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cenery.e-land.gov.tw/releaseRedirect.do?unitID=123&pageID=7491
共有九條
路程距離、風景都有詳細介紹
◎中長程
○第一名
冬山河自行車道:自行車道的天堂,早期堤頂是沒有管制的,汽機車仍可行,後來就規劃成專用道,除了親水公園外,後來傳統藝術中心的成立更帶動整體發展,下游以清水大閘門為折返,兩岸皆可行,上游可以茄冬橋、富農橋和宜冬橋當迴轉折返點,未來冬山森林公園工程完畢後可於此環繞跨橋。
○第二名
蘭陽溪南岸自行車道:可由羅東運動公園經羅東溪右岸在蘭陽大橋接續一直往下游騎,最後接續於大閘門接續冬山河自行車道或新水自行車道。
○第三名
溪北濱海自行車道:可由雙園自行車道走蘭陽溪北岸自行車道,於噶瑪蘭橋附近跨水門和貓里霧罕橋往榕樹公園接續,目前仍沒有引道或專用橋樑跨宜蘭河,親子行可直接停車在榕樹公園。
◎短程
○第一名
新水自行車道:溪北濱海車道是由東港到竹安沿海濱與防風林陸續建置完成,溪南清水到新店為較後期完成,可串聯冬山河自行車道與利澤社區,長度約三四公里。
○第二名
宜蘭河自行車道:從員山公園後方進入,可經欺敵的飛機碉堡、金六結營區、慶和橋空中廊道來到河濱公園,西北岸發展則有待加強,若能和阿蘭城社區規劃成山水自行車道應該會更好,目前慶和橋河濱公園這段,居民使用率高,其它區段與景觀尚待發展。
○其它
猴洞溪自行車道:個人覺得如果附近居民散步的利用率不高,這個可能會最先荒廢。
十六分圳自行車道:羅東地區串連冬山河自行車道,南門圳臭水溝下游,有時氣味景觀不佳,但仍有居民從事運動。
◎區域型
○第一名
羅東運動公園:景觀好,氣份佳,不用多說,基本上由於自行車當道,不然當初只要以行人的散步空間為規劃的公園。
○第二名
梅花湖環湖自行車道:兩公里的環湖車道,適合親子行的封閉式車道,有小山路陡上到三清宮,並可經由香格里拉大和茶園下舊寮(挑戰級)。
◎串聯型
早期是北成庄自行車道,利用既有的鄉間小路與小水圳串聯民宿與景點,後來演變為羅東溪自行車道子系統,如經過柯仔林與湧泉串聯安農溪自行車道(南岸),也可經北成橋右轉鄉間小路自行車道經尾塹橋接安農溪自行車道(北岸)。這跟當初規劃的車道有所差別,算是業者與官方協調之後的折衷結果。
另外一條就是深洲大道,葫蘆堵大橋通車時車量還好,這一條自行車道算是很特別,感覺就是硬喬出來的,也要特別注意迴轉的砂石車,雖然未來可和北成橋(宜61宜26鄉道結合),但除了當車程或串聯深溝地區的景點外,真的完全不推薦,甚至不如走羅東森林鐵道舊路或宜26鄉道經虎尾寮到三星紅柴林。
未來雙園系統應該還是以羅東運動公園羅東溪段為主,結合安農溪車道與北成柯仔林車道,並會往上游到鼻仔頭橋串聯梅花湖自行車道,甚至可達寒溪的自行車專用道,只要有水利工程都會一併整備的。
希望這樣對妳有幫助
我要收集在地圖上每一次的風和日麗,也要享受地圖上每一道的人間美食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