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

[鹹水雞]環法賽:GC重要還是衝刺重要?

沒有人會否認昨天(第四站)是一場無聊的比賽,尤其是安排在石板路賽段之後,更顯單調。但這時候要同情一下車手,因為如果每天都像第三站一樣消耗的話,又要毛起來抗議了。但是衝刺車手有第二顆心臟,除了 Hushovd 之外其他衝刺好手應該沒什麼浪費到力氣。

HTC 車隊有著黃金火車陣形,遠處先由"Mazda" Tony Martin 拉起速度,中段由"Audi" Bernhard Eisel 加溫,後段由"Porsche" Mark Renshaw 擺脫其他人,最後再把 "Ferrari" Mark Cavendish 發射出去。去年環法 Cavendish 拿下六站,沒人能破 HTC 的陣形,即使 Garmin 車隊在最後一站嘗試過,但輸得更慘。不過昨天的表現,Cavendish 讓人失望了。

我佩服 Lampre 車隊兩位老將的高招:Danilo Hondo 以及 Alexandro Petacchi,兩人都是 1974 年生。Petacchi 他是要靠火車來拉的衝刺好手,甚至可以說,沒有火車就沒有他眾多的勝利。在睽違六年再次進入環法後,他做足了準備,並且企圖心旺盛,參加就是要奪勝的。昨天的比賽中,最後一公里 HTC 火車頭還有兩節的時候,Hondo 趁著 Eisel 速度變慢的時刻,忽然猛烈衝出,迫使 Renshaw 提早上工,但 Hondo 沒拉多遠就下來了。雖然 Renshaw 尾速驚人,但再怎麼厲害的引導員也沒辦法維持 700 公尺還能夠加速,於是給了排在第四位的 Petacchi 機會,趁著 Renshaw 速度慢下來的時刻,變線衝出,精彩拿下勝利。

Cavendish 今年的狀況奇差。在他大爆發的第一年,靠自己的靈活度就可以連勝皆捷。車隊經理 Bob Stapleton 發現他的這種才能,於是為他打造一支衝刺車隊,使他第二年的成績更是囂張到一個程度。今年 Cavendish 的車感奇差,參加的場次也少,在昨天那種狀況,看到引導員的節奏被打亂,應該要臨機應變,觀察其他車手的動機(這也是 Cav 以前的強項),但他還是死守在 Renshaw 的輪後。Cav 曾說他完全信任 Renshaw,而 Renshaw 也沒有讓他失望過。這次衝刺大失敗,不能單怪 Cav 或 Renshaw,但如果這對黃金搭擋因此而產生嫌隙,那就不妙了。有太多引導員出來替代掉主將的故事,包括 Cav 他也曾經是 Andre Greipel 的引導員。不過運動員的情緒來得快去得也快,如果他們倆能夠好好檢討挫敗原因,今天再來試一次,那是最好的結局。

GC or sprinter?

車迷們每天在討論的,大多是 GC 車手的表現。那照理說,每支車隊都應該養一位 GC 車手,來增加話題。但若車隊經理是位精明的商人,像 Bob Stapleton,就會發現 GC 車手是投資報酬率極差的標的:
1. 成績頂尖的 GC 車手一定很貴
2. 為了這位 Ace,必須為他量身打造一支爭奪總冠軍的專門車隊
3. Ace 穿上領先車衣後,整支車隊又要在集團前面消耗體力
4. 萬一 Ace 摔車了,不要說這場比賽,甚至整個賽季就報銷了
5. 就算不摔,拿下總冠軍的可能性也不超過 25%
6. 最糟的一點是,在一場像環法一樣的大賽中,GC 車手出現在媒體版面的篇幅可能不如單站冠軍!
7. 更令人絕望的是,腦殘的觀眾一定會問一些腦殘問題:「為什麼阿姆斯壯慢慢騎進終點?」「為什麼阿姆斯壯不去追趕前面領先的車手?」「為什麼阿姆斯壯沒贏單站就可以穿上黃衫?」「為什麼都已經是總冠軍了還這麼沒有運動家精神?」(我以前也問過,真腦殘)

與其要回答這些腦殘的問題,不如就給觀眾和贊助商一場又一場真正的勝利!單站勝利多風光啊,可以舉雙手、吸奶嘴、親十字架、親老婆的照片、打電話、開槍...來慶祝獲勝,賽後媒體訪談一個接一個,報紙版面大幅報導;倍受冷落的 GC 車手只能說:「我們一天過一天,進高山站再走著瞧」這類老掉牙回應。身為隊經理,為了滿足大量媒體曝光的需求,你會簽 GC 車手,還是衝刺車手?

那為什麼還要養 GC 車手?當你看比賽看得越深入的時候,才會發現 GC 車手的競爭是深層的、壯烈的、可歌可泣的、具有歷史意義的。你沒辦法把衝刺車手的事蹟串起來講成一篇故事,頂多覺得他很厲害罷了。兩者之間就像小說和報紙的差別,每天看「屍體加裸體」的水果日報會讓品味庸俗,你會想讀讀《罪與罰》或《紅樓夢》來提升一下生命的內涵。

長遠贊助的車隊,最終還是要回歸到養幾位 GC 車手。自行車運動看得越深,就越了解 GC 車手的價值。Bob Stapleton 雖然擁有兩位風光的衝刺車手,但同時還是有兩位未來的 GC 之星:Tony Martin 和 Tejay Van Garderen(未參加環法)。有沒有可能衝刺和 GC 兼顧呢?問 Cadel Evans 就知道。他在 Lotto 車隊不斷進步的時期,同隊還有衝刺明星 Robbie McEwen。Lotto 車隊的牆頭草心態,最後是讓兩個人都沒有最佳的表現。
2010-07-08 14:32 發佈
hondo 是德國人,其他慢慢看


1515151515
又來每日一好文了~

感謝肥油貓大的評論及觀點
肥油貓大的評論及觀點,若能及時在線上看到更好!說真的!肥大若能現場轉播講評,我想會讓看環法賽更熱血!!可惜今年看環法賽碰上幾乎可以開靜音看比賽!!因為轉英文聽不懂太多!聽中文又好像在催眠!....
還是看看肥大的文字講評比較長知識!!
請問這些GC 車手的薪水如何呢?他們好像無名英雄!!職業賽中名與利不知在他們心理價值是什麼?
大家好!
感謝肥油貓大的精闢講解

的確,昨晚Cavendish後半段的衝刺也讓我徹底失望...

有如燃料沒填滿的曼島飛彈

飛到一半就自爆了...更讓"噴射機"輕易逃脫成功

希望在未來幾場的平地賽事Cavendish能有所發揮!!

昨天Cavendish真的放棄太早了
雖說已無奪希望,但慢慢進終點就真的讓人看了很沒勁
希望之後能有更熱血的衝刺
也希望登山站快來^^
衝刺選手很悲壯~ 基本上都是 all or nothing 的結局~~ 比如去年和今年的盤子~ 
GC的話相對比較拼實力,斗策略……實力強勁,策略得當的話 至少都站得上最終領獎台,只不過臺階高度決定了眼神的幽怨程度。

其實如果有回顧昨天的最後幾km可以注意到,cavendish的失敗有著多方面的原因

1. Hondo順利破壞HTC的train。當時HTC的隊伍保持得還很完成,但是Hondo的突然殺出,使得整個大部隊前方位置瞬間混亂,這是去年其他車隊完全沒有做到的一點——他們有嘗試去做嗎?

2.注意看的話,會發現雖然lead out train完全被破壞,但是Cavendish的位置卻並不差。換言之這個時候更加多的是他和其他衝刺車手單挑時間。可是他完全放棄了,甚至有一些跟不上renshaw。雖然半年來HTC-Columbia在任何場合都表示了對Cavendish的實力的信心,但是很明顯Cavendish的power已經沒有辦法讓他像前年和去年上半年(這是因爲去年6月后他基本沒有這樣的單挑機會,幾乎都是出色的lead out train奠定勝侷,相對比較早的比賽更能看出他power和當時對手的差別)一樣能夠在單挑中獲勝。

3.HTC-Columbia車隊策略重心的轉移。雖然傳統上還是認爲HTC-Columbia是一支衝刺型的車隊,但是隨著車隊的成功,車隊開始逐漸試圖轉移一部分重心到其他類型的車手上。外行看熱鬧内行看門道。衝刺雖然熱鬧好看,但是更像是美味的甜品,真正的大餐永遠屬於GC(下午三點寫這個真餓)。衝刺熱鬧兩天沒了,GC很可能可以不斷佔據一年兩年甚至十年二十年的版面。好的GC車手,那是在低級別的U23比賽中就炙手可熱的(以Contador為例,當時他還沒有轉職業就有好幾個車隊有意向簽下他)。對HTC-Columbia這樣的車隊來説,雖然有著Cavendish這樣的熱鬧,但是GC背後的深層價值也是有著強大吸引力的,尤其是在自己能簽下這樣車手的情況下,何樂而不爲。說了好多離題的廢話,無非是想説明,從這次HTC的環法名單來看,就能明顯感覺到他們重心的轉移

2009
71 Mark Cavendish(衝刺)
72 Bernhard Eisel(衝刺)
73 Bert Grabsch(副手)
74 George Hincapie(副手)
75 Kim Kirchen
76 Tony Martin(副手)
77 Maxime Monfort
78 Mark Renshaw(衝刺)
79 Michael Rogers (GC)


2010
111 Mark Cavendish (衝刺)
112 Bernhard Eisel (衝刺)
113 Bert Grabsch(副手)
114 Adam Hansen (副手)
115 Tony Martin
116 Maxime Monfort
117 Mark Renshaw(衝刺)
118 Michael Rogers (GC)
119 Kanstantsin Siutsou

2009年的Kim Kirchen的角色我覺得很難定義,他的目標是GC,但是因爲狀態原因實際上在比賽中更類似于Grabsch的作用,也就是在比賽還有50km的時候開始在集團前方加速,一般要輪流工作到最后10幾km。Maxime Monfort從這幾站的表現來看,今年和去年的角色應該差不多,類似于萬能,基本上就是什麽工作都要嘗試。Rogers是確定的GC。Kanstantsin Siutsou和Maxime Monfort的角色差不多。重要的轉變就是Tony Martin,他去年到今年的表現確定了他在衝刺方面的幫助減少了很多。如果有看去年的比賽應該會記得去年直到最後1km都可以看到tony martin,但是今年雖然能在lead out中看到他,但是最後幾km他顯然在我們視線中出現得很少了。

HTC自己對此的解釋就是他們希望一半純的衝刺,另一半可以去嘗試一些其他的。到目前爲止這個目標並不順利,tony martin和rogers在石頭路上時間均有損耗,而且他們倆並不擅長爬坡。但是考慮到Tejay Van Garderen(話説還有人記得他嗎?)和Rasmus Guldhammer這兩位車隊很看重的新人,也不妨認爲現在轉移部分力量為未來的GC做准備。 更何況好花不常開好景不長在,有了Ciolek和Greipel的前車之鑒,説不準什麽時候Cavendish就走了,車隊勢必要給自己留好後路。


如果Cavendish不走怎麽辦呢?車隊不是要GC和衝刺車手衝突了嗎?

還記得上一次同一個車隊同時獲得黃衫和綠衫什麽時候嗎?1996年的T-Mobile會告訴你答案-v- 當然我認爲這個的前提是Cavendish不得不面臨自己的lead out減員的後果。


說得不全的地方煩請各位指出
0945 wrote:
肥油貓大的評論及觀點...(恕刪)


GC車手,很有錢很有錢很有錢

基本上你能喊得出名字的,都是屬於有錢的
0945 wrote:
肥油貓大的評論及觀點,若能及時在線上看到更好!說真的!肥大若能現場轉播講評,我想會讓看環法賽更熱血!!可惜今年看環法賽碰上幾乎可以開靜音看比賽!!因為轉英文聽不懂太多!聽中文又好像在催眠!....


剛剛在想肥貓大如果還有空,還是可以自己出來live報環法...
找了一下發現有線上廣播網站
http://www.blogtv.com/
類似的系統好像應當也有幾個...

即使以後MOD或交通台都沒有轉播,
大家看國外的網路轉播、聽肥版播報也是一個可行的方法
省得四處磕頭找廠商還生不出個節目來...
一堆瑣事類都累死...
非正式的播報也可以隨性一點...
就像是陪車友一起看比賽...
  • 4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