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

2010環法大賽 第16站, Bagnères-de-Luchon – Pau 199.5Km

昨天的第15站, 原以為應該還不是Schleck弟弟和Contador攤牌的時候, 卻因為Schleck的變速器突捶, 讓康弟逮到機會大噴, 並且一路領先, 最後倒贏8秒, 終於把黃衫穿在身上。我在寫這一站開版的同時, 第15站的討論己經蓋到了450多樓, 而貓大也果然寫了一篇<等或不等>的文章(剛出爐而已, 請自行查閱, 這裡不轉貼), 看來支持比賽就是比賽(康弟該衝)和君子之爭(康弟該等)的意見都有, 粉熱鬧。

我不是這方面專家, 雖然我知道壯哥和Ullrich先前互等的"一時美談", 但也是最近才知道環法在這方面所謂的"潛規則"。對於康弟是該衝還是該等, 我想舉一個我稍稍在行, 也經常親身經歷的例子。

我曾經是籃球選手, 後來也當過一陣子的基層教練, 所以我想舉一個籃球場上和昨天康弟與安弟之間該衝還是該讓的狀況:如果各位有打籃球, 也打過正式比賽, 應該知道當進攻方持球時, 因為違例(如球出界、走步、禁區3秒等情形)造成的原防守方取得進攻權時, 球一定要交由最近的裁判負責在定點的邊線外, 將球交給發球方的球員將球發進場內;但其實在1998年之前, 國際籃總(FIBA)的規則和裁判判例中, 並沒有這個規定, 所以常常會出現一個情形, 就是當進攻方發生違例時, 原防守方如果精明一點, 會立刻有人將球拿了, 自行到附近邊線, 直接發球進來, 通常就在原進攻方還沒完全轉換防守時, 突然就發現被對方快攻得分了!一開始因為這樣而吃悶虧的球隊, 常常向裁判甚至大會提出抗議, 說是違反運動精神, 應該要等到進攻方的轉換防守就緒後, 轉換的進攻方才可以發球進場內, 這樣才公平。可是裁判兩手一攤, 審判委員也只能笑笑, 因為根本沒這規定說一定要這麼做, 有時抗議的還會被笑說是嫩咖, 不懂得利用規則。

後來大家都精了, 不少球隊還特別演練一套如果對方違例時, 如何在第一時間拿球發進場內, 交由其他4名球員快攻得分的戰術;更狠一點的, 得分後還繼續開始全場包夾, 就曾經有球隊在這樣的戰術執行下, 一下子追了好幾分。當然, 要暗算別人, 也要防暗算, 所以也擬出了萬一我方發生違例的同時, 如何防範對方立刻拿球發球進場內發動快攻的因應之道, 有人將球隨便丟得老遠, 有人將球丟給裁判, 甚至還有球員把球抱著退到後場, 覺得隊友的防守陣式差不多了再放球, 這麼一來一往之下, 又形成了違例後的搶球衝突, 因為一個要搶攻, 另一邊又不要那麼早放手。最明顯的例子, 有一年的瓊斯盃中韓之戰, 那時韓國隊有個射手叫李忠熙的(老一輩的籃球迷應該都知道), 就因為一次底線的帶球, 被判走步違例後, 將球緊緊抱住不放, 中華隊的球員(記得是曾增球)要過去拿球, 兩人就發生推擠, 頓時場內觀眾噓聲四起, 寶特瓶炸彈從觀眾席上空投而下, 其間還夾了不少硬物, 最後迫使裁判暫時中止比賽。

另一個例子, 現在就算修改規則, 也還是常常發生:就是當一方(特別是進攻方)的某一球員, 因為任何突發狀況, 如扭傷、隱形眼鏡脫落, 甚至是鞋子掉了, 因為還是比賽進行期間, 除非是重大狀況(見血了?!或是真的很痛??), 否則裁判是不會主動暫停比賽時間的, 因此另一方球隊就會在對方4打5的情形下乘人之危, 就算只有4名球員戰力的一方大罵對方沒有風度, 但是裁判依然是擊掌然後兩臂張開手心向前(意指繼續比賽), 直到死球狀態為止。

運動比賽, 講求的是公平競爭, 但是長久以來, 不論是個人運動員還是運動團隊, 除了加強在比賽時的強度之外, 對於如何加強心理素質以及運用規則, 也有人專門在下苦工研究, 看來公平競爭這種事, 在追求勝利的前提下, 慢慢地只成為口號而已吧。所以為了勝利, 強隊可以把弱隊打到落花流水, 打到扣逗(像剛剛緯來體育台轉播的亞洲少棒賽中華對越南...), 打到觀眾一面倒地支持弱隊, 一味地認為強隊沒有運動精神和風度。

但說真的, 有規則說一定要在怎麼樣的情形下公平競爭嗎??運動員在不違反規則之下取得優勢錯了嗎? 如果把這樣的前提放在Contador昨天趁著Schleck機械故障而狂噴海放, 看來他完全合乎規定, 怪只怪Schleck運不好, 關鍵時刻被自己的車打敗。

我在先前開版時, 針對今年環法一開始的序幕戰壞天氣、坎叔搞中立、壯哥連三摔, 以及Mark Renshaw的終點前頭捶, 都認為是比賽的一部分, 所以, 這當然也是。不過比賽的主體除了選手, 觀眾也是另一個主要部分, 我必須說, 觀眾有時是帶著感性在看比賽的, 所以在各有各的支持對象的前提下, 自己支持的運動員因為某些原因, 被主要競爭對手"乘人之危", 看在眼裡當然不是滋味, 就更別提因此黃衫換人穿的Schleck弟弟了(當然他臉會臭, 換成是你, 或許也會)。難怪康弟會被噓, 但是這樣的噓聲能轉變Schleck因為自己的突發狀況造成的落後嗎??顯然是不會, 因為這就是比賽, 有爭勝的機會, 當然不放過。

我既不是康弟迷, 也不是安弟(Schleck)迷, 早期我是壯哥迷, 不過現在我是環法迷。環法如果跑到眾人罵, 相信ASO一定會修改規則;但如果大家只是因為各自支持的運動員被人欺負而大罵, 這種情緒的抒發過了就好。支持Schleck的, 請期盼他能將怒氣轉換成動力, 在接下來的幾站好好討回他該有的;而康弟迷也應該希望他真正跑出一個狂噴的狀態, 最好能再拉大這8秒的差距, 讓大家知道, 領先人家不是乘人之危而已。至於潛規則, 知道就好了, 有人這麼作, 大家拍拍手;沒人這麼作, 似乎也不用拿出來作文章了。

因為我始終相信一句話:該是你的, 一定跑不掉;不是你的, 就算強求, 也沒用。

------------------------------------------------------------------------------------------------------------

2010環法大賽 第16站, Bagnères-de-Luchon – Pau 199.5Km

2010環法大賽 第16站, Bagnères-de-Luchon – Pau 199.5Km

至於這一站的比賽, 簡單地說, 還在庇里牛斯山區, 要爬四座大山, 被認為是今年最硬斗的一站。它有著今年最高(2115公尺)的Col du Tourmalet, 最低的Col d’Aspin也有將近1500公尺, 兩個1級坡和兩個HC級坡, 就知道今天的比賽有多變態了。結果環法官網竟然說, 有人覺得這樣還是不好, 因為對於比賽的可看性沒什麼幫助, 本站最後一個HC級坡的Col d’Aubisque, 離終點的Pau太遠了(頂點下來到終點約60公里), 真是"歐買尬"。其實, 比賽就是比賽, 車手們從上一站終點的Peyresourde山腳下開始, 要經過Aspin, Tourmalet and Aubisque這三個在環法史上赫赫有名的大山, 最後讓他們從山上下來, 應該也不過分啦。雖然從Aubisque下山到終點的pau真的不近, 但真正下滑的賽段只有30公里左右, 大約是第一個衝刺點附近。倒是這一段和1969年的第17站214公里的賽段差不多(當時的終點只到Pau西邊的Mourenx而已), 同樣經過這4座大山, 傳奇車手Eddy Merckx在一開始不久就從主集團脫逃, 等於領先了近180公里, 最後拿下單站, 第二名的車手8分鐘後才回來。所以這一站, 也有向Eddy致敬的意思。倒是車評覺得, 應該不會再有第二個人, 可以像Eddy一樣這麼勇猛, 如果有, 他說他會嚇死。

其實Frontier-sport大大, 早在7/2環法還沒開始前, 就幫忙翻譯了一篇來自於cyclingnews,com, 介紹了本站和第17站的Col du Tourmalet為主的文章, 大家可以去看一下:(寫得太好了, 記得看完一定要給5分)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367&t=1632820&last=20648886

2010環法大賽 第16站, Bagnères-de-Luchon – Pau 199.5Km

除了Col du Tourmalet之外, 終點前的另一座大山 - Col d'Aubisque也是環法賽中的傳奇之一。由於時間關係, 手邊的資料沒法即時譯出和大家分享, 倒是編者的一句話, 可以知道它的地位:

"如果Tourmalet是庇里牛斯星系的一顆主星, Aubisque在這個星系同樣有它足以引人注意的亮度。"

前一站時提過, 今年是環法賽站來到庇里牛斯山區的百年紀念, 所以在這附近的許多作為環法起終點的城市, 也都跟著沾光。這一站的起點(也就是上一站的終點) Bagnères-de-Luchon, 先前提過了, 已經在環法賽出現50次;而終點的Pau, 更是在環法賽出現達62次!這項紀錄, 目前只有Bordeaux(78次)和巴黎(96次)比它強。為此, 今年Pau在當地民眾的策劃下, 還盛大舉辦“Je me souviens du Tour” (I remember the Tour)的活動。看來, 環法官網給了一段話, 最能顯示Pau和環法的關係:

"Pau loves the Tour and the Tour loves Pau."

不用翻譯了吧!!!

那這一站要看什麼?當然是Andy Schleck和Alberto Contador的"雙A"、"雙弟"對決,也是黃衫之戰, 看是康弟拿出真本領保住黃衫, 還是安弟有本事再把黃衫搶回來?所以其他的也不用多說了, 倒是大家在他倆對決之前, 有時間的話, 多看看山上的風景吧。
2010-07-20 15:20 發佈
頭香!!!andy加油!!!andy加油!!!andy加油!!!andy加油!!!
先推再說,謝謝精闢分析

151515151515
Contador 加油 加油 加油 加油 加油
經過昨天的"落鏈"事件
相當期待今天排名前四的GC車手可以互爆啊
尤其還要爬兩個1級坡跟兩個HC坡
應該可以騎High到翻
太多的如果也不會因此變成事實
就讓口水只是口水就好吧

昨天Schleck的狀況很好,故障後急起直追的力道更是可怕
很明顯的他有在後面的爬坡扳回時間,可惜真的是下坡不如人
Schleck剩下可板回的機會不多
這一站一定要好好表現了

Menchov會不會繼續神勇
Sanchez會不會在長下坡中有驚人演出
加溫中的壯哥會不會來點特別小菜呢
今晚一定要注意看喔
http://caf677.pixnet.net/blog
今天最後一個HC爬坡離終點好遠……選擇一起下坡比爬坡的伴還重要吧?
jtlcheng wrote:
昨天的第15站, 原...(恕刪)


闢大,感謝你精闢的分析!

關於各項運動的不成文規則,小弟有個想法。

美國發明的運動是錙銖必較,沒啥風度可言;歐洲風行的運動比較有那麼些君子之爭的味道。

美式足球比賽要動用到碼表跟皮尺,規則厚厚一本訂到連裁判有時候都會搞錯。

反觀足球比賽,連裁判的表準不準都不大影響,傷停時間裁判說了算,球權也是球員可以視情況轉給對方。

話說回來,看慣NBA在最後幾秒那些無止盡的暫停,碼表準確到小數點第一位的比賽,我剛開始看足球比賽時,還真不習慣鬆散的碼表啊。

我想,不同文化造就不同運動方式。

每個人有個自的解讀比賽方式,不過,想想背後的文化意義也是見很有趣的事情啊!
嗯 下坡跟到好手真的賺到
像昨天Contator就跟到Sanchez
難怪他不想慢下來的ANDY
SFmax wrote:
足球比賽,連裁判的表準不準都不大影響,傷停時間裁判說了算,球權也是球員可以視情況轉給對方。

話說回來,看慣NBA在最後幾秒那些無止盡的暫停,碼表準確到小數點第一位的比賽,我剛開始看足球比賽時,還真不習慣鬆散的碼表啊。

足球得分不像籃球一樣容易,所以多幾秒、少幾秒也沒什麼差。
話說,環法的計時有很隨便嗎??
  • 40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40)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