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是在扎根了,希望十年後TDF能有台灣選手.
今天看到的新聞 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709/58/28ydl.html
明道高職的校長我覺得算昰思想都還滿前衛的
至少我覺得我讀的科系那時候學校有一直幫我們輔導考證照
我想有些事還是需要有人先做....
有沒有成功事其次.....
如果在裡面產學合作的學生能夠很開心的騎腳踏車朝他的興趣邁進
那也是很幸福的!!!
除非像Pantani在賽事表現成造為大多數人認為的英雄,又英年早逝,否則人生的後續生涯規劃又是
一大苦惱。
所以個人愚見,最好除了開車店外,還要更多賽事後的生涯。
以下是我的一些想像:
1.成立自行車品牌。這是最困難的。
2.學校/車隊的教練。但是在經過10年打造的,投入這個產學合作的人數應該會遠遠超過這塊人數。
在這塊的人是持續讓職業車隊耕耘的基石。
3.各地方單車組織的教練/訓練員/職員。這點有待各地方政府成立運動基金會或是專門組織。
有這塊組織的話,自行車運動和一般民間的連繫會更加密切,有加深自行車運動的風氣之用。
4.單車媒體的編輯/幹部。我講得是超越現在的雜誌社,類似國外BikeRadar, VeloNews, TestRider等
等的規模。這塊是台灣廠商最欠缺的行銷環境。但是做起來的話,行銷國際的主動權就在我們台灣公司
的身上,也就不用仰賴外國資源替我們主導國際行銷。
不成熟之處,僅搏君一笑。
モーニング娘。最高!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