大利國王認為可以不必再顧忌法國的威脅, 所以將羅馬納入義大利版圖之內, 義大利統一正式完成。
對不起, 說了那麼多的關鍵, 其實是要提到這一站起點, 也是上一站終點的Castelfidardo, 因為它在義大利的建國歷史上, 也扮演著重要角色。在1860年9月時, 義大利的薩丁尼亞軍隊就是在統一的過程中, 首次擊敗了法軍, 保住了教皇國, 而當時的地點, 就是在Castelfidardo。


好了, 回到比賽。第12站繼續沿著亞得里亞海岸北上, 而從高度圖就知道, 一路平坦, 而這是今年環義大賽最後一個平地賽站, 也是今年最平坦的一站。終點的Ravanna, 上次在環義出現是在2005年, 那時的第9站, 還在Fassa Bortolo車隊的Alessandro Petacchi, 在最後的5人小集團衝刺中, 以些微的差距, 贏了Paolo Bettini(Quick Step-Innergetic), Aurélien Clerc(Phonak), Robbie McEwen(Davitamon-Lotto)和Erik Zabel(T-Mobile Team)等人, 拿下冠軍(是暗示他這一站還有希望嗎?)。
Mark Cavendish在先前許多義大利車評不看好的情形下, 終於在今年環義的第10站開張了!當然, 這一站比起第10站看起來更適合他的賽段, 似乎沒有理由去懷疑他不會在接下來山地站一個一個接著來之前, 可以再拿一個單站冠軍(唉, 這些義大利人…)。不過還是可能有一些會影響Cav奪冠的因素是在終點前最後3公里, 有3個90度的轉彎, 加上很多的彎道, 大體上, 整條路是又寬又順的。

本站最後的22公里...

圖中的車手是COLNAGO-CSF INOX車隊的Manuel Belletti, 他去年環義曾在第13站拿過冠軍, 而今天這一站則是經過他的老家...(這張照片感覺照得有點做作, 因為我當年環島時, 在宜蘭海邊也來過這麼一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