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進行隔了4年沒進行的團體計時賽(TTT)。
Montpellier因為位在阿爾卑斯山和庇里牛斯山之間, 因此也經常是歷屆環法會設的一站,
最早是在1930年, 因此介紹中說, Montpellier見證了許多車手的最後衝刺,
包括最近的幾次是在2005年的Robbie McEwen, 以及2007年第11站的Robert Hunter,
而Montpellier也是當年第12站的起點, 這一站拿下勝利的則是Tom Boonen。
因為是團體計時賽, 在Montpellier這一帶的38公里路程, 不能說沒有坡度,
但是高度對這些車手來說, 一點兒都不是威脅, 所以對他們來說, 還是平坦道路,
當然, 對環法大會也一樣, 所以這一段雖然有坡, 不過沒有登山積分。
既然是計時賽, 又"長"達38公里, 因此路段上設了三個計時點, 分別在9公里、19.5公里和30.7公里處。
而決定車隊的時間仍是以車隊第5位車手的成績為準, 因此, 這一站其實不只影響整個車隊的成績,
更會影響車隊陣中GC車手的成績。
前面提到這段的坡度, 大約是在第9公里, 也就是第一計時點之後, 而最高點的海拔大約143公尺,
剛好也落在第二計時點的19.5公里處, 接下來當然就是一路下坡嘍。
由於是團體計時賽, 這次要注意的當然不是個人車手, 而是整個車隊,
大家已在第三站後段看到Team Columbia-HTC車隊的集體作戰,
包括連拿兩站冠軍的Mark Cavendish, 以及隊友Michael Rogers,
加上現任計時賽世界冠軍的Bert Grabsch,
還有還有, 車隊中屬於老將級的George Hincapie和Kim Kirchen,
兩位都曾有環法總成績前10名的經驗,
只是第三站後段似乎過早的布局和發動攻擊, 會不會影響他們在TTT的表現, 拭目以待。
另一支值得一提的是Garmin-Slipstream車隊, 因為評論中提到,
車隊經理Jonathan Vaughters相當注重計時能力, 也強調團體的作戰能力。
如果大家記憶猶新, 今年環義大賽在威尼斯的序幕戰所進行的團體計時賽,
贏得冠軍的是Team Columbia-Highroad, 而屈居第二的正是The Garmin-Slipstream車隊,
看來這個仇, Vaughters一定會想在環法賽中討回來。
陣中擁有北京奧運個人和團體追逐賽金牌的Bradley Wiggins, 加上David Millar,
以及美國計時賽冠軍的Dave Zabriskie, 和Christian Vandevelde, 也算是陣容堅強。
另外也要提一下Saxo Bank車隊, 陣中目前穿著黃衫的Fabian Cancellara,
別忘了他是北京奧運的個人計時賽金牌, 該項比賽的銀牌也是他現在的隊友-Gustav Larsson,
再加上Jens Voigt, Nicki Sørensen, 和Stuart O’Grady, 實力同樣不容忽視。
而要說最可怕的車隊, 就屬Astana車隊了!光是幾位重量級車手-
Lance Armstrong, Levi Leipheimer, 和Andreas Klöden, 再加上Alberto Contador,
只要他們在第三站完了之後開會沒吵起來, 評論認為, 不光是團體計時賽的單站冠軍,
甚至環法最後的車隊總冠軍, 也會是他們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