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後,
間接導致油價狂飆,
達到了歷史最高,
那時如何省油、騎自行車上班,
經新聞媒體推波助瀾下,
成了顯學。
那時各種車店如雨後春筍的冒出,
一堆新興單車品牌也跟著冒出來,
各地開始搶蓋自行車道,
還促成了一條“偽”自行車道的,
環島1號線。
連帶在自行車道旁,
都會有賣車燈、尾燈單車小零件的攤商,
或者是店家也來分一杯羹。
單車熱正熱時適逢夏天,
夜騎變成時下潮流,
下班後的晚上6、7點左右,
各知名集合點,
都會看到各車隊、車友群...集合的盛況,
平日或假日的區別,
就是很多人跟超多人的區別,
基本上每天晚上都看的到集合的人群。
自行車道騎車的人多到跟逛夜市一樣,
而且這些自行車道上也同時會出現,
跑步、散步、遛小孩、遛狗...等四面八方的人群,
有些自行車道比較狹窄的地方,
甚至出現塞車、塞人必須下車牽車的狀況,
自行車道以外,
在各大知名夜騎點,
不管多晚也一定都有人在夜騎,
半夜11點到凌晨1點還在騎車的,
也都還大有人在。
那時還流行辦自行車活動,
堪比前一陣子流行的路跑活動,
一年12個月幾乎月月都有活動,
甚至還遇到撞期要取捨的。
這個熱潮約莫持續了好幾年,
人群就逐漸的散去了,
之前熱門集合點的人群漸漸不再,
各大熱門騎點,
也只剩下還熱衷在騎車的車友,
但是盛況也不若之前了,
自行車道上,
跑步的人可能都比騎車的人還多,
車店也就更不用說了。
不過也剛好是這段時間,
也淬鍊出一些,
到目前還有在運作,
而且非常有心在經營的車隊或團體,
不管是活動、訓練還是參加比賽。
說來真的很令人感慨...
各車隊的車衣也湊好幾件了,
但隨著車隊散的散或是大伙熱情不再後,
現在出門騎車還會穿上身的,
就是那些自己買的品牌車衣了,
而且現在還能有幾個約一下,
就會出來陪騎的車友就很滿足了。


2011年 夏天 從花蓮市區民宿
獨自一人騎著FUJI外銷版越野單車(從台北1+1車載)
(煞變合一 Deore 27速/改大盤 輪圈 /約1萬6購入)

直接穿著泳衣抵達現在永久封山的"慕谷慕魚"

當時步行者或騎單車者可以直接進入
只有機動車輛需在管制口登記入山
騎行幾個小山洞 停在碎石路旁
直接跳下水游泳 實在太爽
上岸時看見賽德克族人原住民在溪邊烤肉玩水 還簡單聊天一下
0403之後 這裡變怎樣都沒有相關消息
永成追憶
我相信慕谷慕魚之所以封山 也是一窩蜂害的
好在我在那之前就先去了三次!!
內文搜尋

X