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分享]自行車比賽之訓練與比賽心得分享~8/22更新

[分享]自行車比賽之訓練與比賽心得分享~8/22更新
這樣的標題下的有點太正式了,好像要寫一些報告之類再加上一些統計數據來證明....
事實上我只是以一個單車愛好者來分享,這些年的一些參賽經驗及單車體能訓練的心得而已!!
歡迎同好大夥一同討論,讓我們的訓練過程的收穫及比賽環境能夠更加安全.有趣!!

同步分享於我的部落格馬沙川的單車日記
我分享的內容及經驗,在於國內單車俱樂部所舉辦的市民組的參賽經驗,
希望能對有心從單車健身愛好者進而加入單車競賽行列,在經驗方面能有所幫助!!

首先先必須有一部單車(廢話....)
這裡指的是一輛符合賽事規定的競速公路車(相關規定請自行查閱)
個人認為先以入門車款來熟悉比賽的氣氛,當然手頭充裕的車友不在此限
(可以以環法靚車出賽,但必須能忍受意外摔車時心痛感)
我的經驗告訴我,3~5萬等級的車款表現,
足以在各賽事表現稱職,可以發揮100%的戰鬥力
不需一昧的追求頂級的高檔貨,當然環法一級戰駒必能有所更好的表現,
但那也只是提升20%的戰鬥力,來到120%
畢竟我們是要享受參加比賽過程中來獲得樂趣及經驗,
高檔配備就留給有心爭奪名次的車友來提升吧!!

接下來有了車子,那就要有人來駕馭,自行車是一項耐力著稱的運動
所以騎乘者必須要有耐力,才能享受騎乘的樂趣(又是廢話....)
耐力的訓練在於長時間的騎乘中,一點一滴累積而成!!
到這個部分,我想大家都一定沒問題,有在騎車的話,都是很熱衷的!!
騎乘的耐力一定都有~但是比賽中所用到的耐力,可就要下一些功夫去練習
當然迴轉的練習是必然的,其中還牽扯許多的力學'計算'角度'等等....
早期選手每天都是訓練台來練迴轉,又累'又熱'又無聊.....
當然不建議大家這樣來練習,我的方法就是
輕齒比,轉速100RPM,屁股不跳動,注意膝蓋及腳踝成直上直下(內八也可)
可以持續30分的迴轉既可增加齒比,訓練肌耐力!!

[分享]自行車比賽之訓練與比賽心得分享~8/22更新

300KM與600KM的差別??那就是市民組與精英組的一週訓練公里數
當然我們並不需要如此的訓練,不過耐力訓練可不能有所休息,
一週必須達到150KM以上的騎乘量,方可維持肌耐力持續!!
所以必須在一週安排2~3日的騎乘,當中需有一日達100KM,
其餘可安排夜騎OR晨騎來持續運動!!達到目標里程數.

當你可以完成上述方法,恭喜你,已經取得加入車隊(有參賽經驗的隊伍)的門票了
其實比賽重點並不在於你的體力好不好,耐力夠不夠!!而是觀念!!!
安全的完賽??這是我每一場比賽的目標!!真的!!因為市民組的比賽變數真的太多了!!
每一次比賽,都會有一些我們所謂的不定時炸彈!!他的體力很好!耐力更棒!
但是卻沒有團騎的經驗,技巧,...那就是危險份子!!
最近的比賽,這類型的車友有增加的趨勢~
所以希望在未來有心加入賽事的車友們,請先加入車隊,有團騎的經驗(不是吃吃喝喝團喔)
那你辛苦練習自行車才有所發揮,不然請參加挑戰賽即可,也是可以獲得榮耀的!!

團練中的技巧及方式,各車隊都有其方法,我相信加入會獲得更多,享受比賽帶來的樂趣吧!!


上述部分是訓練的分享,恩~好像沒寫到什麼??
我想~當加入車隊時,就會有一些熱衷比賽的好手,他們團練時的經驗分享,才是最寶貴的
畢竟,車要騎才會進步,不是花時間在這裡看我廢話就可以騎的很棒啦~所以....加入車隊吧,加油!!

.........待續


[分享]自行車比賽之訓練與比賽心得分享~8/22更新

----------------------------------------------------------------------------------------------------------

8/18

加入車隊後,你會發現...原來會騎車的強人真的很多!!
記憶中我第一次跟車隊團騎,熱身就已經是讓我有點吃不消了,熱身完畢~
我就被海放了....心理真是衝擊很大,"哪耶差價坐"....我都有認真騎阿??
原來就是認知上的差別,個人騎乘跟團練上的差異性,那要如何去增加自己的能力呢?
畢竟一直被海放,感覺很糟滴,以下先提供一些方法來達成安全的騎乘觀念!

適當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但運動過量就容易造成運動傷害!!
運動前的熱身很重要,騎乘的姿勢,體力的分配,訓練量的多寡,內容等...在在都會影響到
我們在一段訓練的開始都會有將近30分鐘的熱身,讓身體"熱"起來
騎乘前後的拉筋(請自行搜尋),需作足,提升自我本身的柔軟度(柔軟度好,較不易拉傷)

熱身騎乘~通常都是輕齒比搭配高迴轉(90~110rpm)來達到熱身,速度保持25km/h以上持續進行15分
接下來搭配稍重齒比來讓肌肉收縮,可以將速度提升至35km/h以上進行5分鐘加速再換輕齒緩和
兩次循環(重輕齒比替換),完成後既可進行強度的訓練囉!!

騎乘姿勢~很多書上都有提到,高踝'提腿'轉髖'.....重點在雙腿的迴轉動作,騎乘時雙腿保持直上直下或內八,
避免提腿動作造成膝蓋外移,推'踩'拉'提...讓動作達成一個循環,讓迴轉可以順暢的動作....

體力分配~當你可以用53*21搭配80rpm前進時,請改用53*23搭配90rpm來運動,退一齒或兩齒,
適當的減輕腿部膝蓋的壓力,可以讓你騎的更健康,更有效!

訓練量~~因人而異!!很難去制定,有時候過量會造成肌肉酸痛,但是超量或是施力錯誤卻會導致拉傷!!
我的經驗是相信自己身體的反應,訓練是循序漸進,累積而成的,我檢視自己能力的方式~
找一段複合行程路段(平路,丘陵,山路等)里程約100km,一個月騎乘一次,全程計算時間,
來檢定自己一個月的訓練成效是否有無進歩,獨推均速30km/h標準來增加或減少訓練量!!

心跳數率~220-年紀=最高心跳.....我想這個只是參考直,當然熱身階段盡量勿超過150,
訓練過程中就看看即可,我的經驗是~不要讓心跳數率去限制能力!!爆心跳是常常有的事啦!!

休息也是重要的,畢竟惡操自己身體也是很容易受傷的!!訓練後的正確休息,才能讓訓練達到效果!!

當中有一些是隊友分享及書上經驗與網上車友分享得知,
訓練是苦悶的,但是成果卻是甘甜無比,終於....在兩個月後,我可以氣喘吁吁的跟上一段路程了(還無法全程)
能夠跟完團練全程,那就可以取得參賽的入場卷囉!!所以.....繼續努力吧!!

很多的比賽經驗是要參加比賽才可以親身體驗,但是常常團練當比賽,無形中就是一直累積經驗
所謂的集團倫理??
不外乎自我的騎乘穩定度'不亂變換動線'勿急煞車'適當的領騎'危機的處理'避免影響集團行進安全....
水壺要放好啦'不要閃坑啦'變換動線要打手勢'.....還有許多的不可以....
重點就是,要習慣跟一堆人一起騎車,常常騎就會習慣的,不是用頭殼去記那麼多不可以,
而是用身體去記住每一次安全的團練或比賽騎乘,不讓自己與他人陷於危險之中,
用輕鬆的心情去享受比賽的過程,那才是比賽阿!!

..........待續


[分享]自行車比賽之訓練與比賽心得分享~8/22更新


------------------------------------------------------------------------------------------------

8/22

今天來分享如何在比賽中持續騎車!!

誠如我之前說的,均速30km/h,距離100km,我想有持續練車的車友

應該不難達到這個目標,但是要應用在比賽中可能會稍顯不足.

想要在比賽中有餘力的騎乘,那是一項技巧

當集團中有人攻擊,是否應可以承受速度上的變化!!

當你可以在均速36km\h在集團中輕鬆騎乘,但是速度提升至45km\h以上時

你可以承受多久??這個部分就是你的間歇恢復能力強弱!!

假如你都是獨行俠般的個人訓練,我想~很難達到高強度的間歇訓練

所以~趕緊加入車隊騎車吧!!


間歇是訓練心肺功能~越短時間恢復能力那就是訓練重點

那各部的肌肉的持續該如何"使用"

這個肌肉的"使用"會牽扯到人體專業的部分

我並不專精,所以只能概略的分享我的心得

在一段路程的騎乘中,你所乘坐的位置,每一個乘坐點,都代表不同的施力點

將坐墊細分為4等份

1.重心在後方4/1處,那是長程的騎乘方法

2.重心在後方4/2處,那是一般騎乘使用的位置

3.重心在後方4/3處,那是使用迴轉轉為主的踩踏方式

4.重心在前方4/1處,那是衝刺及攻擊的坐法


想要在長時間的比賽騎乘中保持肌肉的新鮮度

適當的改變乘坐方式是一項很有效的方法

可以在1~3項乘坐方式間來回改變,可以舒緩肌肉的緊繃感

會讓你的騎乘時間倍增,不過在平常的練習中就要經常使用鍛鍊各部肌肉

需注意騎乘時上半身避免過度的晃動,浪費過多的體力

上述方式可以長距離比賽中,掌握住更好的體能狀態

才能在關鍵時刻有足夠的爆發力來做最後的衝刺

當然此方法在山路的騎乘當中也是有其重要性!!

概略分享~盼請指教!!

待續......


[分享]自行車比賽之訓練與比賽心得分享~8/22更新

-----------------------------------------------------------------------------------------------
以下是回覆車友的訓練分享

sean87028 wrote:
1.跟上主集團完賽
2.有使用版輪在花東賽會差很多嗎
3.準備的方向,需要增加哪方面的能力
4.小弟一個星期可以練車2-3天 一次大約4-5個鐘頭


Ans:

提供我的花東參賽經驗供你參考!!

1.必須參加車隊訓練
(有參賽經驗的車隊or精英組選手)到明年4月比賽還有8個月的時間,,重點在事故應變能力,狀況的處理,成績其次,集團騎乘的觀念及倫理!!有豐富的團練經驗才能有更好的表現!!加油!!

2.版輪在第一天有一些的助力,順風的130km是有需要的,但是版輪的使用必須端看你的爬坡能力,能力夠!!那就放心的使用吧,牛山過的去,那就沒問題!!不行!!~~~那就使用登山取向的輪組吧,牛山開掉了,那就沒機會了!!
第二天170km版輪可有可無,逆風狀態幫助效果不大,除非你是參加精英組的!!

3.需作體能的加強訓練,目前你的訓練量是不足的,比賽注重的是你"間歇力"能力及"高強度的持續力",不是順順的騎乘就能夠在比賽中有好的表現,必須在不斷在訓練中提升自己的能力,簡單的說~那就是不要相信自己已經到了體能極限,突破自我!!就是進步的動力,還有意志力!!!!那更是重點,要相信自己可以!!那就可以達成目標!!

4.提供你~我建議的訓練方式供你參考!!
8月~12月 加強長距離的騎乘,每一次的訓練,中途儘量不休息(補給品需隨身攜帶充足,或只休息一次)保持在每 一趟訓練120km的騎乘距離,整趟均速保持在27.5km/h以上!!(全程包含熱身及紅綠燈)一星期2~3趟,讓身體習慣長距離的騎乘!!
1月~4月 逐步增加騎乘的均速提升,可以維持在30km/h以上就很ok!!一星期必須有一天團練騎乘達到自我的極限(突破自我),另外兩天就保持在均速30up既可,當然必須加強爬坡及間歇能力,如此~應該可以達到你的目標了!!加油!!


長距離訓練通常都包含山路訓練,這樣才能有效訓練到各部肌肉及肌耐力~

建議平路60%(保含熱身及緩和)
丘陵地形30%(訓練間歇)
連續山路10%(肌耐力訓練)

個人經驗~僅供參考~希望能對你有所幫助!!在市民組的比賽應該會有所表現!!



2010-08-18 6:05 發佈
malabar wrote:
這樣的標題下的有點太...(恕刪)

頭香,
看來是高手發表經驗哦




javaboy wrote:
頭香,看來是高手發表...(恕刪)


看起來是笑傲”紅塵”的高手來分享比賽經驗喔,
真的受益良多
請問一下,這也是長期困擾我的問題

像貴車隊練這麼大

我想多少都會遇到身體保健上面的問題吧

不知道貴車隊平常都怎麼保持體能狀況?

又, 如果遇上了筋骨拉傷甚至其他更嚴重的問題

一般都怎麼處理及保養

我知道騎前跟騎後都要拉筋

但是總覺得效果不是很大, 只能暫時舒緩而已

麻煩馬拉大解答
抱歉問題很多, 只是好不容易有專業的上來了, 當然要緊抓不放拚命的問了

有關熱身的問題

請問貴車隊在騎乘前會做怎樣的熱身?

騎乘前段的熱身段要如何做最有效的熱身? 是以心跳數做判斷的依據嗎?
請問上圖衝線第一名的是您本人嗎?
阿湯哥隨便騎 YA!!
他就是傳說中的"馬沙川"是也......

不論是自主或團體訓練都很有自己的一套方法

今天更是在國內的幾場比賽大放異彩
(如花東p1第一名p2第3名第2天摔車.雲林賽也都是名列前矛)

小弟也是跟隨老大哥.練習而受益良多...

他也我的觀念是.練對方法比起里程多寡來的重要.....

大家就盡量挖寶喽.....

阿湯哥隨便騎 wrote:
請問上圖衝線第一名的...(恕刪)


這位是rm30的啦....

版主是rm35的.也是花東市民第一天冠軍

魔佛 wrote:
抱歉問題很多, 只是...(恕刪)


有關熱身的問題

請問貴車隊在騎乘前會做怎樣的熱身?

騎乘前段的熱身段要如何做最有效的熱身? 是以心跳數做判斷的依據嗎?
-------------------------------------------------------------------------

這段我幫川哥回答好了.....


出發後大約是用30上下的速度順騎.....
慢慢踩或用迴轉速踩就看個人......

出了鬧區之後(約8-10km)才會開始有強度出現.....

以上 參考看看
挖洗"山姆叔叔"啦...

魔佛 wrote:
我想多少都會遇到身體保健上面的問題吧
不知道貴車隊平常都怎麼保持體能狀況?

魔佛 wrote:
騎乘前會做怎樣的熱身?


你好~
適當運動有益身體健康,但運動過量就容易照成運動傷害!!
運動前的熱身很重要,騎乘的姿勢,體力的分配,訓練量的多寡,內容等...在在都會影響到
我們在一段訓練的開始都會有將近30分鐘的熱身,讓身體"熱"起來
騎乘前後的拉筋(請自行搜尋),需作足,提升自我本身的柔軟度(柔軟度好,較不易拉傷)

熱身騎乘~通常都是輕齒比搭配高迴轉(90~110rpm)來達到熱身,速度保持25km/h以上持續進行15分
接下來搭配稍重齒比來讓肌肉收縮,可以將速度提升至35km/h以上進行5分鐘加速再換輕齒緩和
兩次循環(重輕齒比替換),完成後既可進行強度的訓練囉!!

騎乘姿勢~很多書上都有提到,高踝'提腿'轉髖'.....重點在雙腿的迴轉動作,騎乘時雙腿保持直上直下或內八,
避免提腿動作照成膝蓋外移,提'推'踩'拉...讓動作達成一個循環,讓迴轉可以順暢的動作....

體力分配~當你可以用53*21搭配80rpm前進時,請改用53*23搭配90rpm來運動,退一齒或兩齒,
適當的減輕腿部膝蓋的壓力,可以讓你騎的更健康,更有效!

訓練量~~因人而異!!很難去制定,有時候過量會照成肌肉酸痛,但是超量或是施力錯誤卻會導致拉傷!!
我的經驗是相信自己身體的反應,訓練是循序漸進,累積而成的,我檢視自己能力的方式~
找一段複合行程路段(平路,丘陵,山路等)里程約100km,一個月騎乘一次,全程計算時間,
來檢定自己一個月的訓練成效是否有無進歩,獨推均速30km/h標準來增加或減少訓練量!!

心跳數率~220-年紀=最高心跳.....我想這個只是參考直,當然熱身階段盡量勿超過150,
訓練過程中就看看即可,我的經驗是~不要讓心跳數率去限制能力!!爆心跳是常常有的事啦!!

休息也是重要的,畢竟惡操自己身體也是很容易受傷的!!訓練後的正確休息,才能讓訓練達到效果!!

希望有回答到你的問題!!

阿湯哥隨便騎 wrote:
請問上圖衝線第一名的...(恕刪)


你好~
圖片中衝線者非本人啦,那是我們車隊主將囉!!
  • 6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