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P字道最後冷水坑

這是今年第一次(武嶺賽前吧?)P字道最後冷水坑的polar資料,約是過雷達站後軍營旁開始,當時用的是標準盤..想要挑戰今年P字道的車友可以參考一下,另外寫上一些冷水坑攻略,歡迎大家討論指教
P字道最後冷水坑
看迴轉數就知道,掉下來的地方就是陡坡..用標準盤的車友,要有迴轉數剩3,40的心理準備..

第3P上冷水坑時,雷達站後準備上冷水坑前的從最陡的地方開始以十倒數算起..大約有十個陡坡,印象中倒數10-7的陡坡間隔都有緩坡可以稍微休息一下,但是後面六七個陡坡的間隔只有一點點,看我迴轉數的起伏就知道,只要預先有心理準備倒數十個陡坡而且在不抽筋的狀況下,冷水坑這段應該會比較容易撐過去,切忌突然的加速或催心跳,一定要穩健地爬才不至於落馬..

第二次P字練騎(11/6)後,用最後倒數十的方式的確有用,但條件是

1.在不抽筋的狀況下:如果已經肌肉蠢蠢欲動了,最好是趕快下來用走的緩緩肌肉,因為依這樣的生理狀況走路和騎車速度差不了多少,但是這樣做會保護你的膝蓋和腿部肌肉

2.務必要穩定騎車:這邊的路段因為陡坡連連又是靠終點的關係,一定會有許多應援加油團和攝影師的出現,如果只因為幾句加油聲或為了耍帥而開始爆衝或加速抽車,除非到了此刻你還有5個以上的30秒衝刺能力,否則必定會出現爆缸的情況,然後就是怎麼龜都比走路還慢..如果要耍帥拍照的話,起身抽車以舒緩的迴轉數來騎個5-10秒就夠了..

3.勇腳競速者不適用,僅獻給初學和一般挑戰車友

老頭的單車修行
2009-11-08 9:34 發佈
文章關鍵字 P字道 冷水坑
目前第3P還沒挑戰成功
昨天挑戰第2P的時候爆胎...
就用軟軟的輪胎騎到1半才發現,已經腿軟沒辦法再挑戰第3P

不過在第2P就已經有出現50左又的RPM。
我看第3P可有的拚了

好文一篇
來自中和的白Octavia Combi RS
老頭大大,我連上你部落格看你的文章裡的照片,發現你好像是住板橋民x街

都開門在採訓練台的那一位吧....

我在那邊菜市場工作,我騎車過去都看你在在訓練台....真是佩服`````

..這世界還真小阿..我在自家門口踩訓練台都會被01的車友看到..
我也是在市場裡工作,訓練台通常都是中午偷空踩,有機會一起踩吧~哈
星期四去騎了一趟,忘了帶心跳帶,在最後過了軍營後開始一連串的陡坡,真的是一波又一波,

去年下馬三次,這次試騎採漸進式,純綷複習一下路線,發現這串陡坡真的是意志大考驗,在菁山自然中心前的

大陡坡在 705上顯示到最大22%的坡度(不到一百公尺),平常不練習真的很慘……

上傳到GARMIN官網,請參考(我是從新店出發,開始上仰德大約是在1:43分左右……


第一次試騎3P


大家加油!!!
haoheavy wrote:
在菁山自然中心前的大陡坡在 705上顯示到最大22%的坡度(不到一百公尺),...(恕刪)



就是這裡啦
去年 12/7 騎到這邊時
不知不覺打從內心的深處就衝出一個字(一個四聲字)
一旁的車友聽到了
竟也露出心有戚戚焉的笑聲
其實這段陡坡前是一段很長的平路,一般人爬坡爬到這裡有如獲至寶的感覺,不知不覺就卯起來衝,想爭取幾秒鐘的時間,結果一過紅綠燈就乖乖下馬,剛剛賺到的時間全還回去,甚至還不夠賠呢。

可以利用這段平路好好調整呼吸和心跳,等過紅綠燈後才加足馬力,有能力抽車就直接抽上去,短短幾十公尺衝上去,馬上就有平路可以喘息。
k6668 wrote:
其實這段陡坡前是一段很長的平路,一般人爬坡爬到這裡有如獲至寶的感覺,不知不覺就卯起來衝,想爭取幾秒鐘的時間,結果一過紅綠燈就乖乖下馬,剛剛賺到的時間全還回去,甚至還不夠賠呢。

可以利用這段平路好好調整呼吸和心跳,等過紅綠燈後才加足馬力,有能力抽車就直接抽上去,短短幾十公尺衝上去,馬上就有平路可以喘息。



如果仔細研究實際坡度,您所說的「一段很長的平路」也有3-5%的坡度,而過了這段短陡坡後的坡度也有10~15%(至少幾百公尺),所以真的很操……
k6668 wrote:
其實這段陡坡前是一段...(恕刪)

個人不認為這段"平路"(應稱為緩坡)在好好調整呼吸節奏後,就可以抽車上接下來的坡,因為每一個大陡坡後的平路根本不到一分鐘就要接上另一個大陡坡(可以看看我附上的資料,綠線迴轉數變高的時候,就是緩坡的時候,時間都不超過一分鐘,有的甚至只有半分鐘),一般人到了此階段根本無法負荷抽車休息再抽車再休息連續7,8回,而且很可能有一站起來想用力踩馬上就抽筋..唯有穩定騎乘才是王道~!
去年我的成績排名應該還沒好到可以寫攻略,這次寫這篇根本就是給人家見笑..不過去年比完下滑途中一路上陸續看到有人停下來不是抽筋就是牽車,而我還有幸可以騎完全程,我想至少這篇心得還可以供不想抽筋騎完全程的車友參考參考..
老頭 wrote:
唯有穩定騎乘才是王道~!
這句話最中肯,非競賽型的選手還是穩定騎乘最好。

不過遊客中心路牌後的這段陡坡,連想穩定騎乘都有困難,我自己是一定得抽車才上的去,沒有一鼓作氣抽上去就要下來牽車了,接下來長達3km的爬坡我還是恢復穩定騎乘把它完成,因為最後這段路風景很美。

至於那個3~5%的"平路"嘛,爬完這麼多坡後,這段路騎起來真的很像平路,很多人會不由自主踩出速度,可是橫在前面的卻是整段3P中最陡的坡,當然很容易聽到X聲連連了。
  • 2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