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落在塔霍河(the Tagus River)畔的山坡上,托雷多(Toledo)在西班牙各時期的歷史上,一直都有其重要的地位。在古羅馬帝國時,它就是重要城市;而西哥德人(the Visigoths)則是決定將它定為西班牙與葡萄牙帝國的首都;到了中世紀,托雷多更成為三大宗教文化(基督教、猶太教和回教)共存的最佳典範,這從當地建築物保留或融合了各種宗教文化的建築風格可見一斑。至於托雷多開始沒落,則是在16世紀西班牙國王菲利浦二世(Philip II)時代,因為他決定將整個王朝移到北邊一個叫做馬德里的小鎮,不過托雷多在今日,則成為最重要的旅遊景點,同時也是今年環西大賽所經過第三個擁有世界遺產的城市(前兩個分別是Córdoba和Ávila)。托雷多同時產生一位西班牙最知名的一位車手,就是外號「托雷多之鷹」的Federico Martín Bahamontes,他在50年前的1959年,成為第一位贏得環法大賽冠軍的西班牙車手;他同時也是六次的環法登山王,也在環西和環義分別拿過兩次和一次登山王頭銜,遺憾的是,他從來沒拿過環西大賽總冠軍。

今年環西的這一站,起點位在托雷多市內一處名為Santa María de Benquerencia的住宅區。賽段在進行7公里之後,會讓車手上到快速道路(評論者:環西大賽主辦單位很喜歡把路線設在快速道路,他很想知道原因…),而在第13公里時,則會經過Santa Bárbara,來到塔霍河畔,這裡可以欣賞到古托雷多城的美麗景致。接著第19公里時,則是本站的唯一爬坡,沒有登山積分,路程也只有2公里、斜度5.7%(?),評論者認為這倒不足以把這一站稱之為有爬坡的計時賽。最後在一段下坡到寬廣道路,以及幾個轉彎之後,在接近托雷多市區的另一端衝過終點。

單車路徑 308881 - powered by Bikemap
在三大賽最後階段的計時賽站中,除了一個還是被注意的爬坡之外,環西的這一站顯然沒什麼特別之處,但是過去仍然成為車手間最後關鍵決戰的戰場。在2002年時,Aitor Gonzalez靠著最後一站在馬德里拿下個人計時賽冠軍,從原本的領先者Roberto Heras身上搶得黃衫,慶祝他唯一的環西班牙大賽總冠軍;同樣的情形也發生在2001年,原本有望拿下總冠軍的Óscar Sevilla,也因為在最後一站的計時賽,以不到1分鐘的時間差距,落後給Ángel Casero,Sevilla最後將冠軍黃衫拱手讓給了Casero。
而在今年目前的GC排名前10名的車手當中,評論者認為Cadel Evans(161, Silence-Lotto)應該是計時賽能力最好的,這位澳洲曾在2007和2008年,兩次的環法大賽拿下總成績第二名,靠的就是他在最後計時賽站的能力。如果他的狀況不會受到三個星期以來環西的負面影響,看來這一站對他的GC排名提升還是大有機會。其他車手像是Samuel Sanchez(1, Euskaltel - Euskadi) and Tom Danielson(Garmin, 已在第18站退賽),應該也有能力靠著計時賽爭取一些時間,讓自己的GC排名上升一些。這不光是因為他們本身擁有的爬坡能力,不算長的距離也幫他們爭取到一些優勢。
當然,提到計時賽的勝利者,我們絕對不能忘了真正的高手,試問,有誰騎得過Fabian Cancellara(Saxo Bank)?恐怕沒有,可惜他在第13站就退賽去準備接下來的世界錦標賽了!不過也因為如此,其他車手就有更多的機會贏得這一站了。在這次環西大賽一直默默在奮鬥的David Millar(118, Garmin, 目前GC排名第79),以及2008年計時賽世界冠軍的Bert Grabsch(173, Columbia-HTC, 已退賽??),如果他們刻意在先前的山地站保留體力,我們將會看到他們在環西最後一個計時賽中有絕佳的表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