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環法賽的建議~


雖然是自己寫爽的
但是我還是想表達一下自己的看法
畢竟看比賽看到悶掉, 總是可以自己作作白日夢~
或者大家有什麼想法也可以交流交流


除了欣賞終點的特快車衝刺和爬HC級坡的沒心臟抽車外
我覺得比賽精彩的地方就在於PK, 不斷的有攻擊, 逃脫與追逐~~
以環法車手的水準, 一般的路段躲在大集團不是太難
若不準備逃脫, 就是龜在大集團裡龜個4,5 個小時, 還能從容不迫的聊天
大家都早早知道結果, 跟郊遊一樣, 根本不好看 -_-
到底逃不逃得掉? 到底追不追得上?
這樣的比賽就很緊張,刺激, 好看!!


我覺得至少某幾站可以這樣玩~~
可以用類似ITT, TTT 的方式分組出發, 每組隔個幾分鐘, 一隊有9個車手就可以分9組(或少一點)
每一組就是 20 支車隊每隊派一隻(抽籤或車隊經理排),
算這組排名的CE積分(註*), 總成績也列入GC 計算, 衝刺點,登山點照算
如果抓到前一組出發的免子(當然是別隊的才算), 還有額外的積分或減秒
如果再抓到再前面一組的, bonus 更多~


這樣就可能看到很多對戰組合~~ 而各隊車手更不能依靠隊友保護, 而要自己在20 人中靠自己篡出
這 20 人的關係也變得很微妙~ 因為再沒有大集團可以龜了
而自己同時是免子, 也是獵犬~(除了第一組外)
車隊各隊的策略也就更複雜, 變化更多~~
規則可以更複雜, 但重點就是鼓勵逃脫和追逐~~


另外, 以配合觀眾的角度來說,
比賽要充滿未知數才吸引人, 沒比就知道比賽結果的話, 比賽就不好看了
比賽強度要提高,但單站賽程不要太長, 安排差不多 3 個小時左右就能完賽的
畢竟連日賽太操, 選手才會找時間休息(偷懶)~
若是沒那麼操, 那強度自然會提高
不用叫水車, 也不用補食物, 補給都從出發點拿,或者是每個人都只熊自己拿補給
(馬拉松選手也沒有邊跑邊吃吧?)


這樣比較緊湊, 不然從後面開始轉播, 不夠完整!
觀眾也可以一直切換不同的組別, 轉播不用怕冷場~
為了怕漏掉其他組別, 也會緊盯著賽況, 不能去買個宵夜回來再說....
這樣就大大的提高了比賽的可看性~~
光用想的我就覺得很刺激!!


註* CE: Chase & Escape
2009-07-18 0:42 發佈
文章關鍵字 建議 環法賽
問題是用 ITT/TTT 的概念出發,如果我是第二隊出發的,我何必去追前面的集團?

我只要在這波出發的20人裡面騎快一點,不用追到前面的集團,一樣可以搶黃杉。

感覺上,好像變成"只有20人"的單站,衝刺積分照算,但是單站冠軍只能用計時的成績算,那這樣,我很確定幾個衝刺好手,會因為集團的關係根本不衝。

為什麼?

因為集團如果均速不夠快,在還沒進最後1K之前,我就已經確定拿不到單站冠軍了,我衝個屁啊?

而且只剩下20人的集團,均速會掉最少2KM,因為可以輪車的人會減少。


感覺上,這會讓各隊的總成績亂掉,如果我是 HTC,我不贊成,因為Cavendish 沒有表演的舞台。

我是 ASTANA ,我也不贊成,我有四個這麼強的選手,把他們送去被集團拖累?

如果我是 SAXO BANK 。也不贊成,因為隊裏的強項,會被該集團其他的車手搞亂。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 要怎麼決定哪些車手跟哪些車手是同一波?


例如都叫1號去好了,就會看到 Contador VS Cavendish ,如果這站有很多上坡,那就不用看了 . . .

如果是平路站,那也沒什麼好看,因為也都是重播 . . .
www.cycliving.com
lcli4321 wrote:
雖然是自己寫爽的但是...(恕刪)


大哥, 好好看環法吧...

很多地方其實看得出您是不了解地.....

觀察大集團之間, 車隊間, GC車手間, 還有兔子間的互動....

就算是擺爛, 也是戰術之一啊

為的就是最後隊上有人能把黃衫穿到巴黎...

這才是最高境界啊.....
環法百年歷史....賽程中好看不好看,他們會不知道??
賽中種種的考量不是我們這樣子看各幾場就懂得吧...
我認為原 po 很有創意。這種創意也是近年環法主辦單位不敢實施,或者實施後失敗的(例如禁用無線電),或者已經實施過了。

看看早年環法的歷史,1903 年環法創辦以來,受到眾人的矚目,車手也無所不用其極想要拿下總冠軍。第二屆比賽,前四名都因為有作弊嫌疑而被拔掉。賽事總監 Henri Desgrange 非常不希望他的比賽可以讓車手太輕鬆甚至作弊取勝,所以每年都修改賽制,包括改用積分制、很多的計時賽、捨棄商業隊改採國家隊等等,都是為了讓比賽難度高而且好看。他還禁止使用棘輪以及變速器,甚至叫所有車手一律騎「白牌車」,都是希望環法考驗的是車手個人的實力,而不是靠器材或策略就能輕鬆獲勝。每次的改革都有缺失和反彈,而且似乎始終與車手為敵,不過他讓比賽艱難且公平的決心,始終沒有改變,一直到他 1936 年因病卸下總監職務為止(Degrange 在 1940 年過逝)。1937 年,變速器就開放使用了。

曾幾何時環法已經變成一套公式,照著勝利方程式走,你可以穩拿衝刺勝、總冠軍、紅點衫,甚至還有人可以接連演練七年都能成功拿下總冠軍。各位可以看近年的紀錄,由同一人拿下七屆總冠軍(Lance Armstrong)、七屆登山王(Richard Virenque)、六屆衝刺王(Erik Zabel),都是在近十幾年所創下。主辦單位不思改進是一大主因,為什麼規則不能改變?為什麼路線規劃不能改變?為什麼受邀車手及車隊不能改變?當賽事變得一成不變,而且被少數人把持的時候,主辦單位就應該要做調整了。

Henri Desgrange 如果看到現今比賽的狀況,大概會氣到從棺材裡跳出來吧!


感謝各位大大的回應
我很欣賞jtlcheng 大大每次都率先開版, 帶動討論
也很感謝肥油貓大大的認同

茲分述幾點如下:

1. 我覺得規則是人定的, 多日賽為何不比總時間(GC)、 單站就好了
為什麼會有綠衫(衝刺點)、 紅點衫(登山點)、ITT、 TTT 的設計
就是為比賽帶來更多的可看性, 也讓不同特性的選手、車隊有機會發揮

2. 比賽精不精彩我覺得是觀眾來認定, 不是主辦單位
其賽看大家的討論串就看得出來~~
為什麼轉播要從後半段開始, 有些人覺得比賽很悶, 有些人只看後面 10 km?
就連主播有時候都會沈默....
要不是有一些車隊、車手背景, 城市賽段歷史等話題可以聊,
前半段的比賽對觀眾來說就變得有些無聊~~


3. 到巴黎穿上黃衫我想是所謂黃衫車隊的目標
以 Astana 今年這麼強勢的陣容(雖然可惜掉了一個Levi)
和 Contador 15站 最後遊刃有餘的實力展現
接下來有機會拉下黃衫的站可能就是大家所提到的20站的 Mont Ventoux
我猜這也是今年整個環法最精彩、最值得期待的一站~

但對於Columbia-HTC 來說重點應該是19站和21站的衝刺績分爭奪(綠衫)
而這樣看來, 14站 曼島飛彈被取消積分應該說 "虧很大"
畢竟, Cavendish 的登山能力相對來說實在太弱了
但是究竟 Cavendish 能不能搶回綠衫? 相信也會是很多車迷關心的話題

說實在話, 國內的資訊比較缺乏~
要不是有這個討論串, 看環法會少了很多樂趣 ^_^
Lanxlot5475 wrote:
問題是用 ITT/T...(恕刪)


我提的規則單站冠軍一定是各組第一的其中之一(就是計時沒錯)
至於衝刺好手不衝也沒關係, 也不是每個單站衝刺車隊都會上班的
均速掉沒關係, 反正本來比賽就是相對性的
就像我說的, 只是讓不同屬性的選手有機會表現
我是以觀眾的角度來建議, 當然不見得是車隊想要的方式
就好比禁用無線電, 沒有一個車隊贊成, 但這絕對是希望提升比賽精彩度的一種嘗試...


至於誰對誰我有提到抽籤, 或者是各車隊經理排, 誰對誰事前都不知道
除了自己車隊的之外, 當天才會知道其他車隊排的順序
如果是抽籤, 當然是有些運氣成分, 什麼種組合都有可能, 也比較不容易作弊
如果是各車隊經理排, 就是讓各經理多下一種棋而已(當然也有可能會變成大家一起擺爛)
我規則的重點是在抓前一組的, 若是抓到或逃掉的減秒優惠或積分可以讓車手心動, 他為什麼不追?
如果抓到可選擇減秒或加積分, 對各類型車手都有誘因吧~


Contador 和 Cavendish, 當然是這次賽事大家的焦點, 但也沒人會想看他們對決
因為平路站本來就不是 Contador 專長, 登山站本來就不是 Cavendish 專長
Contador 要的是黃衫, Cavendish 要的是綠衫...

Contador 當然是跟 Sastre等級的GC車手對決才好看
Cavendish 當然是要跟 Hoshovd 拼才好看
計時賽當然要看Cancellara 才好看
但就像我提到的, 不同的比法讓不同屬性的車手有發揮表現的機會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