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7/5)的台北, 實在"熱到靠北", 昨天(7/4)也是, 然後我就會感到很毛躁,
(結果, 網友指正, 原來今天是7/4, 昨天是7/3, 熱到真的昏了, 太太還問說要不要一起去騎車??

毛躁的原因不光只是熱而已, 還有很多事情, 通常Grand Tour的開賽第一天,
我就會很毛躁, 因為要找到一個適合的觀賞網址, 卻找半天找不到, 很煩;
然後今天開始有MOD可以轉播, 而且HiChannel也可以看, 結果時間到了, 我的電腦卻不能看, 更煩~~~

算了, 或許是我已近"男性更年期"的年齡吧, 想想以前物資缺乏的時代, 沒有立即影像可看,
又沒錢買VHS收藏, 只有翻民生報看每天的報導, 不然就是後來英文字懂幾個了, 看看國外的報導,
還不是活過來了..., 所以, 無所謂了...
言歸正傳~~
今年環法的"第一站", 正式從荷蘭的鹿特丹, 騎進比利時境內, 最後到達首都布魯塞爾(Brussels),
全程223.5公里, 這站的前大半段路程, 從鹿特丹出發後, 就沿著荷蘭的西北海岸的海埔地上逐漸向南行進,
在剩下75公里的路程時, 從Putte正式進入到比利時國境, 然後一路向南, 經過法蘭德斯地區(Flanders),
最後到達終點...


布魯塞爾除了是比利時的首都之外, 同時也是法蘭德斯區的首府和比利時法語區的中心,
更是歐洲聯盟(EU)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歐洲聯盟三個主要的機構當中,歐盟委員會和歐盟部長理事會,
都位在布魯塞爾, 另外一個歐盟的重要機構-歐洲議會, 在布魯塞爾也有分處, 所以它也有"歐洲首都"的美譽。
另外, 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的總部, 也設在這兒。
而因為比利時當地歷史的因素, 布魯塞爾成為是一個雙語城市, 法語和荷蘭語都通用, 但法語使用者佔較多數。

布魯塞爾當地最讓人印象深刻的就是市政廳前的大廣場, 這座廣場建於12世紀, 長約100公尺、寬約60米, 其實面積不大, 當時因為流行"行會經濟制度"(類似各個"個體戶"), 所以這個廣場被許多行會建築所包圍。
至於市政廳的塔樓則是建於1402年, 高約90公尺, 是廣場上最高的建築。
現今的廣場周邊非常熱鬧, 有各種酒吧, 巧克力店和餐館點綴四周, 像法國作家維克多.雨果(Victor Hugo,1802一1885)也曾居住在市政廳對面餐廳二樓一個房間裡, 他就讚美這裡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
另外, 「天鵝餐廳」則是當年馬克思和恩格斯曾經生活過的地方, 《共產黨宣言》聽說就在這裡寫成的。

而令一個聽說是觀光客必去的地方, 就是"尿尿小童"(Manneken Pis), 這座小男孩銅像座落在市中心步行區的噴水池, 身高約53公分左右, 但有約400年的歷史。為何會有這個"尿尿小童"?? 聽說故事有很多版本, 但我聽過的是這個:
就是以前在戰爭的時候, 有個小孩半夜起來尿尿, 結果看到法國軍隊正要點燃引信要以火藥炸掉城市, 小孩一時情急找不到水來撲滅, 就靈機一動地用灑尿把引信熄滅, 為了感念這個小童, 因此才在原地做個石雕像永遠保留, 供後人憑弔。


會在不同節慶穿上不同衣服的尿尿小童...(圖為耶誕節)
好了好了, 回到環法賽吧....

這一站的賽道其實不會太寬, 而且會在不算太現代的街道上進行, 尤其是進入比利時的法蘭德斯地區之後;
至於前半段在荷蘭, 因為大部分的時間在海邊, 所以來自北海的側風, 將會影響車手們的行進,
不過在賽段在第73公里處轉向東回到內陸區, 同時準備進入比利時之前, 這樣的風向變成對車手們有不小的助益..
而本站沒有任何的坡度可言, 荷蘭就不要說了, 就算進入了比利時, 這一站的最高點也是接近終點前10公里左右的Meise, 38公尺高度而已, 提到Meise, 今年是被公認比利時最偉大, 應該也是世界最偉大車手之一的Eddy Merckx, 他的65歲生日, 他當年就出生在布魯塞爾東邊一座名為Meensel-Kiezegem的小城, 而他現在就住在Meise...

正因為路段實在是平的可以, 加上在荷蘭境內時的側風影響, 其實前半後在荷蘭的路段, 和環義的第3站會有一些類似, 而從環義大賽一開始我們看到了很多奇怪的事...
沒錯, 就是摔車!!, 這正是車評要特別提醒的, 或許這會發生在一般的集團裡, 或是在幾個衝刺點, 甚至是終點前..
總之, 車評一再提醒: 小心為妙...
以下則是環法史上有關"第一站"的歷史回顧...
本站終點的布魯塞爾, 今年是第10次出現在環法大賽中, 而第一次是在1947年的第2站,
當時是從Lille 到 Brussels 的182公里, 那次拿下冠軍的是法國車手René Vietto, 那一年他還保有15天的黃衫,
而更早前的1934年, 他是環法的登山王(King of the Mountains),
而布魯塞爾第一次成為環法賽的第一站起點, 則是在1958年, 當時出發後一直跑了184公里, 到達終點Ghent
比利時也是環法賽造訪過最多次的"外國", 今年是第44次經過這裡, 最早一次就是前面提到的1947年,
至於排第二的則是瑞士, 造訪次數19次(差這麼多...)
通常, 環法的第一站因為都是平地, 所以也都是以衝刺收場, 當然, 拿冠軍的都是衝刺型車手,
至少從1993年以後都是這樣, 只有2002年例外 - 那一年的環法賽在起伏地形的盧森堡揭開序幕, 所以序幕站(Prologue)的個人計時賽和第一站, 都在盧森堡境內, 當時拿下冠軍的, 是來自瑞士的Rubens Bertogliati,
那是他的環法處女秀, 也讓他以23歲的年齡, 第一次跑環法, 就拿下單站, 還穿上黃衫, 不過他只維持了兩站而已..
順帶一提的是, 原本在Lampre車隊的Bertogliati, 2009年轉到Androni Giocattoli車隊,
今年的環義還在第6站拿下第2, 而且才剛拿下瑞士全國計時賽的冠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