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

武嶺盃 陪騎組報名處


kalawang wrote:
很奇怪...有什麼好...(恕刪)


t7465496 wrote:
沒關係、在這就分為二組吧。有錢的人去報名(報名組)。錢賺少的人,就陪騎(陪騎組)。
多麼自由的社會、高興花錢的就去花。不花錢的用行動支持。
我個人覺得、我要把錢拿去捐給孤兒院、然後參加陪騎組。



陪騎組----------------------------------自動登計。

1德子
2阿成
3大折
4新北市-小江
5台中市-阿賢
6彰化--大冬瓜協力車
7內湖-小吳
8新北市-小芳
9內科團--科傑
10內科團--小毛
11內科團--景碌
12內科團--小陳
13內科團--曾國風
14內科團--陳朝宗
15內科團--心儀
16內科團--恩責
17星光團--kevin
http://www.youtube.com/watch?v=-urpOV0emqE&feature=player_embedded#at=371

參考一下,三分十秒左右,這個倒地的,陪騎還占用主辦單位的醫療人力,倒在地上還妨礙騎車的騎士。人都已經夠擠了,不知道來這邊擠是什麼意思。
在昨天得滿天櫻木花道挑戰賽也是因沒有報名的參雜在人群中,
還在在下坡時自撞護欄並波及參加者嚴重受傷,主辦單位還協助處理傷者車輛,
在同是車友的立場相信主辦單位不會袖手旁觀,
不過對於被波及的車友要如何交代?
千萬不要害了自己還要波及無辜!
tieniu wrote:
這個倒地的,陪騎還占用主辦單位的醫療人力,倒在地上還妨礙騎車的騎士。人都已經夠擠了,不知道來這邊擠是什麼意思。


01Richard wrote:
在昨天得滿天櫻木花道...(恕刪)


正式報名的人也有可能體力不支而倒地!一樣會妨礙路過的用路人!路權大家都有!你倆的意思是說沒報名的不能去騎囉!


話說昨天晚上去在小孩下課的時候,在擁擠的路上一輛違規併排停車的紅色小轎車,
我只好繞過去這輛小轎車,不料沒開車燈沒有打方向燈就把車輪給轉向就碰到我的機車和小孩的腳,
還好只是在慢慢移動中碰到,我停了下看了一下到底是碰到甚麼,
這時有一位女性(不是駕駛)從車旁走過來,你想怎樣!
挖!違規碰到人還這種口氣,虧我還心平氣和向對方解釋只是確定有沒有碰到有沒有傷害,
居然嗆聲要叫警察(我求之不得),當然配和的說好阿沒問題叫警察,接這又改口說要落人來,
不斷的咆嘯說她是女得怎樣都是我吃虧,吞不下去也得吞下去!
接著又要嗆我漢草不好想打架沒有贏面,就向車上的駕駛吼叫要他下車幫忙,
駕駛下車我先對方說確認您是駕駛?女的還是像他咆嘯說我對她大小聲?
那個光頭駕駛先生居然還問我有沒有對她大小聲?我回說您自己看是誰對誰大小聲,
接著就要我沒事就快走,心理想很晚了趕快回家,後頭那個女性在路上大罵幹醮,

是不是讓你的人就是怕事就是叔辣嗎?
看官們覺得我有錯嗎?

回到正題用路人當然有用路的權利,如果硬要動用更大的社會成本來服務這些不受規範的人,這不是大家所樂見的,
樓上的車友也是會用角色互換來看這件事,那您怎不站在這位受傷嚴重的車友角度來看呢?

我還是不了解都已經退讓了,那位還在馬路上大聲幹譙的女性,心裡在想甚麼?
我只是想問做損人不利己的是會有快感還是有時麼特殊的感覺?
不陪著嘴砲...但請求陪騎組三思...

1.武嶺盃是"賽事"...並非"挑戰活動"...

2.報名費用會增加個人認為是希望藉此能夠提高報名門檻...
用以提升競賽選手的安全考量和規劃...
畢竟過多的非賽事經驗充足的車友參加的話對競賽選手反而是一種潛在危險...

3.武嶺是台灣難度頗高的一個挑戰點...同時也是旅遊觀光熱門景點...
每次的挑戰活動都有交管都難保全員平安順利了...

4.萬一(請恕小弟想太多但人生真的太多不測之風雲)...有什麼狀況...
誰會勇於站出來告訴您的家人是他約你去然後出狀況的?

5.如果真的是爲了要挑戰武嶺圓一個夢想...
今年還有其他的單位提供更廉價且實惠的挑戰活動...
或許可以參考看看...出門騎車就是要快樂完程安全回家...不是這樣嘛?

去年因為多起競賽意外導致人員傷亡...
好不容易為了提升競賽的品質以及參賽人員的安全保護...
今年自行車騎士協會絞盡腦汁想了些可能需要時間來證明是否夠完善的新參賽政策...
就讓我們給時間來證明他們的新政策是否夠完美或是還有進步空間...
所以...真的請三思...好嗎?
1.武嶺盃是"賽事"...並非"挑戰活動"...水準真的有那麼高嗎??是賽事??並非挑戰活動??
2.報名費用會增加個人認為是希望藉此能夠提高報名門檻...??更不懂了??那費用提高多少??才可以看到蕭美女?????
應該也是一般的活動而已...說它是賽事..那它是甚麼樣的賽事..
1.武嶺盃是"賽事"...並非"挑戰活動"...

那請問簡章裡面這個是什麼?
(五)挑戰組:不限公路車、登山車型式,也接受小折及小徑車。

如果定義為"賽事"
要嘛就限定菁英組、市民菁英組 就夠了~ 讓需要積分的去比.

為何又要另外收一般挑戰者
對啊。
明明辦比賽就好~
交管縮短也可以省很多麻煩。
乾嘛還有挑戰組的便民政策存在?
說穿了也算是一種社會回饋用以提倡單車挑戰風氣罷了。

為什麼人家有便民政策存在還要這樣砲?
說穿了不過是嫌報名費太貴而已。
去年BMW辦的活動報名費兩張小朋友。
很多人都嫌貴。但是一樣很多人參加。
WHY?口袋深度不同。

另外。
競賽組選手參加武嶺盃爭取的是榮譽與積分。
補給方面都是各車隊自行準備的居多吧我想。

武嶺盃的水準有多高?我不知道。
但在有賽事積分認證的制度下。
它是榮譽象徵的賽事。
同時。不是穿上車衣套上車褲就叫做選手。
選手的背後都是付出很多代價和汗水只為爭取更高的榮譽和成績。
所以不要套上車衣車褲就覺得自己有資格降低賽事水準。
我不是選手。但我能感受人家的辛苦練習之後~
不想因為一個賽事經驗不足的人來干擾導致表現失常甚至受傷的感覺。

武嶺路不寬。兩線道而已。
還希望陪騎組人員攻頂之後。
能有勇氣且平安順利穿梭於車陣之中下滑到山下。

寫到這裡才發現自己認真起來了真糟糕。就此打住。
  • 17
內文搜尋
X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
Mobile01提醒您
您目前瀏覽的是行動版網頁
是否切換到電腦版網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