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Kevin77 wrote:
你一定會想找出原因
看影片有3~4位參加者剛好經過,他們或許看到什麼端倪。
我愛流浪 wrote:
不過當左轉出中山路時,他的情況就很明顯的已經有體力不支的感覺,整個騎車是搖搖晃晃;一回突然向左偏一下又拉回來,一回又突然向右邊偏一下又拉回來,(像是坐著打瞌睡那樣會突然向左或右點一下再起來);我們後面集團有好幾個都差點被他撞上,當然也包括我
若同行的單車隊隊友、或其他參加者適時關心:「先生,您需不需要幫忙?」這樣或許能降低危險性。
每個路口的交管志工都有無線電,停下來請志工用無線電CALL保母車來幫忙,也是可尋求的資源。
在看愛爾達運動台奧運西洋擊劍準決賽、決賽,有時候選手在進攻、防禦時候跌到台下(長方形的比賽舞台,高於地面),對手都會去攙扶,讓人覺得很溫馨。
有單車車隊在約騎時,會有實力最強的負責殿後壓隊,時而在隊中、時而在隊後,關心隊友的車況,然後設定在定點團體休息,清點人數再出發,覺得這樣不錯。三國志的趙雲在諸葛亮二出祈山時就扮演負責殿後壓隊的任務。
我愛流浪 wrote:
真的是要呼喻大家,騎車本來就是量力而為,參加活動只是個"活動"又不是比賽,當身體不適時還是要休息,千萬千萬別拿自已的生命開完笑
參加活動,多數主辦單位備有保母收容車,若有不適,可撥打電話尋求大會協助,讓保母收容車載回起點。
有一次活動是膝蓋痛到踩不動,又落後很後面,只好尋求保母收容車的幫忙。
內文搜尋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